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对策和建议

2020-03-30孔德民

关键词:对策和建议一带一路

孔德民

摘 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各国开展包括知识产权教育领域在内的全方位的合作,高校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教育目标不明确,国际化特色不明显、师资短缺、与产业关联度弱等方面的问题,文章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0)01-0097-04

“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富,既包括投资合作、经济贸易、文化艺术,也包含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教育领域的合作。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中国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2017年上海同济大学启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现已成功举办两期,47名不同国籍、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学员来华参加该教育项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就知识产权教育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开发相应的网站、创建更多的合作平台等措施,都使得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能为彼此带来益处。

1    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995年以来,国家在不同层面发布了一系列促进高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文件和政策,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使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理念深入人心,并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化教育和普及性教育。2017 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第一次将知识产权五年规划纳入到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专项规划,表明了知识产权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支持。

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文件、政策和要求,目的是要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知识产权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既具有创新精神又拥有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合作中,使知识产权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得以实施的重要引擎。

2    当前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目标不明确,国际化特色不明显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教育主要集中在一些普通高校的法学院和法律系,其人才培养目标大体相同:培养掌握知识产权相关理论又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的理论与实务并重的通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在定位上要求理论与实务并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共融。知识产权的一大特色即表现除具有法律学科的基本属性外,还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一定的理工科背景作支撑才行。而我国开设法学院和法律系的多數高校都是以文、法见长,理工科则是其短板。因此,受制于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局限,学生知识产权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流于形式和表面,很难从实质上对知识产权的产生原理、运作机制作一番剖析和解读,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训练环节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模式相对单一和封闭,这与传统概念中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不无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现象并没有多大改观,这也不利于中国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市场,不利于提升中国知识教育领域的国家形象和竞争力。

2.2    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短缺

前已述及,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主要由法学院和法律系担纲,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基本涵盖了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金字塔式的培养层次。另一方面,受招生规模限制,每年毕业的知识产权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数量又十分有限,导致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受到限制。这说明我国在知识产权教育普及端的教育抓得不够,表现为知识产权教育普及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呈现出知识产权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所谓一手硬是指以高校法学院和法律系为主导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其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学质量总体上较好,体现出“硬”的一面;所谓一手软是指其他专业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过知识产权的基本教育,其对知识产权概念、意识的认知近乎空白,即在普及教育方面存在短板,体现出“软”的一面。

需要指出的是,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师资,特别是具有国际知识产权背景的师资的短缺,也成为制约我国知识产权教育发展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瓶颈,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事业的发展。

2.3    教学内容不丰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从经济学角度看,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从法律角度看,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的、排他性的权利。因而应当从经济学和法学两个不同的维度开展知识产权的教育教学。

知识产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国际性特点,同时还体现出地域性、科技性的特征。知识产权融合了经济、法律、管理、社会、文学、理工、艺术等学科的内容,而科技、信息的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也为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了范围更广、更为前沿的基础性支撑,同时也使得知识产权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当下绝大多数高校知识产权教学内容仍依托传统的知识产权教材,而这些教材的显著特点是法理内容多、法律条文多,而对新经济、新科技方面的内容则鲜有涉及。

课程设置方面,应当根据知识产权教育专业化和知识产权教育普及化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类别、不同方向的课程,体现出分类设置、重点突出、覆盖面广的特点。

2.4    教学方法创新不足,与产业关联度不高

教学方法是教师开展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和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知识产权教育有其固有的学科和专业特点,教学方法也应当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遗憾的是当下大多数高校的知识产权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核心地位,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知识产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产业发展。立足于现有产业,提高与产业关联度、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方能使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有价值、可持续,才能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3    对策与建议

3.1     培训引进师资

知识产权需要兼顾到科技创新和法律规范两个方面,因而培训引进具有理工科背景、同时又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成为做好知识产权教育的首要问题。现实中,可从各高校已获国家专利授权、国际专利授权或从事专利技术推广的教师队伍中遴选出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知识基础,同时又掌握了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类知识产权从申请到修改再到授权全过程的教师,对其进行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培训,特别是加强在经济、贸易、科技全球化形势下,全球申请意识、全球保护意识和全产业链转化能力方面的培训,使其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知识产权国际观的师资力量。具体做法上,一是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并重的模式进行培训,即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或法律服务机构的人员对专业教师进行培养、培训,也可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内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或法律服务机构进行专门学习。二是高校直接引进符合前述条件的师资来担纲知识产权教学任务,作为前一种方式的有效补充。

3.2    优化课程设置

分类设置不同专业的知识产权课程。在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方面,因该专业学生已经具备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应重点加强前沿科技类学科,如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课程的引进、开发与建设,使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更具前瞻性和时代感。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方面,應把知识产权理念、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保护转让维权以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条约和国内外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类课程作为重点来实施。这样可以做到知识产权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课程各有不同侧重,能做到各有所长、优势尽显。

3.3    加强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知识产权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来说,开展诸如文献检索、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与修改、专利池设计、商标注册申请、商标权异议的提出,以及专利诉讼方案的设计、诉讼文书的起草、知识产权司法案例的演讨等具有实战性质的多科目的实习实训,对提升人才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大有裨益。当然这些实训项目的开展应当是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才会更有成效,而对于接受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大学生来说,知识产权的形成与获得等实务方面的内容,应当成为实训项目的重点。

3.4    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知识产权教学中,无论是知识产权原理的导入、情境的再现,抑或是案例的研讨,都可以创造性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可视化场景,使课堂呈现出生动逼真、图文并茂、身临其境的效果,进而激发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和对复杂知识产权案例的理解。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移动终端 APP等手段的运用,则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具象起来,以一种更易为学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5    深度融合产业

知识产权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科技和经济的产物。知识产权教育应该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相融合、相匹配,成为助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具体来说,在开展知识产权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发当地富有技术含量的龙头企业,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高校可运用自身的师资优势、信息优势和科研优势,结合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与企业共同研发,共同发挥知识产权的最大效用。

3.6    开展国际化办学

“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0多个国家,各国的知识产权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我们应当选派优秀中国师生到新加坡、以色列等知识产权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到不发达国家,如柬埔寨、孟加拉国等知识产权教育较落后国家的实际情况,通过相关协议输出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理念和师资,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化办学,为中国企业进入到这些国家做好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并为知识产权发挥更大作用打好基础。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是中国面向未来的一项长期性制度安排。做好知识产权教育的同时,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化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才能使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西娟.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 2).

[2]王 莹,孔令蓁.国外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对我国的借鉴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9).

[3]姜春林,张立伟,孙军卫.中外高校知识产权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1)

[4]王珍愚,单晓光.略论中国大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与完善[J].法学评论(双月刊),2009(4).

[5]王芬,王伟,吴颖.加强航空发动机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J].航空动力,2018(10).

[6]叶子,吴小为,雷杰如.知识产权合作助力“一带一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4-25:02.

[7]佘颖.我国已建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常态化机制[N].经济日报,2019-04-29.

猜你喜欢

对策和建议一带一路
山西省创业创新促进就业的政策执行效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探讨
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职业学校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黔南民族地区中学体育信息化教学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