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实施模式探索

2020-03-30陈丽王盈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陈丽 王盈

摘 要:本文以“探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作用”为例,探索利用乡土资源,实施校本课程的一般模式,即设计保证核心素养目标得到落实的教学过程,设计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和方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 实施模式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确定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部分组成。“田野课堂”是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地理组依托学校周边的河流、湖泊、森林、农田等相关资源,自主开发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探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作用”是“田野课堂”的一节内容。笔者组织实施并开展了“探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作用”为主题的田野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结合此次实施经验,总结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设计保证核心素养目标得到落实的教学过程;还需要设计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和方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

一、设计保证核心素养目标得到落实的教学过程

“田野课堂”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教室,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大自然中去,通过户外的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感受自然之美,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1.“探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作用”的教学目标

根据“田野课堂”的课程特点和学生发展特点,现制定“探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作用”的具体目标如下:通过对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资料的收集(CO2、负氧离子浓度的对比测量)和研学活动,学生能够认识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功能。通过寻找、认识、亲近动植物,培养珍视生物,尊重生命的情感;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通过对公园内水色的观察和巢湖水的资料收集和PH检测,学生能够了解导致水色不同的原因和巢湖水质的现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检测,认识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湿地和森林对土壤的影响。

2.“探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作用”的教学过程

“田野课堂”是野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带领学生到实地去进行实践活动,室外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师生提前多次踩点,确定好教学点和教学路线。查阅资料了解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蓝藻、负氧离子和CO2检测等相关资料,并准备好相关仪器。因我校的班级人数较多,室外不便集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分任务进行活动教学。第一组为向导组,活动内容是进行实地考察,设计和绘制考察路线;外出时进行路线导航,为各小组实践地点进行定位。第二组为大气组,活动内容是对比测量公园内外不同位置大气的温度、湿度,CO2、O2、负氧离子浓度。第三组为水生态组,活动内容是采集公园内外不同位置河水样本;观察水的颜色,对比测量水的温度、溶解O2含量、PH值、浑浊度。第四组为土壤组,活动内容是采集土壤样本;对比测量公园内外土壤的温度、湿度;土壤的物质组成。第五组为生物组,观察、认识公园里的动植物种类;记录公园里的动植物。

二、设计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培育相适应的评价标准

课程体系的建设包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其中教学评价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带来了校本课程任务的深化与创新,这就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校本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要求需要确立新的评价标准。新的评价标准宜确立多元的而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方式、动态的评价过程。

1.评价内容要多元

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评价内容上要由片面转为全面,力图把地理课程标准确定的四大核心素养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田野课堂的评价中,评价的内容更为宽广和全面,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如在“探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作用”实践活动课中,有的学生善于动手操作,有的善于静思总结,有的乐于提醒别人,做好服务。有的同学用绘画展示的学习效果,有的写文章。无论哪一种,都反映了孩子在田野课堂中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多元的评价内容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地理实践力。

2.評价方式要多样

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确定性的一面,也存在着不确定的一面。对前者可主要采用定量评价,对后者可主要采用定性评价,如采用描述性评语来反映学生的参与程度、交流的主动性、所提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定性评价是对定量评价的反思与革新,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上,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更能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在“探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作用”实践活动课中,除了主讲老师外,还有5个带队老师和相关服务人员,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和游客,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观察人员众多。在评价方式上,可将家长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学与评价真正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在评价中活动,在活动中评价,促进“田野课堂”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更好发展。

3.评价过程要动态

教学的结果是静态的,而教学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只有致力于动态的过程评价,才能真正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在“探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前,为各小组准备一本学生发展记录本和一个档案袋。各小组学生查阅的资料、小制作或标本、写的报告或小论文、收集的景观图片和照片、剪报、获奖、活动情况和实践活动课上的表现等,由各组长、同伴等相互评价,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发展记录本和档案袋”中。不仅记录学生在田野课堂这一校本课程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还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开发的“田野课堂”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课程,在“田野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也应不断摸索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