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的沂蒙山区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和政策建议

2020-03-30雷潇涵相龙慧陈成忠赵玉泽韩笑崔若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沂蒙山区全域旅游政策建议

雷潇涵 相龙慧 陈成忠 赵玉泽 韩笑 崔若辰

[摘    要] 全域旅游是当今旅游科研和旅游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与传统旅游业发展思路不同,全域旅游的“全域”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空间上打破独立景点的“全城”,参与上打破景区工作人员的“全域”,产业上打破旅游单一发展的“全域”。门票经济时代即将过去,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更注重“综合旅游消费”带动,旅游发展逐渐从“人次、总消费量”的单一指标评价走向“人次、过夜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重复旅游次数”等多重指标评价。因此,全域性的、联动性的旅游发展将成为重点。以沂蒙山区为例、结合运用GIS技术研究全域旅游,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通过获取研究区路况路网信息,运用GIS技术整合规划沂蒙山区主要旅游景点的最佳路线图,对构建“三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绿色旅游资源)的全域旅游提供了路线指导,并针对景区资源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全域旅游;资源整合;政策建议;GIS;沂蒙山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5. 073

[中图分类号] F5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5- 0165- 06

0      引    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这是“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新概念就是全域旅游。在旅游业创新和旅游业升级方面,全域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业有崭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是传统旅游业发展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必须要提升旅游业的拓展能力,提升各个景点之间的联通性,就是将旅游景点从点连线,再从线画面的过程。将旅游区域内的产业联合起来,创建新的旅游模式和发展新的消费点。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原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原国家旅游局联合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对A级景区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有效促进了景区朝向改进服务、提升品质、多措并举、全面发力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的革命。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沂蒙山地质公园列为世界级地质公园,沂蒙山也成为我国第38個世界地质公园,因此将沂蒙山区作为全域旅游的研究地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核心竞争力。

1      研究区概况

1.1   地理范围

在地理区位上沂蒙山区地处鲁中南山区东南部,在地质构造上是指鲁中南断块撞击而隆起的丘陵、山地地区,是我国东部典型的中低海拔山区,主要由沂山、蒙山、鲁山等中山山脉及附近众多低山、丘陵组成,其中沂山、袋山、鲁山三座中山海拔在1 000米以上,地势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以低山和丘陵为主,盆地、洼地交错分布[1]。

1.2   旅游资源概况

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沂蒙山区内有蒙山、沂水、岱崮地貌等自然地理奇观,同时也是闻名中外的人文圣地,孕育了诸多历史人物和书法家,人文旅游资源丰厚。作为曾经的红色根据地,现存的沂蒙文物古迹有近千处。主要有古人类遗址、古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古代石刻、名人故居等。针对沂蒙山区三色旅游区,可分别具体整合为以下旅游资源。

1.2.1   古色旅游资源

沂蒙山区拥有诸多千年古村落、百年石头房、古建筑,拥有丰富的旅游价值。古色旅游资源主要研究整合的景区有沂蒙影视基地、红嫂故里马牧池乡、竹泉古村落、独树头古村落、油篓古村落等。

1.2.2   红色旅游资源

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四大根据地之一,我们熟知的旅游景点主要有沂蒙山红色根据地、台儿庄、孟良崮战役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枣庄铁道游击队红色旅游景区、江苏抗日山烈士陵园、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等。

1.2.3   绿色旅游资源

沂蒙山区拥有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像雪山彩虹谷、沂蒙温泉、沂水地下大峡谷、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岱崮地貌、五莲山、浮来山、高公岛风景游览区、花果山风景区、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云蒙景区、龟蒙景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微山湖风景名胜区、玉龙湖风景区等都是该旅游区绿色旅游资源的代表。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数据源来自天地图发布的2015-2016年全国电子地图数据集,研究区域经纬度信息由网站GPSSPG提供。

2.2    研究方法

2.2.1   信息的提取

首先要了解研究区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提取有研究价值的旅游景区,收集相关信息,如获取经纬度信息、研究区路网信息等。将获取的图层数据通过ESRI ArcGIS软件栅格矢量化,加载路线图层,获取地图,规划最佳路线(以路线最短为最佳指标)。

2.2.2   方法的选择

通过GIS技术来分析研究区域内景点的分布情况。GIS技术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处理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和综合地进行结果处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      过程与分析

3.1   古色资源整合与旅游建议

3.1.1   古色旅游资源整合结果(如表1,图1所示)

3.1.2   古色旅游整合分析与建议 发展休闲式旅游

古色旅游资源所涉及的景区中,只有沂蒙影视基地和临沂独树头古村落两个AAAA级景区,总体来说景点质量不高,建议提升景点质量、形成全域性旅游集群、全力打造4A级及以上景区。为实现古建筑与现代化社会完美融合、鼓励各行各业、全社会参与旅游开发、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形成旅游集群,需进行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 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景区运作市场化。积极组建旅游集团, 推进旅游业向连锁经营、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发展。搞好旅游要素的综合开发, 加强对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 延长旅游产品链、服务链、经营链[2]。

沂蒙山区的主要古色资源地处山东省临沂市行政区内,地域跨度范围小,可选择自驾游(图2)、团体游等方式,因地处山区,需注意各种地质灾害,雨雪天气谨慎出行。

古色资源景区的旅游资源覆盖率较低,建议政府投资开发旅游资源,主要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有古建筑的原生态保护、古村落的乡村生活体验等。

古色旅游区内大多分布的景点为古村落,可向游客发展休闲式旅游,让游客从现代化生活中走出来,走进传统的古建筑和中国文化中,也成为沂蒙山区发展休闲式旅游的新思路,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景区文化韵味,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旅游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使旅游业找到新的载体。

3.2.2   红色旅游整合分析與建议:发展体验式旅游

相对其他两色景区等级而言,红色旅游景区的景点质量较高,且景点分布比较均匀,但有些景区间距离较远,如今人们都希望在短的时间游览多的景区,因此应提高景区间通达度,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高效率的旅游服务。将红色旅游与自然景观、美食、农业、渔业、工业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以红色文化为引领, 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行点、线、面的建设方案, 抓好景点、村庄等“点”的建设, 注重旅游线路的道路建设, 把全市看成一个大景点进行打造, 真正地实现全域旅游。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 政府应分析红色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不足, 合理规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3]。

沂蒙山区的红色旅游最为著名,无论是山东地区还是江苏地区,其悠久的历史吸引无数游客。如今,当年一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和著名战场以及革命烈士陵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的并新修了纪念建筑物。红色景区大部分位于临沂市境内,临沂较早地以市场意识、全域旅游的理念,统筹了相关行业的诸多资源,实现了旅游与红色、文化、历史等的融合发展。高铁在临沂境内即将开通,对于沂蒙山区红色旅游的发展起到“拉近了中远程客源市场,使周边市场变得更为便利”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知识素质水平提高的需要,使得旅游方式朝向体验旅游方向转变,体验式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旅游方式选择的必然趋势。我国很多的城市已经将体验式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方面。沂蒙山区的红色资源与那些革命圣地相比,不具有突出、集中、连片的优势,要把红色旅游发展好,把影响扩大到全国范围,就应多途并举、开拓创新、红绿相映、文旅融合。红色资源景区内包括许多著名抗战红色根据地,传统的观光式旅游,仅仅依赖一些自然资源或者历史遗产为游客提供一种游览的满足感。而后兴起的体验式旅游则更多的是追求感官或者感受的刺激,可向游客提供诸多例如探险类型的项目,让游客回到抗战革命时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游客感受这种特性,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

3.3   绿色资源整合与旅游建议

3.3.1   绿色旅游资源整合结果(如表3、图4所示)

3.3.2   绿色旅游整合分析与建议:发展疗养式旅游

沂蒙山区的绿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高质量景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还需加大投入建设,把绿色旅游资源及周边设施建设得更加全面,种类更加丰富。绿色旅游资源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平衡性,许多景区之间存在差距,4A级景区分布分散,这不能形成完整的景区集群,因此在后期的发展中要使绿色旅游资源更加全面和完整,构架更加完善的景区体系。以支持重点项目为依托, 着力推动全域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发展环境优化。重点加大对旅游景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旅游饭店节能建设工程、旅游宣传促销系统工程、旅游发展创新工程、旅游发展引导工程、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4]。

由于绿色旅游景区众多,地跨不同地级行政区,建议出行方式为自驾游、团体游等形式,适宜出行的季节众多,但由于大部分景区处于山区,出行前需提前了解出行地貌信息和天气情况,提前做好规划。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愈益关心,一系列疗养胜地应运而生,在欧美以及日韩各国流行多年。2000年以来,休闲疗养旅游日益风行,成为众多旅游爱好者,特别是企业家、公务员、白领阶层以及老年群体的时尚休闲行动。绿色旅游景区不仅包含自然形成的温泉、大裂谷、湿地公园、天然氧吧,还有诸多奇异的地貌、山体等景观。与旅游成本相比,疗养式假日旅游更注重时间成本,即从源头到目的地追求交通的低时间成本和速度。因为疗养式旅游的重点不在于旅游交通过程中的观赏效果,而是关注它是否能够尽快进入休闲状态,提高度假质量,因此政府应完善交通网、提高通达度,缩短旅游者前往旅游所需的时间,提高旅游性价比。

4      沂蒙山区落实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4.1   突出优势 发展三色旅游

沂蒙山区有丰富的三色旅游资源,要加强对旅游业态的梳理,使得沂蒙山区避免旅游业态的单一性,产品融合性不够,旅游内容匮乏,要充分挖掘沂蒙山区的三色旅游资源,加强与工业,农业,文化的关联性。将单景区门票发展成多景区门票,一张门票包含三色景区,充分将三色文化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仅注重白天景观的营造,也要注重夜晚景区,例如台儿庄的灯管夜景。三色景观协同发展,让人们能充分感受到沂蒙山区的悠久历史、深远文化、自然风光,给人全方位多重体验。

4.2   重视市场营销

旅游营销推广是提高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沂蒙山区有三色旅游,是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与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整合进行旅游宣传营销更能够很好地提高沂蒙山区的知名度。各景区应寻找标新立异、符合自己景区特色的宣传方式。前不久台儿庄景区曾登上微博首页,还有沂蒙山全景拍摄短篇。根据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宣传,对于年轻人应制定休闲景区宣传,对于老年人制定疗养式旅游宣传,对于儿童制定体验式旅游宣传。为此,可成立专门的全域旅游营销宣传中心,利用各种现代化宣传手段,对沂蒙山区全域旅游进行宣传营销,助力沂蒙山区全域旅游发展。

4.3   提供优良服务

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流媒体服务,沂蒙山全域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食品,住房,旅游,旅游,购物,娱乐和其他要素流程以及旅游目的地服务的标准化和标准化是发展趋势。全方位服务为旅游者在旅游前、旅游期间和旅游后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旅游服务的规范化依赖于旅游企业的服务理念,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带头或采取政企合作的方式制定各種旅游服务标准,并在全行业推广。旅游企业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服务理念,使旅游服务优良,促进旅游服务的高标准发展。对于旅游从业者,企业必须有规章制度,并进行良好的职业培训。政府必须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大学也必须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教育。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共同探索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机制,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本区域内的地方性高校也应设置服务本地、本区域的旅游专业,为本区域的旅游发展提供研究场所和所需人才。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全域旅游的特点在于这个“域”,淘汰了过去“点”式旅游,在这片“域”中,实现了旅游所需要的所有东西,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也将是我们中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全域旅游实现了景点与景点之间形成独特的联系,各点的智能化相连使得游客出行、游玩、生活方便。更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相关附属品的产业的发展。全域旅游对沂蒙山景区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景区资源有机结合,产业融合发展对前来的游客带来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应当结合社会状况,行业发展方向,人们喜好,市场需求等打造沂蒙山全域旅游的新路线,使全域旅游与沂蒙山区相结合,实现1+1>2的效益。

5.2   展望

5.2.1   政府在全域旅游中起到主导地位

各地政府应贯彻落实国家相应政策,沂蒙山区地域广阔,各地政府应加强联系,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推进沂蒙山区全域旅游的发展。政府各部门之间应联合运作,制定相应的发展标准,鼓励多种行业参与进来,保护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5.2.2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沂蒙山区有丰富“三色”的旅游资源,可针对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的宣传计划。红色资源可向老年人群提出“红色故里,回忆当年”的宣传口号;绿色资源,可向上班人群提出“天然氧吧,健康生活”宣传口号;古色资源可向学生提出“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的宣传口号,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前来旅游。还应善用媒体的力量,如广播,微博等平台来宣传沂蒙山区的旅游资源,突出沂蒙山区三色旅游的独特性。

5.2.3   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景区内建设,保证游客在景区内的方便,如公厕,休息区的分布等。旅游业不是“要素孤岛”,而应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释放最大化的效益。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普遍存在“小、散、弱、同”(“同”指同质化)的问题,产业要素的零散化的特征明显,急需要加强配套和补齐短板,以免出现“木桶效应”。加强旅游配套产业建设,吸引投资建设相应主题的餐馆,民宿等。景点和景点之间开设观光大巴,把“点”连成“线”,多条“线”相交形成”域”。建设多种多样的娱乐场所,购物中心等,让游客做到“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旅游。培养相关人才。

5.2.4   推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小商品工厂应适当生产与旅游资源相符的纪念品,保证价格合理,放置于景区内或购物中心等地贩卖。绿色资源方面,则可在周边地区带领当地人开发采摘园等场所,做好当地农产品的特色推广,与当地人民一起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柴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沂蒙山区镇村体系空间模式与规划方法[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2]李月华.黄冈绿色生态旅游与红色及古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生态经济, 2010(2).

[3]董萍.全域旅游背景下淮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市场周刊,2018(11):60-61.

[4]满红智.金融支持甘肃全域旅游发展的探讨——基于甘肃银行的视角[J].甘肃金融,2017(9):57-59.

猜你喜欢

沂蒙山区全域旅游政策建议
沂蒙山区优秀民间音乐的传播与创新
沂蒙山区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沂蒙山区果园生草技术
沂蒙山区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