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元素分析
2020-03-28张兰萍
张兰萍
[摘 要] 目前,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思想教育工作逐渐受到了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在各个阶段教学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运用。现如今,对各个高校而言,教学工作不仅要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程方面,同时也需要对育人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逐渐与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帮助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元素进行了深入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164-02
高校在育人阶段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所以在整体上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系统性,而思政教育是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的重要方式。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首先应该对相应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形成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体系,这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思政教育的概念分析
思政教育目前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开展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人的思想认识以及行为活动规律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人们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引导,并对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思想方面所产生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列主义思想,坚决维护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爱国主义理念作为主要的核心观念。(2)帮助学生在思想方面形成正确的哲学理念。通常情况下,哲学理念主要体现在逻辑学、轮美学以及形而上学等多个方面。教师在对学生哲学理念进行教育与引导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与意识,对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事物进行准确判断与处理,从而才能在实践中对善恶进行准确分辨。(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今,因为不断受到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在价值观念教育中,逐渐引导学生追求个人选择以及个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学生从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中进行合理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其转变了以往比较封闭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可以追求一些个性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与体系。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缺少正确的认识,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存在难度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多专业教师还没有对思政教育概念进行全面了解,认为开展思政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党性教育,或者是对一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指导,觉得与专业课教学关系不大。这导致学生在概念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同时,在学前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思想认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之间没有实现有效连接,很难找到有效的途径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2)存在一些学校专业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进行全面掌握,没有找到合适的节点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这就导致在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时,走了两个极端:要么不谈政治,要么把专业课直接上成了思想政治课。
(二)非思政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没有渗透思政教育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学前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中,通常都呈现出了一定的独立性,思政课程往往是由思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对思政课程教学工作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部分学校虽然规定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来进行教学,但是也仅仅对班级进行了划分,而没有针对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统一备课,这就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对同一專业课程进行教学时,非思政教师可能会在课程中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但是却没有对思政课元素按照类型进行合理划分,在整体课程规划方面缺少了系统性与协调性。比如,在对学前教育学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时,从个人层面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但是,在对儿童心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时,也是从个人层面来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念,而没有对国家层面以及社会层面进行充分考虑,这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学完善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这种重复的渗透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导致思政课程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对不同的高校而言,同一专业授课教师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很难将某一课程思政内容与不同年级思政教育之间进行有效结合,这就造成非思政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很难渗透思政教育。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渗透思政教育元素的相关策略
(一)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元素相结合的重要性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情况下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之间都没有实现有效融合,同时所选择的思政教学方法不合理,没有与实际之间实现连接。如今,在新时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相关的教学人员而言,一定要全面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元素相互渗透的重要性。首先,渗透思政教育元素,是未来教学主要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将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出来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开展教育工作应该将服务社会与经济作为主要目标,通过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对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这也是高校发挥育人作用的内在要求,通常情况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人员往往将重点放在了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如果不能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那么就会导致专业课程教学缺少一定的核心价值。因此,全面认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元素融合的重要性,可以对学生自身责任意识与价值观念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为思政教育元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而加强价值观引导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人格形成的内在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而完整稳定的人格对于社会化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重要基础条件。
(二)以细化的方式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
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应该将教育工作放在学校课堂、家庭与社会实践以及网络课堂等几个方面,并实现三个阶段之间的有效连接。首先,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相符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思政教育元素进行结合,一般只要包括驱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小组互动教学等几种形式。比如,在对幼儿心理学这一理论课程进行讲解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出结论。最后,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课后作业,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后作业中,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这对提升学生思想觉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前教学专业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使用文献研究法或者是调查法,写一篇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融入地方语言的相关论文,学生通过完成这项作业,可以对地方语言以及文化等有一个深入的认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民主文化意识,同时也能对地方语言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与热爱。其次,在家庭社会实践以及网络课堂教学中,应该将心理学、和平心理学等知识融入其中,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时,首先应该将心态调整、情绪管理以及训练等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情绪管理方法,先对自身的情绪状态进行了解,然后采取有效的方式将自身情绪表达出来,最终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调节自身情绪。这样学生在日常沟通交流中,通过对方法的运用可以对人际交往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运用心得的方式有效体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之后工作情绪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学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创新与完善,从而将专业理念与思政教育元素之间进行有效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微信群、QQ群等充分利用起来,然后在群中将学前教育专业理念以及一些新的学前教育专业事件进行推送,并要求每一位学生浏览完之后,在群中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为学生制订出自己的专业新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方面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同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职业价值观。又如,在普通話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怎样讲好儿童故事,在这一过程中要想体现思政教育内容,就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在儿童故事当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理念改革要求。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相关教学人员一定要全面认识思政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元素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宋健.思政课程背景下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J].北极光,2020(1):122-123.
[2]李国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元素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65-66.
[3]曾春妹.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J].文教资料,2019(12):152,181-182.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