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探究

2020-03-29欧阳健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练居家体育锻炼

欧阳健,杨 猛,李 民

(宁阳县第一小学,山东 泰安 271400)

1 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但受场地、空间、运动器材的影响,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表现主要有以下5 个特点。(1)体育运动轨迹和运动幅度小,活动内容功能较全面,以小力量、小灵敏和平衡、协调、柔韧性的静力拉伸和徒手模仿为主。(2)运动量、运动强度往往通过单一的重复性动作练习进行调控,层层递进,表现为以小见大,在“小空间”体现“大运动”。(3)从技术角度而言,居家体育锻炼技术动作相对简单,动作幅度、运动轨迹、运动距离、运动场地较小,器械较少,便于学练。(4)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创新实践机会较大,可运用到的器材多,如桌椅、书包、水桶、毛巾、布娃娃、纸杯、纸球等。(5)从教学直观互动角度而言,居家体育锻炼不利于运动中的师生交流、观察指导以及动作规范与纠正等。学练效果的反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教师对学练顺序、进度的调控。

2 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方式方法的原则

体育锻炼最根本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也必须要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通过居家体育锻炼的多元性促进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增强小学生抵制不健康心理的能力。居家体育锻炼方式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相结合,在体育锻炼多元性的基础上做到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

2.1 保持趣味性、易操作性原则

趣味性是小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激发小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要做到以下4 点。(1)居家锻炼内容要新颖、简单易操作,如采用亲子互动游戏、俯撑传物、蜘蛛行运物等。(2)练习要循序渐进,如采用梯次增加次数或时间的方法,增加练习难度。(3)练习情境化。根据小学生身心特征,设置真实的运动情境、故事化情境,保持小学生学练时的愉悦状态和兴趣。(4)学材师用。鼓励小学生创新、探究多种锻炼方式方法,教师从中选择实用性强、健身效果好的内容,再通过微信视频、QQ 或其他演示方式传授给学生。

2.2 坚持精品性原则

教师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已有的精品课程资源,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合适的搜索引擎等,在海量纷杂的课程资源中精挑细选,为小学生配置实用的优质资源,使小学生做到精学精练。例如,利用矿泉水瓶、书包、大水瓶进行负重力量练习,利用椅子、沙发垫子练习腰腹肌核心力量,用毛巾(丝巾)进行腰部拉伸、全身拉伸等,简单易行,达到腰、腹、背全面锻炼的目的。

2.3 秉持科学性原则

居家体育锻炼内容、方法指导、激励评价要有科学的引导与建构,注意变换活动内容、调节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运动与休息的时间,做到有序、有法、有效、不扰民。例如,要保证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 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科学安排运动时间,可采用统一和分散的时间安排,保证小学生每天35 ~40min 的集中练习、15 ~20min的巩固提高和跟踪辅导等。

2.4 贯彻安全质量观

居家体育锻炼在项目选择、活动区域、运动技能、参与人数及运动器材的使用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因此,在体育锻炼时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始终将安全学练放在第一位。

3 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

面对网络“五花八门”的体育锻炼方法,对小学生和体育教师都是一种挑战,体育教师不应随波逐流,不应对网络课程简单移植,要有选择地进行授课,对特殊时期出现的新事件,需要深入研究,安排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指导小学生进行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不能将居家体育锻炼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体育课程,要厘清学校体育与家居锻炼的内涵和关系,要将带有功利色彩的东西去除,要会思考,识大体,有格局,能落地,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居家体育锻炼和身心发展融合的问题。

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韵律和节奏,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这个阶段是发展身体灵敏性、反应能力、协调性、柔韧性最好的阶段,居家体育锻炼也是发展小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促进亲子关系的最好时机,易适合在玩中练、练中玩,因此体育教师应针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方向,从趣味性和促进亲子关系等方面设计居家体育锻炼内容。(1)智力亲子活动内容,如速度逐渐加快的正反面拍手、手指操、左右手变换(从枪打1 到枪打10)、智力问答、拉大锯扯大锯、摇船、抱娃团身滚动等。(2)协调性内容,如俯撑象棋、蜘蛛行运物、爱心传递、小脚搭肩倒立、螃蟹走、布绒球投掷入筐等。(3)跳跃性练习内容,如前后(左右)开合跳、听音乐做鬼步舞的简单组合、让孩子跳起摸高、跳房子等。(4)腰腹肌力量内容,如快乐单车、腿下击掌、收腹吸腿、直腿连摆、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传递布绒球、俯撑两腿交换跳、俯撑石头剪子布、矿泉水瓶负重力量等。(5)拉伸放松内容,如用丝巾(毛巾)进行全身拉伸、亲子压肩、背布袋抖动等。

4 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方案设计案例

运动、益智一体,在玩中练、练中玩,以“智力”“互动”“体育”结合的形式更能促进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根据作息时间表,做完眼睛保健操后,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制订体育锻炼计划落实表(表1),并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小学生实际需要增加次数和难度(周六、周日进行选择性练习)。

一个居家体育锻炼方案的制订越是明白,其可操作性就越强,小学生参与与完成程度也会越好。将小学生脑力、心理、身体各项锻炼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多元运动、合作共练的运动氛围,将会调动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其中,要谨防“运动潮”变成“受伤潮”。

5 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检测

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离不开其锻炼自主性,更离不开家校双方的积极性,要杜绝“只管教,不管学”“有教无评”的现象,以更多的参与形式促进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检测主要包含以下5 点。(1)体育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与方法,为小学生提供“身心俱动”的学练内容,提供微课、视频演示等优质学习资源。(2)体育教师在学练模式的微课助学、网络打卡、答疑评练等环节中,要通过微信接龙、打卡、小视频演示等方法,及时反馈小学生的学练信息,评价与监测小学生完成情况,扬正纠偏,避免学练过程出现盲从性和随意性,保证小学生的学练质量,鼓励小学生创新,发展智力。(3)家长应及时将小学生常规体育锻炼的图片或小视频回传,以便体育教师进行网上和现场“微课”指导和答疑,体育教师应对家长发过来的照片或视频中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问题,进行纠正回复,这样既扩大了体育授课的普及面,又提高了体育锻炼的正确率。(4)教师应建立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成长手册,使居家体育锻炼量化。小学生每天自行打卡并记录,真正做到有效指导小学生和家长进行居家体育锻炼。在开学后,要对进步大的小学生进行表彰、奖励。(5)检测假期锻炼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开学后进行亲子趣味运动会的方式激励家长与小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并评选体育达人。开学后教师也可以建立体育文化专栏,将居家体育锻炼的精彩瞬间通过摄影、绘画、手工等作品展示出来,装饰“班级橱窗”,描绘家长和小学生通过刻苦体育锻炼取得的成果,表达美好的愿望。

表1 居家体育锻炼计划落实表

6 结 语

指导小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空间和现有器材,调动家庭人员共同参与,通过简单易操作的体育锻炼,适时、适度进行体能储备与核心素质发展,引导小学生热爱体育锻炼,促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促进智力发育,促进心理健康,使体育锻炼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以小学生一个“点”的体育锻炼,带动家庭一条“线”的体育锻炼,有效推动社会一个“面”的全民健身。

猜你喜欢

学练居家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创生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的日子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微生高的往事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