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020-03-30张小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小学课堂

张小平

【摘   要】  小学时期是学生各项技能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教育部对小学教学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中,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其中起着引导、执行的作用,其中课堂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呈现场所,要想让教育改革的进行更加有效,教师要思考如何从课堂开始改革,怎样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这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  小学;教学改革;课堂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家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其中小学教学的改革也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小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起点,也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对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学习风格,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课堂在对学生影响中起着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作用,如何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喜欢课堂,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从教育部发布了《教育改革从2018年起实施》为主的一系列文件开始,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开始全面实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努力程度和成绩基本上是成正比关系的。所谓的“天才”是少数,往往更多的孩子都是平凡的,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多方位的教育,全面的教育能促使孩子的全面发展。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不单单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对适应外界能力、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看到了这一现象,所以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

对许多已经习惯于传统教育的学生而言,一时之间还不能很好适应,但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而言,这是他们适应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一些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习观念还未能形成,抓住这一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让他们能够更快地去适应,教育改革的意义才更加深远。

二、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所体现,其中重点是注意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从一味灌输到变成学习的引领者,课堂中学生才是主要的角色,充分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理论方面,也在从单方面到多元化进行发展,对教学有了科学的认识。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变革之后,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也受到了很多其他的影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在教学时与实际的联系还不够紧密,许多课堂知识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另外,教师过度重视教学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是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受传统教育影响,教师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不敢放手进行课堂改革,或是没有能力对课堂进行驾驭,这都直接影响着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深化教育改革,让课堂焕发活力

1.构建新的教学观。备课是走进课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许多教师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语言,对每一堂课都胸有成竹。但殊不知,课堂不是教案的执行,不是将教案中的内容简单复制,在课堂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各式各样的学生,要想有一堂出彩的课,课堂生成也至关重要,所以,要从改变备课的观念入手,备课堂,也充分了解学生。

一个教师虽然可能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在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俗话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教学亦是如此。面对不同的、变化的情况,怎样很好地处理这就直接考验着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课堂上的问题远不止百种,在这成千上万的情况中,如何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是需要教师及时解决的问题。

2.同课异构,发散思维。近几年提出的“同课异构”也是教育改革的新兴形式,同课异构所描述的是如果同课是基础,那么异构便是核心。构是课堂的结构,也是环节的重构,还是教师对主流课堂模式的个性化解构,更是个人教学风格的独立建构。同时,这也是对教师创造新型课堂提供的理论依据,不同的教师对同一堂课的不同设计,让每位老师在教学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学校教研组的存在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不妨利用这种教学理念,多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教研组的活动,每次规定一个课时,每位老师都对同一堂课进行教学设计,每个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研组的老师都进行听课,课后及时进行评课,这不仅对上课教师是一种提升,听课的教师也能够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方面,最终形成一堂最精彩的教研课。在这个过程中,集思广益,构建一个崭新的课堂。

3.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在学校进行教育时,要时刻记住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作为重点,从各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想他们需要的,再依据这方面内容去开展合适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要加强。将德育融合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例如小学低年级语文中有许多口语交际活动,教师应该加以重视,这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把课堂和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适应生活并能学会生活。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总之,在小学教学改革中,更加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将传统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加以改正,形成新的教学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时适应教育改革后的新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晓珊.因材施教[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S1):152.

[2]邓北平.同课异构[D].基础教育课程,2011(11):16.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小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