基于高考的高三复习策略研究
2020-03-30张祝利
张祝利
摘 要:在高三的复习工作中,对于高考的解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学生马上就要面临高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如何进行高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和目的性,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高质量的复习工作,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所以,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基于高考的高三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复习策略
在如今的物理高考中,其考核形式和重心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考核难度下降,开放性题目增加等等,那么在这种变化下,传统的复习策略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高考形式。那么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当前高考的形势,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高效的复习效果,从而为学生的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注重基础深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力
在以往的高三复习,我们对于基础知识往往是一带而过,将重点放在了对相关习题和考试类型的讲解练习方面,不可否认这一方式对于传统的高考类型有着很大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在如今越来越考验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今天,这一方式就有了很大的弊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深入复习,让学生不仅了解相关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力。
例如:在复习“光的粒子性”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当物体达到光速是,物体的质量应该是无限大的,那光作为一种粒子,是否质量是无限大的?这道问题学生无论是从生活经验还是知识学习,都不会答错,但是为什么呢?学生可能就回答不上来了,其实这道题利用光的性质就能够很好地解答,光没有静止质量,即没有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重量,那么它的质量自然就不会无限大,相反光的质量为无穷小或者0。这其实考察的是光的基本性质和定理的应用,这种考察内容在越来越强调学生个性的今天,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将这一知识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其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二、注重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知识应变能力。
在如今的物理高考中,很多题型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的答案,这一改变让已经习惯于问题推理找出唯一解的学生很不适应,容易在这类相对简答的问题上失分,这就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应变能力缺乏引起的,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在复习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能够将死板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应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变能力。
例如:一个小球从左到右做简谐运动,绳长1米,角度为30°,受重力影响,问小球第四次返回走过的总路程?这道题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解决,需要分段求出每段简谐运动的路程,然后进行相加。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将自由落体的知识进行应变应用,则这个问题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了。我们知道物体只受到重力影响,设小球的最低点高度为0,那么就可以求出小球所降落的总高度,然后根据x=gt。就能够求出小球停止的时间,然后根据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求出总路程。这道题考察的就是自由落体和简谐运动和圆周运动结合的灵活应用,无论物体是上升还是下降,只要它只受重力作用,都可以作为自由落体来进行考虑,多段的自由落体也可以看作一次自由落体考虑。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而不是死板的套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变能力。
三、注重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物理的高考中,对于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惯性下,我们对于知识应用能力的讲解有时候不够到位,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缺乏,不利于学生的高考和未来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在复习中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复习动量守恒定律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将生活中的动量守恒应用例子来让学生进行分析。比如:某人在小船上工作,当人在船上奔跑时,是否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探究,想一下应该运用什么方式来进行验证,并给出自己的实验原理和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全程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计算,最后得出答案,并想一想动量还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应该如何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物理直达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如今的物理高考,较于之前的考察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要时刻对这种变化进行研究探讨,总结出一套适合如今高考的物理复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績,为学生的高考优良发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诗锋,李明.高三物理复习策略研究[J].物理通报,2013(05):36-39.
[2]何宗罗.基于学科特点的高考物理复习[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