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岭南医学文化传承模式的中医内科学课程建设探索

2020-03-28陈俊榕李文建孙志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8期
关键词:岭南研究组医学

陈俊榕 李文建 孙志佳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与岭南地域医学临床实践结合贯穿全程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7级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学生。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研究组实施“岭南医学文化传承模式”教学,采用统一的理论、临床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研究组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及良好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岭南地域医学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水平。

[关    键   词]  岭南医学;中医内科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114-02

中医内科学是用中医理论阐述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也是其他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岭南医学重视经典和临床的优良传统与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思想相契合,基于此,对2017级学生实行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与岭南地域医学临床实践结合贯穿全程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7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法,以1:1的比例分为研究组(45名)和对照组(45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对中医内科学领域基础知识掌握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案:对照组完全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研究组实施“岭南医学文化传承模式”教学。评价方法:采用统一的理论、临床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定,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计算学生的总评成绩。总评成绩70分以上计为良好,并计算出良好率。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C2检验,认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中两组的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完全相同。研究组的相关内容讨论时间均放在自习时间或晚上(同步)进行。其中对照组完全实施传统模式教学,研究组的教学研究内容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岭南医学文化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教师为主阶段(在大三第一学期进行)

1.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包括交流式、展览式、观摩式、讲座式教学

结合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相关岭南医学理论,讲授岭南医家的代表性医案、医论、辨治方药、方歌等内容,如谢完卿《会经阐义》、刘渊《医学纂要》、黄岩《医学精要》,何梦瑶《医碥》《人子须知》,郭元峰《伤寒论》《脉如》等。

2.构建岭南医学特色网络资源微学习平台

充分利用雨课堂、腾讯课堂等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上,构建具有岭南医学文化特色的中医内科学微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填充岭南医学文化与中医内科学紧密相关内容,包括岭南医学文化简介、岭南名医生平、岭南医家著作、岭南常见中草药等板块内容,将《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微课”学习教材及资源以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等形式共享到网络上,方便学生共享和使用,在延伸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范围及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二)第二阶段:学生为主阶段(在大三第二学期进行)

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

主要包括以团队为基础的TBL教学、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的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指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等途径查阅岭南医学著作,学习岭南医家在各个内科病证的学术思想、诊治经验、临床应用,进一步分析与教材内容的异同性。以肺胀为例,岭南医学中对本病的定义:“动则喘满气急者,肺胀也。”[1]病因病机:“肾中无火,则水冷金寒,而不敢归,或为喘胀。”[2]辨证分析:“初病外感肺胀”及“咳久肺胀”[1]等,选方用药:《新辑名家医方歌诀》[3]推崇同朝代名家名方;同样成书于光绪年间的黄霄鹏《吴陈方歌》[4]则推崇经方。通过学习归纳,提炼出学习的困惑和问题,并进行讨论问答。

2.拓展岭南医学文化课外实践活动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干课程。在第二学期的临床实践中將安排研究组学生跟随岭南名老中医门诊,或对岭南名老中医进行访谈,近距离感受岭南医学临证特色及岭南医学流派在岭南地域的影响,增强学生学习岭南医学的信心。其次为中医药文化实践,组织“研究组”学生对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中山图书馆文献分馆、罗浮山等省内多个岭南中草药基地等多个具备岭南医药文化特色的实践基地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做好资料收集及拟定实践学习主题,活动中对岭南医学文化进行收集、调研、考证并以论文、调查报告、课堂报告等形式呈现。

3.构建岭南医学特色教学评价系统

本课题评价系统拟包括以下几方面:(1)评价环节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阶段性测试、学生学习态度等,该评价贯穿于本课题的全程,重点反映学生对岭南医学文化的认知接受程度及对中医内科学的专业学习主动性。(2)终结性评价:包括学生考试试卷的综合分析、学生问卷调查、临床技能培训等,各部分应充分体现出岭南医学文化和中医内科学的基础性、多样性、综合性、应用性、信息性,重点反映本研究的实效性。(3)教学能力性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块中的课堂实训、临床见习、毕业实习三个方面,通过病例分析式教学、“医患角色扮演”教学、真实病例教学等,重点评估学生理论与临床融合的能力。(4)发展性教学评价:课题将继续追踪调查学生在完成医生角色转换后,在临床实践中对岭南医学文化的认知程度和临床运用程度等,使中医内科学教学能力性评价指标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者考核成绩

研究组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总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两组患者考核成绩

研究组的良好率为84.4%,对照组的良好率为64.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的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四、讨论

岭南地域医学研究是我校医教研特色内容之一,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岭南地域医学文化,对激发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兴趣,传承和弘扬传统中医文化,解决办学同质化,培养学生传承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5-6]。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总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总体成绩的良好率也优于对照组,说明以中医内科学教学为纲,以岭南医学文化为领,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岭南医学在中医内科学的价值体现进行相关的探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水平。同时进一步探讨中医学基本理论在岭南地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应用特点,总结岭南常见病证的中医诊治规律,对中医学专业学生的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亦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何梦瑶.医碥[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43.

[2]谢元卿.会经阐义[M].潮州:潮安太平马路梁斫轮承印铅印本,1929:8-9.

[3]林树红.新辑名家医方歌诀[M].广州:守经堂木刻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1-2.

[4]黄霄鹏.霄鹏先生遗著[M].清宣统三年(1911).

[5]许能贵.传承岭南特色深化国际合作着力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J].中医教育,2016,35(5):1-3,27.

[6]王省良.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若干思考[J].中医教育,2015,34(1):1-4.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岭南研究组医学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吃荔枝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