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目标导学来保证初中历史课堂的高效性

2020-03-30张飞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3期

张飞

【摘    要】  在初中教学阶段,历史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地了解到人文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学生在了解这些发展进程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地学习到其中包含的内在文化,从而能够受到不断的感染与熏陶。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过程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课堂中所处的主体位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目标导学的方式来展开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历史教学知识内容。本文从认真备课以确定教学的基本目的、灵活设计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及积极引导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效果检测这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利用目标导学来保证初中历史课堂高效性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认真备课;目标导学;灵活设计;积极引导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的快速成长期以及个人生活观、世界观、学习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举动都会对学生的个人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准备好自己需要教学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地采用目标导学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课堂学习阶段目标,从而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教师还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时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初中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

一、认真备课,确定教学基本目标

在利用目标导学的教学方式展开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备好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课前准备,提前确定好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地结合教学的课堂氛围、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来进行综合创新式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教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能够保证目标的实现与课堂进程之间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心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的学习过程中。

比如教师在进行有关“科举制的创立”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先确定课堂的几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了解科举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了解科举制的历史变化过程、了解科举制的基本流程、了解科举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通过这样几个有层次的问题,教师可以分别地安排好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可以有次序地引导学生展开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来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借助于相关的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各个不同朝代采用的与科举相关的选拔策略。让学生先对科举制度的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教学内容的一些基本资料,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进行分享,从而有效地拓展课堂知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非常有条理地了解到相关基础知识,从而有效地保证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灵活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来源于课堂教学阶段。所以说展开目标导学的最佳环节同样也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目标导学的课堂应用时,要能够灵活地开展各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已经掌握的一些历史相关知识与其他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学习,这样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能够保证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教师也能够在初中历史的教學过程中成为合格的引导者,营造出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

比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将教学课堂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初步了解阶段、小组探究阶段、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原因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再进行分组,让学生能够按照教学的要求进行分析,去探讨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并且分析历史事件成功的原因,同时还需要去进一步地理解辛亥革命对历史的轨迹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探讨,在探讨结束后,鼓励学生到前面做大家的“小老师”,给所有学生讲解自己了解到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可以再进行内容的相关补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运转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积极引导,检测教学活动成果

在初中历史课堂的目标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教学达成度的检测。在教学课堂结束后,教师要根据自己在课前就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检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进行检测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将检测内容的难度进行划分,保证学生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而且适度的检测,从而能够达到最佳的检测结果。

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设置这样几个带有检测效果的问题:鸦片战争发生的具体时间以及涉及的国家、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与原因、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等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下自己的答案,再收集上来进行批阅,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状况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了解与保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堂知识的巩固进程。

总的来说,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课堂中的主体性,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学习成果。教师要充分发挥目标导学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进行课前准备,确定即将进行的历史教学的中心目标,然后灵活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展开历史知识的学习,最后,教师要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教学活动成果进行检测,保证初中历史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秀珍.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 2019(15):150-151.

[2]贾晶.如何利用课案导学来创建高效的历史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8):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