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市梅田蓝天大厦观景台视景选择比较分析
2020-03-30李峻峰
李峻峰, 孟 勇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
1889 年,法国巴黎建造的埃菲尔铁塔开创了近现代城市高空观景活动的先河。通过高空眺望这一独特的观景视角,能够使观景者迅速把握城市特点并且使之融于城市之中。随着城市高层建构筑物的大量建设,人们视角高度提升。什么样的高空眺望景观具有价值和重要意义?刘滨谊、范榕(2013)[1]提出视觉吸引概念和要素,并提出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王国栋(2015)[2]对城市俯瞰景观建筑秩序和视觉品质评价做了相关研究;孔斌等(2015)[3]对高空眺望下的建筑群体秩序做了相关研究。目前对于城市高空眺望景观的研究偏重于对建筑要素的研究,缺乏对全面的高空眺望景观研究。本文拟采用Buhyoff[4]等人提出的比较评判法探究影响城市高空视景的要素,以期为城市高空观景台的建设提供参考,从而提升公众的观景体验。
一、研究方法
以日本大阪超高层建筑梅田蓝天大厦的顶部观景台景观为例,通过视景两两比较和排序来评估景观视觉价值差异。高173米的蓝天大厦(见图1)位于大阪市梅田城,大厦39层、40层作为对公众开放观景的平台能够360°全视角欣赏大阪市城市俯视景观(见图2)。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梅田蓝天大厦观景平台不同视角下的视景差异,探究城市高空眺望景观的内在规律,选取最佳观光视角。
首先,以梅田大厦观景台为中心,根据60°视角为舒适观赏夹角的视觉生理特征,将360°高空视景划分12个视域单元(见图3),使观景者在一个舒适的观赏状态欣赏所有高空景观;其次,在对应方向拍摄构图完整的共计12张照片作为景观比较的样本并依次编号;再次,根“图底关系”勾勒出样本主体元素的轮廓及结构特征形成简图;最后,基于样本简图特征分析比较,根据不同视觉偏好进行视景价值排序,选择最佳观赏视角方向。
二、 大阪市城市结构解析
大阪市是日本第二大城市,是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工商业城市。大阪市以平原为主,丘陵环绕、河流分割,有“水之都”的美誉,亦具有“天下商都”之称,也是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名城。大阪市整体呈现“两轴、一园、两区、六核”的结构特征(见图4和图5)。其中两轴分别为历史上沿淀川河发展的东西轴和铁路时代沿铁路发展的南北轴。一园是滨海工业园。两区为淀川河南岸的传统商业区和淀川河北岸新兴商业区。六核为:新大阪;梦洲和咲洲;中之岛;大阪城;难波、天王寺、阿倍野区域;御堂筋。
六核即大阪市六大特色空间,其中新大阪周围形成酒店、商场、写字楼、银行、医院、邮局云集的态势;梦洲和咲洲是大阪工业、港口集中地区;中之岛是大阪市政府、大阪商务和行政中枢,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大阪城是大阪市的商务中心、企业总部和政府所在地,拥有以古大阪城遗址为核心的大阪城公园;难波、天王寺、阿倍野区域以难波宫、难波公园和天王寺公园最为著名;御堂筋是大阪市最重要的街道和传统的核心区域。
三、大阪市梅田蓝天大厦观景台视角选择
观景台视角选择是基于感官体验的有限选择。合理选择视角和引导视线方向对于刻画城市景观特征、全面展现城市特征和释放城市高空眺望景观价值十分有益。城市高空眺望景观主要包括城市结构、城市山水格局、城市第五立面、城市肌理、城市标志物等整体性景观内容。笔者对梅田大厦观景台眺望视角下的大阪市景观进行要素提取、特征分析和评价,绘制出表1(其中景观评价价值最优为5星)。
1.对大阪市城市结构认知的视角选择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功能与性质的用地呈现不同的分布和组合状态,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5]。大阪市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两轴、一园、两区、六核”的独特结构形式,梅田蓝天大厦位于东西向的淀川河和南北向的铁路两轴交汇处。
依托梅田蓝天大厦眺望,当视线受阻在较近的距离,城市主要特色结构空间不可见,也就谈不上结构问题(见前文表1的编号4、编号5、编号6);近距离俯瞰小尺度景观能够展现片区小范围的结构(编号1、编号3);远距离眺望建筑错落有致,具有城市建筑高层分布的结构特征(编号7、编号8);当视景结构特征具有城市功能区域识别作用时,其价值更高(编号9);大阪市发展的两条最主要轴线——铁路轴线和淀川河轴线,对于观光者认知城市结构价值较大,其中淀川河轴线结构在观光者的视域中呈现更为清晰,因此被认知的价值更大(编号2、编号10、编号11、编号12)。
依据城市结构“整体-局部”的价值排序:编号2、编号10>编号11、编号12>编号9>编号8、编号7>编号3、编号1>编号4、编号5、编号6。综上,淀川河轴线作为大阪市最主要的轴线结构,对于观光者认知城市结构价值最大。
2.对大阪市山水格局认识的视角选择
不同的城市山水空间秩序呈现不同的城市山水格局,自然形成的山水格局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区域识别性[6]。大阪市的淀川河、大阪湾和生驹山是山水格局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依托梅田蓝天大厦眺望,当视线受建构筑物的阻挡山水要素不可见时,谈论山水格局是没有意义的(编号4、编号5、编号6、编号7、编号8);当“冰山一角”显露时,“管中窥豹”式的视角下山水格局价值较低(编号1、编号3);大阪市作为“水之都”,淀川河和远处的大阪湾,是大阪市水格局的重要体现(编号9);淀川河和生驹山构成河流水系与自然山体的视景焦点(编号2、编号11、编号12);梦洲方向的包含山、河、湖、海的全部元素构成大阪山水格局的核心形式,是对大阪市山水格局最全面的呈现(编号10)。
依据城市山水格局“完整-缺乏”的价值排序:编号10>编号2、编号11、编号12>编号9>编号1、编号3>编号6、编号7、编号8、编号5、编号4。综上,全面呈现的山水要素对观光者理解城市山水格局具有较高的高空眺望价值。
3.基于对大阪市城市第五立面的欣赏视角选择
高空眺望下的城市规模、形态、空间变化、建筑层次、视觉焦点等城市上部空间要素形成的整体[7]是城市第五立面的体现,具有代表城市发展水平的物质属性和体现文化底蕴的精神属性。大阪市的立面形态呈现外部商业服务、内部零售和服务业态、中心住宅区的许多“套圈”组合的整体形式[8],见图6。
依托梅田蓝天大厦眺望,当视线被阻挡到近景处时视景内容缺乏,第五立面观赏价值很小(编号4、编号5);另一方面,视域辽阔景观低平深远却缺乏层次变化和视觉焦点,对城市第五立面的视觉感受也会较差(编号1、编号2、编号3),但对于城市规模、形态整体认知具有一定的价值(编号10、编号11、编号12);商业区超高层建筑最多,在天际线形态方面也最为丰富的第五立面能够给观赏者带视觉的冲击(编号6);建筑物构成的层次丰富且有韵律的景观,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编号8、编号9);最具有代表性大阪市商业区、住宅区、零售服务区建筑组合呈现“套圈”形式的第五立面观赏价值最大(编号7)。
依据第五立面“美学层次-单调乏味”价值排序:编号7>编号8、编号9>编号6>编号10、编号11、编号12>编号1、编号2、编号3>编号4、编号5。综上,对于理解大阪市最具有特色的城市“套圈”形态,正南方向商业区建筑形成的形态特征价值最大。
4.对大阪市城市肌理的欣赏视角选择
城市肌理是由城市街道、建筑、公共空间等趋于平面化的几何形态组合形成的不同密度、质地的整体性的抽象城市形态。人们通过高空眺望能够很好地观察到这一城市属性。
依托梅田蓝天大厦眺望,近景处的超高层、高密度建筑形成空间上的围合,视景中城市肌理展现缺失(编号8、编号9);当视野中空旷缺乏秩序变化时,也很难使观赏者对城市肌理特征形成准确的认知(编号10、编号11、编号12);具备重点地段普遍特征的肌理形态价值较高(编号6);近景建筑高度差异形成的肌理形态具有大阪市的一般代表性(编号2、编号3、编号7);城市道路、停车场、建筑前广场以及建筑围合空间展现的肌理清晰,是日本的拼贴式城市肌理形态的典型特征(编号1)。
依据城市肌理“规律的识别”的价值排序:编号1>编号2、编号3、编号7>编号6>编号10、编号11、编号12>编号4>编号8、编号9、编号5。综上,基于近景的俯瞰到的城市肌理特征越显得清晰,对日本拼贴城市的认知才越精确。
5.对大阪市城市标志物的欣赏视角选择
城市标志物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很强的识别指引作用,既能体现其所处场所独特的人文价值,又能为人们辨别方位提供参照,成为地区记忆的象征[9]。高空视景下的城市标志物群体对于形成城市整体认知地图十分有益。
依托梅田蓝天大厦眺望,视景中不具备独特属性的建构筑单体难以起到标志性的作用(编号4、编号5);以非城市特色空间为主的微观尺度视景同样难以得到标志识别(编号1);远景眺望缺乏组织性的整体视景能模糊识别但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编号2、编号3);大阪车站周围密集的列车轨道形成的独特景观成为城市功能属性上的重要标志(编号6、编号7);铁路大桥和淀川河公路等大型建构物,以其形体上的独特性具有很强的个体标志性(编号9、编号10、编号11、编号12);大阪市商业区建筑高低错落,形成整体组织性很强且易于识别的天际轮廓线,具有很高的地区识别价值(编号8)。
依据城市标志物“特征-识别性”的价值排序:编号8>9、编号10、编号11、编号12>编号6、编号7>编号2、编号3>编号1>编号4、编号5。综上,对于城市标志物的认知,易于识别且整体组织性强的景观具有较高的标志性价值。
四、结 语
在以梅田蓝天大厦高空眺望平台为例的高空视景研究中,笔者从城市结构、山水格局、文脉肌理、第五立面、城市标志物等不同方面对视景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观赏主体对于高空眺望视景的价值评判是基于不同侧重方面有限选择的结果。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前的判断是基于理论分析后的主观评判,且样本采集数量有限,进一步的研究有赖于图片信息量化处理使评判的结果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