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超应用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的价值评价
2020-03-30顾婷
顾婷
如皋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如皋 226500
甲状腺结节指的是甲状腺中特异性的肿块组织,会随着甲状腺与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其发生率在甲状腺疾病中能达到8%左右。 对于甲状腺结节病变,临床可大致分为两类,即囊性病变与良恶性病变,及早确诊疾病,不但有助于预后改善, 而且对病情恶化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1]。CT 检查、B 超检查是现下临床常用诊断方法,然而最终确诊还需要进行手术病理检查。 该文以2017 年6月—2019 年6 月该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60例为对象,经分别予以CT、B 超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探究最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开展已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选取该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 例;年龄43~69 岁,均龄(54.6±2.3)岁;结节直径1~5 cm,平均直径(3.2±0.3)cm;双侧发病16 例,单侧发病44 例;20 例多发结节,40 例单发结节。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所选患者年龄均>41 岁; 无严重精神功能异常者;患者/家属对此次研究开展知晓同意,已签字。
1.2.2 排除标准 伴其他甲状腺病症者;伴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伴免疫功能低下、言语障碍者;对诊断检查不配合者。
1.3 方法
给予所有被选对象B 超检查, 所应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医疗专用设备,由美国GE 公司提供,型号为logiqE9。 设置超声探头频率,频率为8~10 MHz,行检查时指导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在肩部下方放置软垫,使患者头部呈后仰状态,将颈部充分暴露出来。 将耦合剂涂抹在患者颈部, 扫描整个甲状腺, 并详细记录扫描信息结果,包括甲状腺结节形状和性质、大小和边界与数量等,判断甲状腺结节四周淋巴结情况。
行CT 检查时,所应用的螺旋CT 机为医疗专用设备,型号为PHILIPS Aura,参数设置:5 mm 间距,5 mm 层厚,1 mm 螺距,120 kV 管电压, 扫描时间1 s,100 mA 管电流,512×512 为矩阵, 扫描范围从甲状软骨开始直至胸廓入口。
手术病理检查:在手术治疗期间取标本,予以固定、脱水和石蜡包埋等处理, 利用光镜对处理后的组织标本进行观察,确诊甲状腺结节病理类型。
1.4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手术病理、B 超和CT 检查良性结节甲状腺肿结节和桥本氏甲状腺炎、 恶性病变和甲状腺腺瘤等诊断结果。
1.5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手术病理、B 超诊断结果
手术病理未确诊率为0.00%, 低于B 超检查的3.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手术病理、CT 检查结果
手术病理未确诊率为0.00%, 低于CT 检查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B 超检查、CT 检查结果
B 超 检 查 未 确 诊 率 为3.33%, 低 于CT 检 查 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肿块型病症, 多发于颈部部位,甲状腺结节型病变包括结节型甲状腺肿、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等病症,有较高患病率,以中年患者为主要患病群体。 虽然大部分病变显示为良性,但仍有恶性病变情况发生,如果临床鉴别诊断开展不及时,则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2]。 有研究学者指出[3],激素合成障碍、致甲状腺肿物致和缺碘等因素, 和甲状腺结节型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关联性,患病后易出现弥漫性肿大等临床表现,压迫神经和食管、气管和血管等,持续发展则容易引发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静脉扩张和气管狭窄等症状表现,能对其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威胁[4]。 为实现及早筛查甲状腺结节型病变,特别是对恶性病变的筛查,保证患者及早实施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有相关报道提出,对结节型甲状腺肿诊断时, 可能会受甲状腺癌检查影响而将恶性病灶忽略,发生漏诊情况,所以临床应加强对其他检查诊断方法的分析研究。
表1 对比手术病理、B 超诊断结果[n(%)]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pathology, B-ultrasound diagnosis results[n(%)]
表2 对比手术病理、CT 检查结果[n(%)]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pathology,CT check results[n(%)]
表3 对比B 超检查、CT 检查结果[n(%)]Table 3 Comparison of B-ultrasound and CT check results[n(%)]
就目前而言,检查甲状腺结节病变的方法有很多,以CT 检查和B 超检查的应用最为普遍。 由于在人体软组织密度中甲状腺组织CT 值最高, 所以开展CT 检查能形成天然对比,从而能有效诊断疾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实施中伴有漏诊情况,特别是无钙化灶、无淋巴结转移和单发小结节等,能一定程度加大临床诊断检查难度[5-6]。B 超(B- scan ultrasonography)是一种非手术诊断性检查,对受检者无放射性、无损伤和无痛苦,可安心实施检查。其是在1950 年由伊恩·唐纳德教授发明, 经多年发展,B超逐渐向CDFI(彩色B 超)、三维B 超和四维B 超演变[7]。对于B 超,其优势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扫查具有连贯性,能动态观察脏器功能与运动情况,对病变准确追踪,将病变立体变化情况显示出来,而且成像分层不会对其产生限制作用;②对实质性器官进行检查的同时,还可与多普勒技术相结合,监测血液方向和流量,对脏器受损程度与性质进行有效辨别;③B 超检查价格低廉,而且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易被患者所接受[8];④超声检查无创伤,且设备可移动,若患者行动不便,可在床边对其实施诊断。
在此次研究中,相比CT 检查,采用B 超检查进行诊断,经扫描甲状腺,能获取详细的图像资料,随后通过与甲状腺结节的血流信号、 数目和大小等信息资料相结合实施诊断, 能及早有效确诊甲状腺结节型病变。 除此之外,经对患者进行B 超检查,若患者病变为良性,其影像表现为回声均匀、形态规则和结节边界清晰,而且血流频谱呈低俗低阻型;若患者病变为恶性,其影像表现为结节边界不清晰,边界形态不规则,回声不规则,血流频谱呈高速高阻型。 而且相比CT 检查,B 超检查的应用能将图像信息详细地呈现出来, 便于对结节内部血流情况的全面掌握。 对甲状腺肿行B 超检查时,声像图显示,受累双侧甲状腺呈现非对称性增大状态, 呈现不均匀增粗的实质标下,无法清楚显示结节边缘,通常无晕环和包膜,肿块血流不多见。 对甲状腺瘤行B 超检查时,声像图显示,不规则圆形实质回声影清晰可见, 而且能清晰呈现肿块边缘,常有光滑包膜附着在肿块表面[9]。 该研究以该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经对上述的总结归纳, 并结合所得结果可知,B 超检查未确诊率为3.33%, 低于CT 检查的15.00%; 手术病理未确诊率为0.00%,低于B 超检查的3.33%;说明,与CT 检查相比,虽然B 超检查对于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有较高准确率,能有效降低漏诊情况发生, 但无法保证不会有漏诊情况出现,存在一定欠缺。但从整体方面来看,B 超检查具有明确性、便捷性,对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能起到重要作用。
在冯伟[10]研究中,取该院接受诊治的41 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为研究资料, 经予以CT 检查与B 超检查,并通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结合,对CT、B 超检查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对最佳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选择。 从其结果中可知,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行手术病理检查,未有漏诊情况出现, 但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予以B 超检查,则有漏诊情况出现,未确诊患者达到2.44%。 而CT检查为确诊率是14.63%, 高于B 超诊断的2.44%(P<0.05)。由此能得出,诊断甲状腺结节病变时选用B 超检查方法进行,能将患者甲状腺内部信息情况有效显示出来,有较高准确率,加之B 超检查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易被患者接受。
除此之外,就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而言,在日常饮食方面也需要加以注意:①维生素与热量的补充:患者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 而甲状腺亢进会一定程度提高患者新陈代谢率, 因此叮嘱患者每日对维生素与热量进行适当补充;②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食物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对蛋白质的补充可适当增加,包括奶制品、蛋类和新鲜肉类等;③增加提高免疫力食物的摄入:包括新鲜果蔬和坚果核桃、木耳香菇和五谷杂粮等,此类食物具有散肿消结效果,对治愈结节具有重要作用;④禁止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包括桂皮、香烟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叮嘱患者禁止食用油炸、肥腻食物,若患者是因高碘导致的甲状腺结节,则嘱咐其禁止食用海产品,包括紫菜、虾皮和海带等。
综上所述,采用B 超检查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能有效诊断甲状腺内部详细信息,有较高诊断率,为后期治疗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