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临空经济文献计量分析
2020-03-30汪传雷曹美德
汪传雷,曹美德,章 瑜
(安徽大学a.商学院b.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合肥 230601)
一、引言
临空经济是以机场为基础,通过航空运输孵化相关产业,形成的以机场为中心的区域经济[1]。我国城市临空经济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之势,规划发展临空经济,有助于加速聚集全球优势资源,对接国内外高端产业,临空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转型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年来学术界对其展开广泛研究,紧紧围绕临空产业、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等领域展开研究,产生大量成果。国内学者对临空经济的理论研究先期主要集中于理论性分析,其后随着研究方法多元化出现实证性分析,但是少有文献对临空经济研究进行全景式呈现。临空经济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如何?哪些作者和机构贡献较多?研究热点如何?本研究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以CNKI中临空经济文献为基础,分析临空经济研究现状,力图掌握临空经济研究规律。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版本为CiteSpace5.6.R2。CiteSpace通过可视化手段对某一研究领域进行分析,以领域知识为计量单位,识别领域研究热点,并借图谱形式显示研究领域知识之结构[2]。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是以文献为单位进行研究,进而探讨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和规律[3]。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登录CNKI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文献类型为“期刊”,检索日期为2020年2月16日,具体方式如下:“篇名”=“临空经济”;数据库=“全部期刊”;时间=“2006—2019”;其他参数设置为默认,检索得到文献共367篇,人工剔除综述、访谈、报道等非学术型文章后,共获得文献249篇,选择导出参考文献,保存为Refworks格式。
三、临空经济研究现状分析
(一)时间分布分析
为了解临空经济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和变化状况,根据临空经济研究文献的年度数量分布统计图(见图1),形成对临空经济研究领域的初步认识。
图1 2006—2019年临空经济研究领域文献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临空经济研究文献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2006—2010年可视为起步期,这一期间发文量较少,从2006年的2篇增长到2010年的15篇,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国家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发展临空经济的重要性,首次明确航空航天产业是需要重点发展的技术产业,临空产业作为航空航天产业的延伸,两者在产业链上具有一定相通性,是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在此背景下,国内对临空经济的研究逐渐展开,这一阶段文献研究重点在于介绍临空经济基本概念和分析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经验。2011—2014年可视为发展期,发文量从12篇逐步增长到35篇,这一阶段各地基本形成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力图依托航空产业发展临空经济。期间国家加强对临空经济发展的指导,以郑州为试点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这一阶段文献研究重点在于对各个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和定位进行针对性分析。2015—2016年可视为调整期,这一阶段发文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却是临空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国家全面启动重点临空经济区建设。2017至今可视为新的增长期,十九大从经济转型方面对临空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发文量再次呈现出上升趋势。 21世纪新一轮的高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产业结构的变迁,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更为普遍,空运作为更为快捷高效的运输方式,能够发挥时间优势,实现生产要素聚集,进而推动产业升级。此外,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要求,2019—2020年是国家物流枢纽起步建设阶段,打造以航空货运为主的临空经济基本构架对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这一阶段文献研究的重点是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二)研究作者分析
设置CiteSpace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作者“Author”,选择裁剪“Pruning”为寻径网络“Pathfinder”和修剪合并的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临空经济主要研究作者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作者知识图谱分析
由图2可知,国内临空经济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者有曹允春、张凤岩、王剑、汤凯等,发文均在4篇以上,可以将他们视为核心作者,但核心作者之间基本无连线,说明合作关系较弱。曹允春是研究该领域最早的人员之一,发表了10篇有关临空经济的文章,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临空经济形成机制以及发展演进的关键要素;汤凯有4篇临空经济领域研究文献,研究重点是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张凤岩和王剑两人合作6篇文献,主要是对黑龙江区域的临空经济进行研究。
总体来看,临空经济研究领域学者数量较多,共271位学者,且各学者发文量占比均小。除曹允春团队规模较大、研究成果较多外,其他学者相互之间连线较少,分布相对分散,倾向于小团队合作,但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临空经济进行研究,如临空经济产业结构、临空经济形成机理以及发展模式、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等。
(三)研究机构分析
设置CiteSpace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机构“Institution”,选择裁剪“Pruning”为寻径网络“Pathfinder”和修剪合并的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得到临空经济研究机构图谱(见图3)。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各自的贡献状况。图3中年轮大小反映研究机构被引次数,越大表示被引次数越多。由图3可知,郑州大学商学院年轮最大,代表其在临空经济领域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程度最大。同时各研究机构合作线条稀疏,具有合作关系的研究机构基本同属一个高校,其他研究机构基本没有连线,说明处于独立研究状态的机构较多,合作性较差。表1列出了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被引次数前五名的机构分别为郑州大学商学院、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中原工学院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文数量依次为14篇、10篇、7篇、6篇、5篇,可以认为这些机构在临空经济研究领域处于核心地位。总体上看,河南省的研究机构排名比较占优,发文量较多,反映临空经济在该地区热度高涨。
图3 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分析
表1 主要研究机构发文量
(四)高被引文献分析
表2列出了2006—2019年临空经济研究高被引文献排序,一般来说,高被引文献是某一领域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文献被引量看,被引文献量前四名均为曹允春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的成果,且在15篇高被引文献中曹允春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占据5篇,达到总量的1/3,充分说明其在我国临空经济领域研究的重要地位。从研究内容看,高被引文献前10篇侧重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与发展分析,后5篇侧重于研究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在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方面,曹允春及其合作者分别从城市规划、经济学以及双向互助的自组织机制等多视角分析临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指出临空经济发展演进与机场、区域经济、政府管控等因素密切相关[4-5];在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方面,一个角度是从探究临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6],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临空经济发展的融合与渗透;另一个角度是借助具体临空经济区分析其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宏观上促进税收和就业,中观上促进产业聚集,微观上带动区域要素流动[7]。
表2 被引频次居前15位的临空经济文献
四、临空经济研究热点及发展动向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分析
中介中心性是测度关键词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一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越多,说明该关键词中心性越高,在关键词网络中重要性越大。进行关键词分析时,某一个关键词词频高中心性却为0,说明该关键词处于孤立的状态,因此应该将关键词词频和中介中心性结合起来分析。表3列出了频次在4次以上的临空经济关键词,其中“临空经济”是这一研究领域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题。其次为“区域经济”“临空产业”等,表明临空经济研究与区域经济、临空产业相关联,研究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注重临空产业的选择和规划,与此有关的关键词还有“产业聚集”和“产业结构”等。此外,“SWOT分析”“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等关键词反映学者从临空经济形成及演化角度出发对临空经济进行细化研究。特别是 “临空经济区”这个关键词值得关注,截至2019年底全国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14个,形成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全国枢纽型机场,青岛、武汉、南京等城市为重点枢纽机场的发展格局。目前,开放型经济发展对临空经济提出新的要求,临空经济区如何在对外开放中把握机遇,将国内与国外市场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跨国界流动,成为新的战略重点。
一般认为,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属于较重要的关键词(见表3)。由表3可知,高词频的关键词只有“临空经济”和“SWOT分析”超过0.1,“航空港”和“机场周边”的中介中心性为0.09,略低于0.1,说明这几个研究方向在临空经济网络中处于重要地位,与其它研究方向相关性较强,而其他高频关键词中介中心性较低,说明临空经济研究热点较分散。
表3 临空经济关键词词频和中心性统计
(二)研究热点分析
时间线聚类视图侧重于勾画聚类之间的关系和某个聚类中文献的历史跨度,每一条坐标横轴代表一种聚类,同一聚类各个节点设置于同一坐标横轴位置,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且过滤掉小的聚类得到临空经济主要关键词时间线聚类图谱(见图4),其中节点数331个,连线数515条。由图4可知,临空经济领域关键词聚类分为8个类别,表明国内对临空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涉及临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重点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研究、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研究、临空产业布局研究等。
图4 临空经济关键词时间线聚类视图
1.聚类#0 河南区域发展
聚类#0名称为“河南区域发展”,该聚类关键词有“临空经济”“困境” “策略”“不发达地区”“航空物流”等。该聚类文献研究重点主要是结合郑州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分析临空经济如何推动河南区域经济发展[8],同时在河南临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和具体措施,分析创新能力与临空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路径[9]。
2.聚类#1机场周边
聚类#1的名称为“机场周边”,该聚类的研究开始于2009年,在2014年后热度下降,关键词有“核心区”“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业”“企业”“枢纽机场”“产业群落”等。经济学家卡萨达认为:城市的轮廓取决于交通运输方式,航空业将极大地影响城市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新技术革命所引领的产业升级使得航空区与城市的关系更为紧密。制造商为节省物流成本,促进航空物流蓬勃发展,工厂开始在机场周围兴起,增强机场区域的仓储属性。该聚类文献基于空间经济理论构建市场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临空经济确实可以发挥机场周边的市场效应,但该效应有一定的距离适应性,中国应强化航空运输为主导的区域航空事业的发展[10]。
3.聚类#2首都新机场
聚类#2名称是“首都新机场”,研究对象包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该聚类研究开始于2006年,关键词有“临空产业”“机场”“京津冀自贸区”“创新”等。近年,旅客对航空需求快速增长,首都国际机场已没有空间承担巨大的航空出行需求量,兴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分流首都国际机场的业务势在必行,将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世界级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引领京津冀的发展。该聚类文献一方面基于定量分析研究首都临空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其临空产业,发现首都机场临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1];另一方面研究区域内多个机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混乱情况下,如何通过错位发展进行有侧重的选择,并对首都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京津冀共同推进临空经济战略路径、促成新的合作关系提出建议[12]。
4.聚类#3 SWOT分析
聚类#3名称为“SWOT分析”,研究时间跨度在2007—2019年,关键词有“三亚” “大庆”“优势略势分析”“中原经济区”和“影响机制”等。该聚类相关文献[13-15]在国内诸多城市建设临空经济区基础上,研究各地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而制订发展计划等。此项聚类研究往往需要结合政府政策,如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直接或者间接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
5.聚类#4 对策建议
聚类#4名称为对策建议,该聚类研究开始于2009年,且一直持续至今,关键词有“对策建议”“影响因素”“启示”“临空经济区”和“港产城协同发展”等。目前我国临空经济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也面临着一带一路、国家规划建设的机遇,因此该聚类的研究至关重要。该聚类文献运用实证模型对我国临空经济的形成因素进行度量,分析临空经济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中国机场所在地区发展临空经济提供理论支持[16];同时,以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为契机,研究各城市发展临空经济面临航空物流发展落后、国际化水平较低、临空产业布局不完善等短板,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进一步解决存在的问题[17];基于AIC理论研究临空经济发展路径,其中A代表空港,I代表产业,C代表空港新城,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一套复合系统,为我国各城市临空经济的发展路径提供新思路[18]。
6.聚类#5 区域经济
聚类#5名称为区域经济,该聚类的相关研究始于2009年,且近年来热度呈上升趋势。关键词有“区域经济”“港产城协同发展”“产业发展”等。目前学者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研究基本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从耦合作用机理出发,研究临空经济动态发展的每个阶段与区域经济的互相作用;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依赖于集聚扩散机制,临空经济在发展形成阶段,主要受区域经济的扩散作用,两者关系比较密切;临空经济在发展成长阶段,航空运输量逐渐增大带来生产要素快速聚集,产业链逐渐完善,临空经济发展迅速,集聚机制发挥主导作用,这一阶段两者的耦合作用减弱;临空经济在发展成熟阶段,临空经济和区域经济产业链加强融合,耦合度上升;二是利用定量分析,以具有代表性机场数据为基础,研究临空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重要的增长极,航空相关的航空运输、航空服务等产业为区域经济带来就业和税收,李旭红等通过对北京临空经济区企业的数据分析,发现航空业收入每增加1%,税收之和将增加0.234[19];此外航空关联产业和引致产业的聚集,具有强大的外溢效应,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导向,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20-21]。
7.聚类#6产业集群
聚类#6名称为产业集群,该聚类研究始于2009年,2014年前后达到最大热度,近几年来热度有所下降,关键词有“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航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口、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向机场附近聚集,带来外部效应,进而吸引产业的聚集,多个产业聚集所构成的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降低费用、创新发展,各企业之间通过自发交流,带来学习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缩短对外界市场反应的时间,有效促进临空经济的阶段性演进。当企业聚集到一个度时,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使得规模经济效益下降,部分企业迁向空港相邻区和外围辐射区,这一过程就是临空经济空间布局逐渐形成的过程。该聚类文献就机场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强调产业选择应根据机场所在地原有产业、产业的临空指向性、机场层级结构等进行[22-23]。
8.聚类#7 郑州航空港
聚类#7名称为郑州航空港,该聚类研究开始于2014年,且一直作为典型临空经济区被学者研究。关键词有“郑州航空港”“内陆城市”“布局”和“发展建议”等。该聚类与聚类#0河南区域发展研究方向和重点相关性较强,研究重点都是郑州甚至河南省临空经济的建设发展,同时结合郑州临空经济发展阶段探讨其发展路径。郑州临空经济区作为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代表,依托航空物流发展临空经济的模式为内陆区域发展开辟出新路径,因此此项聚类文献主要分析郑州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探索郑州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为内陆城市发展临空经济提供经验[24-25]。
五、结语
(一)研究结论
以CiteSpace软件为工具,以临空经济领域的CNKI文献为研究对象,对领域内研究作者、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发文时间分布方面,临空经济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分别在2014年和2018年达到两次高峰;(2)研究作者方面,曹允春、张凤岩等研究成果较多,但各学者研究合作程度较低;(3)研究机构方面,各机构之间联系较少,研究合作程度较低;(4)高被引文献方面,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临空经济的生成机理和发展模式方面,且文献多采用理论性方式,缺乏实证性研究;(5)研究热点方面,2006—2019年临空经济研究热点集中在生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发展模式、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三方面,其中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此外,临空经济研究领域关键词较多,但是中心性较低,文献研究热点比较集中,热点集中在“临空经济”“区域经济”“临空产业”等内容,但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较少,国内对临空经济领域的研究存在提升空间。
(二)启示
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临空经济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国内多地对临空经济进行实践探索,而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为临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研究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扩大研究范围。在全球疫情流行、世界经济造成冲击的背景下,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的短板明显,航空货运是生产要素向机场周边聚集的基础,与产业机构密切相关。因此打造空港型物流枢纽,服务临空经济发展,挖掘航空货运与临空经济的深层关系,提高研究的系统性至关重要。
第二,加强地域合作。加强国内不同地域学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融合各地区不同的经验理论,加强与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并消化创新。
第三,重视微观研究。现有文献中宏观研究多,理论性文章多且内容相似。如在研究临空经济影响因素时,客货流量、区域经济、政策等均有论述,但是较少通过实证研究加以证实。临空经济领域未来研究应在宏观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加强微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