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职业能力的高职第二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2020-03-28陈丹华
陈丹华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学工作也不断优化和完善。当前,在高职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为学生开展专业化的教学,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高职院校就是为我国输出各种专业化优秀人才的场所之一,而落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将会确保其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高职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在高职第二课堂开展中依然存在各种薄弱环节,有待完善,从而未能体现出第二课堂开展的优势和价值。因此,围绕助推职业能力的高职第二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当前高职第二课堂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助推职业能力的高职第二课堂实践的可行性对策。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高职第二课堂;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124-02
一、当前高职第二课堂存在的薄弱环节
当前在高职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薄弱环节有待完善,未能体现出第二课堂开展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会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丰富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个性需求,所开展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具有较为浓烈的趣味性,还存在为了盲目完成实践任务,而随意开展各项活动的问题,导致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质量相对较低,未能落实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1]。
高職院校和普通院校有本质的不同,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性技能的优秀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最为本质的区别就是其具有不同的职业价值取向,但是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的实际现状分析,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未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缺乏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以及开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有待提升。
二、助推职业能力的高职第二课堂实践可行性
助推职业能力的高职第二课堂实践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第二课堂开展的专业性。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最终提升高职教育的总体质量。所以,第二课堂教学工作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再加以合理化的指导和帮助,坚持遵循以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依据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各种知识技能竞赛以及活动小组,也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创办对外服务公司、学生工作室等。与此同时,高职第二课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还要让学生形成职业操守、劳动安全等就业能力素养,最终显著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为我国输出更多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
(一)突出特色
为落实在高职第二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要求教师在新生刚步入高职院校后,就根据院系重点以及特色专业为着手点,组织一支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像专业教研室教师以及实训指导教师,通过这种手段来向学生介绍各专业的市场需求以及发展前景,再根据学生自身技能培养的过程来为其全面解读优秀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这一教学形式的开展让刚步入高职时期的学生提升学习的勇气和信心,有奋斗目标,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职业成长规划[2]。
(二)开展竞赛
积极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竞赛活动来实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以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研究重点来展开分析,该高职院校会定期开展各种艺术类的竞赛活动,并且各种竞赛活动环节和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训等工作有效融合,实现师生共同研究,并且在教师积极指导下准备参赛作品,通过这一过程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而且教师还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对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指导能力,有利于实现常规教学和第二课堂的相互延伸以及促进。相关数据显示,组织各种具有竞赛性质的实践活动将会显著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让学生将自身掌握的专业性技能全面展现出来,为我国输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拓宽发展前景。
(三)建设平台
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注重建设专题报告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接受更加专业的学习,这就体现出高职院校和社会各专业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相互交流以及合作的必要性,并积极邀请他们来高职院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和专业人士处于同一平台中相互交流和沟通。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讲座以及报告时,主题一定要包括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根据各专业的重点知识进行探究,也可以分享各专业的经验以及热点问题,通过这种专家讲座的形式将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社会前沿动态,积累更多专业经验,在拓宽自身视野的同时具备创新意识[3]。
(四)组建社团
通过开展各种多样化的学生社团,能够让所有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促进个性发展,掌握专业化技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造能力有深远影响。组建社团是在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组建特色社团还将会直接反映出高职院校文化品位以及层次。所以,各高职院校应将社团建设工作当作加强学风建设以及推动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有效衔接的关键点,并且坚持遵循大力支持、积极鼓励的基本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成立社团,并在社团中推选出具有责任心、良好管理经验、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担任社团指导员。在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中,可以让对口的社团来承担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如艺术学院相关专业轮流举办专业展览工作,应综合考虑在专业教研室指导的背景下,再加强和本专业学生社团的相互交流合作,最终共同完成,通过这种手段实现在实践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4]。
(五)创设工作室
创设工作室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学生中组建各种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室,促使学生利用自身业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以及实践学习,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还将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授课,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创设工作室以后,要落实工作室中的各种事务由专门的学生负责以及管理,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以及支持,但是不能直接参与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当前工作室服务输出形式是具有多样化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工作室的校内服务项目;(2)给各企业单位提供的服务项目,其中主要包括Logo设计、企业宣传等;(3)学生专业竞赛项目。
三、分析助推职业能力的高职第二课堂运行保障机制
为促进高职第二课堂的正常运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当落实制定保障机制,将第二课堂融入教学计划中。所谓将第二课堂融入教学计划中,并不是安排具体的教学时间以及实践项目等,而是合理计划第二课堂的学分要求[5]。
长久以来,高职院校第二课堂都存在对其重视度不夠的问题,因为第二课课堂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当中,所以实际训练场所以及设备都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从而影响实践活动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要求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要加大对第二课堂的资金投入,建设开放实验室,而且对学生的工作室进行对外经营许可,为学生提供各种场地以及设备,促进第二课堂的有序开展。
除此之外,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职第二课堂的管理体系,建立考核、奖励以及监督为一体的第二课堂管理体系,确保高职第二课堂有序开展。根据总体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高职学生绩效考核、教师自身绩效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内容。所谓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所体现出来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课外参与实践活动的结果,对学生以及教师的绩效考核来说,其实是对第二课堂的鼓励以及支持,所以建立考核、奖励以及监督为一体的管理体系才会促使第二课堂的应用优势全面体现出来[6]。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高职院校中注重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第二课堂的开设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机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注重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两者之间的双向延伸以及相互促进,形成现代化、专业化的育人体系,输出更多综合素质高、专业性技能强的优秀人才,促使每一位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后续高职第二课堂实践过程中要突出特色,适当开展竞赛、建设平台、组建社团以及创设工作室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A].教高〔2016〕16号.
[2]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18(13/14):53-55.
[3]陈林.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助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11):34-36.
[4]陈彦斌.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对大学生“三创”能力的影响及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7.
[5]刘飞.创新能力培养视阈下的大学第二课堂建设[J].教育实践研究,2017(2):293-294.
[6]党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7).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