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算法 促发展
2020-03-30陆艳
陆艳
【摘 要】 从数学角度来看,常见的算法有口算、估算和笔算等,笔算又包括横式计算与竖式计算,一题多解更是普遍存在。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大力倡导算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依据个人认知特点运用多种算法解题,使其感悟和体会算理,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算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他们学习数学的方式不同。算法多样化的前提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倡他们独立思考,用自己熟悉、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使其收获成功的自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算法多样化能兼顾整体教学对象,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真正落实,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性思维。
一、借助算法多样化优势,活化学生计算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算法多样化,能够让原本乏味枯燥的计算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学习与思考过程中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他们将会尽可能想出更多的计算方法,使其思维视野变得开阔起来,为后续的深入学习与发展做铺垫。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借助算法多样化优势搭建一个互动式学习平台,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题目,要求学生找出不同的解题策略,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能力水平也有所差异,从而活化计算思维。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题目:每头大象运23根木头,那么3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你们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指导学生列出算式23×3,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使其思考回答:求3头大象运多少根就是求3个23是多少。呈现问题:23×3等于多少,该如何计算?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统计如下:(1)23+23+23=69(根),(2)20×3=60(根),3×3=9(根),60+9=69(根),(3)23×3=69(根),(4)列竖式计算。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这些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为简便和快捷,且不易出错。讨论:喜欢哪一种算法呢?原因是什么?使其结合交流过程讨论各种算法,指出优劣,让他们在比较中发表个人意见,倾听他人想法。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将“鼓励算法多样化”落实至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与生活经验,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继而合作讨论,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合理运用算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创新计算
算法多样化虽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非掌握大量的计算方法,如果纯粹追求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没有优化计算过程,极易影响他们计算能力的发展,甚至不利于后续学习。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运用算法多样化,面对同一题目时,鼓励学生以多种算法为基础优选算法,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针对多样化解题思路给予适当引导,使其深入思考学会创新计算,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借此提升计算教学质量与效果。
在实施“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教学时,教师以教材第3页中例3为例,提问:谁能估算出大约有多少个南瓜?是如何估算的?随机指名学生说出估算方法,预设回答:(1)将24看作20,20×12=240(个);(2)将24看作25,12看作10,25×10=250(个);(3)将24看作20,12看作10,20×10=200(个)。接着,教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结果接近正确答案?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汇报计算方法:(1)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列式:24×2=48(个),48×6=288(个);(2)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 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列式:2×24=48(个),10×24=240(个),48+240=288(个)。重点让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
上述案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之间思维能力和解题方式的差异性,不急于评价计算方法是否合理,而是让他们找出简便、有效的算法,使其通过分析、思考与总结发现新的算法。
三、科学应用算法多样化,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实施算法多样化,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理解计算意义,让他们能够通过有效计算正确解决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科学应用算法多样化,巧妙地将问题融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中,以确保时间充裕为前提,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围绕题目简单介绍计算方法和流程,由此展开说理训练,使其真正明白计算原理,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训练计算技能,使得计算能力也有效提升。
比如,在开展“正方形”教学时,学习完教材内容后,教师设置题目: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需要种树,每个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1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那么四周一共种多少棵树?组织学生自由交流提出各自的看法,经过汇总有以下三种算法:(1)根据题意可知每边种8棵数,4条边就是4×8=32棵,但每条边的顶点计算两次,一共多算4棵,所以四周一共種32-4=28棵树;(2)先数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包括两个顶点的树,每边种8棵树,再数另一组对边的,不包括两个顶点,每边中8-2=6棵树,所一共有8×2+6×2=16+12=28棵树;(3)将正方形的四条边拉直看作一条直线,每边种8棵,就是把每边分成7等份,4边共分成28等份,每一等份对应一棵树,所以共种28棵树。
如此,教师设置一题多解类练习题,引领学生从不同视角切入,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题,使其确定思维起点后沿着不同方向思考,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总之,在小学教育阶段,为帮助学生打好计算基础,掌握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是关键所在,教师应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扮演好促进者与指导者的角色,丰富计算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其获得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参考文献】
[1]郑琼.优化算法 择优而用——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之我见[J].科普童话,2018(30):107.
[2]吴兴鲁.“算法多样化” 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效[J].考试周刊,2019(11):87.
[3]李振伟.论小学数学课多样化与优化算法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