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话“复工”

2020-03-30刘致雅

创业邦 2020年3期
关键词:西贝办公数字化

刘致雅

谁也没想到,2020年的一场疫情把“远程办公”放在了风口之上。

可是一周尝试下来,这个风口却像“赶鸭子上架”,用更快的速度暴露了远程办公产品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消息延迟、连线卡顿、软件崩溃、协同异常。然而,最大的矛盾还不在于软件稳不稳定,通话清不清晰,文档好不好传,而在于:一方面办公协同类软件和微信的传输存在障碍,学习门槛高,员工按要求下载了,但用不来,导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如果直接使用微信,把工作的事情都放在微信里交流,又会混淆工作和生活,超过百人的组织也会增加管理难度。

能否有一款软件,既能满足办公场景下深度使用功能,又能让员工快速用起来,不干扰私人生活?

企业微信,这款B端和C端“连接器”,在这次疫情突围中验证了自己的定位。

迅速迭代产品:打好疫情攻坚战

2月10日,上海、深圳、北京等多地企业在这一天复工,企业微信数据显示:后台服务器请求上涨超10倍。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不得不迅速“求变”,以期渡过难关。线上办公成了中小企业求变的一种方式,企业微信顺应企业需求,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完成了3次迭代,持续升级了十多项新功能。

首先,在医疗领域,企业微信根据1月22日开始搜集到的反馈,在1月25日至27日做了疫情状况下的紧急升级,上线了在线问诊、在线会议和紧急通知能力。

新功能包括给1000人同时下紧急通知(自动打电话通知医生)、对接医院的HIS系统监控重症病人等。更重要的是在线问诊能力,让疫情期间患普通感冒的患者可以线上咨询,不用再冒着交叉感染的风险去线下就诊了,不少医院成功接入。例如,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在线问诊上线后的四五个小时内,就有超过4000名市民进行咨询。医院200多名医生请愿进驻,耐心积极地回复咨询、安抚情绪,极大地缓解了医院接诊的压力,并避免患者来院就诊交叉感染。就连地处西部的宁陕县医院也通过企业微信搭建了在线问诊平台,仅两小时就完成配置,在线问诊的截图传遍了小县城的朋友圈,缓解了疫情形势下西部县城的就诊焦虑。

其次,企业微信针对企业办公场景又在2月1日至3日快速做了新版本迭代,带来了群直播、健康上报、收集表、在线问诊、在线会议支持300人、紧急通知支持1000人、疫情专区七大能力,协助保障各行各业在疫情期间进行远程办公。

能否有一款软件,既能满足办公场景下深度使用功能,又能让员工快速用起来,不干扰私人生活?

最后,在2月8日,企业微信完成了第三次迭代,这次迭代针对的是教育领域。在原来群直播工具基础之上,企业微信丰富了很多能力,比如共享屏幕、讨论、视频回放等,针对老师提供了便捷、低门槛的“在线课堂”工具。

从功能上看,和市面上其他远程办公软件相比,企业微信的优势在于:第一,低门槛,上手即用;第二,能在满足内部协同管理办公的同时,与微信互通把连接延伸到外部,让服务线上直达客户;第三,安全水平世界领先,企业微信是国内首个通过SOC2 Type2审计的SaaS办公产品;第四,企业微信生态足够开放,目前拥有21000家第三方接口,可满足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

定位上的创新:不只是一款to B产品  

企业微信从诞生之初就一直被拿来和“钉钉”做比较。一方面,它们都背靠雄厚资本和储备丰富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它们都能让产品稳健运行在PaaS层(腾讯云和阿里云)。

如果说,疫情是一支“催化剂”,业务线上跑起来的刚需,让人加速看到了未来垂直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那么企业微信的战略定位可谓得到了提前验证。

实际上,企业微信在诞生之初就和钉钉存在定位上的差异。如果说,钉钉着眼于“to B”,那么企业微信就是起到了连接B端和C端的作用。

这是因为,企业微信可以直接添加微信好友,企业员工拥有专业的身份形象;添加的客户信息可以沉淀在企业,由企业统一管理和运营;同时在小程序、微信支付的加持下,销售环节可以在线上闭环完成。这样一来,员工和客户可以选择在不同平台完成跨界沟通,同时还能以企业的姿态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使用企业微信号发布的专业内容,客户的微信朋友圈能够互动评论,做到更高效的“二次触达”。既能起到商业运营的效果,又不会打扰到朋友圈的其他用户,有效划分出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 更重要的是,企业所运营的客户圈子,是属于企业自己的。运营好已有客户,就不用再花钱买流量。

举几个例子。

比如餐饮行业,上周,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关于“现金流只够撑3个月”的一番话惊醒行外人:疫情之下,像餐饮这样的下沉行业正举步维艰。确实,疫情为餐饮行业的生存带来巨大冲击,线下门店关停,线下客流量骤减,门店存储的大量食材因疫情影响每日都将为企业带来成本亏损。

借助企业微信连接微信的能力,西贝随后将门店的餐饮服务转到线上。根据西贝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西贝门店一线人员通过企业微信朋友圈和群发消息功能,把西贝的相关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用户,同时西贝把线上商城小程序和西贝微信外卖小程序挂接到门店人员资料页里,让顾客可以方便找到购买的入口,完成线上预订的操作。在疫情期间,西贝的线上营收占到了总营收的80%以上。

在企业内部,企业微信也能满足办公协同软件的基本功能。不同于“拉微信群改备注”的操作,企业微信中有企业通讯录、公司组织架构等,可以直接连接企业内部;除此之外,企业微信本身还推出了几款工具,像会议、日程、微文档、微盘、指定回复、会话标记、聊天中快捷打开,都能够提高办公场景下的沟通协作效率。

对于市面上大多数to B产品来说,为了实现企业数字化还必须搭建一整套商业生态,但对于企业微信来说,它瞄准的是成为企业与员工、用户之间的桥梁。

它这么做的聪明之处在于:把微信对于C端的连接能力开发给B端,同时通过产业链赋能B端,这使企业微信发挥出极强的吸引力。

除了连接微信,企业微信开放出13类390个接口、5种合作模式(“标准应用模式”“行业方案模式”“智慧硬件模式”“区域服务模式”“产品销售模式”)供给合作伙伴,利用生态的杠杆来服务好企业。此外,企业微信也在深耕行业,企业微信还发布了智慧会员服务、智慧门店管理、智慧产业连接、智慧办公系统四种能力,单在零售这个场景上就下足了功夫。

如果说,疫情是一支“催化剂”,业务线上跑起来的刚需,让人加速看到了未来垂直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那么企业微信的战略定位可谓得到了提前验证。

 危机中的机会: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的商业生态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从资源驱动转向信息驱动。可以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没有存量的企业,就没有未来。

此次疫情也充分说明了未来企业需要進行数字化转型。在消费者不出门的时代,生意是否可以转移到线上?答案是肯定的。这段时间,有储备充足品牌粉丝的企业遭受的损失得到了对冲,这些企业通过在这一阶段重点运营维护自己的私域流量以及线上生意,甚至能够转危为机,探索出新的更高效的业务模式。

比如中信银行。作为企业微信的老客户,中信银行早在2016年便基于企业微信搭建了整套的内部办公协同系统。疫情暴发后,中信银行迅速将企业微信的价值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为一线的客户经理们提供线上服务,提供了一件“趁手”的工具。

这场变革裹挟着所有企业作出选择——数字化,这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死题。从表面上讲,此次疫情改变了大多数人和企业的办公方式,可往深层次说,这将是一场关乎效率、关乎数字化转型的变革攻坚战。

猜你喜欢

西贝办公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电脑报自营店国庆特惠购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推出价格不菲的付费会员,西贝在想些什么?
西贝,餐饮也玩新零售
国内联合办公空间多达2300个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