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2020-03-28马俊杰

文教资料 2020年35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文化自信

马俊杰

摘   要: 积极、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激励学生、强化理念及培育健康的人格思想。要注重大学校园文化的正确引导,营造积极、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校园文化   路径探究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习近平同志的一番话为高校文化建设明确了中心和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工作人员一起发力共同创造;校园文化内容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这就需要当今校园发挥以文育人的主体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指引学生前行。

一、发展大学校园精神文化

刘佛年提出“人们一走进校园会使人感到精神振奋,连想吐痰也吐不下去。到处表现出一种文化的气氛,文明的空气,使人感到想努力学习”[2]。

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这个社会组织在社会大发展环境下产生的特有的文化,是在十几年甚至上百年的校园发展、传承和革新中形成的独有的文化魅力,是长期积蓄已久,共同达成的文化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可以激励全体师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新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符合时代潮流,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校园精神文化,培养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打造具有自身特色、自身优势、自身魅力的校园文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独具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提供理论支撑,不断丰富、发展大学精神文化。

首先要深度挖掘校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具有特色背景和历史的大学对校园精神文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园历史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血脉与灵魂,是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文化和办学成果的集中体现。既有影像、照片、实物等物质资源,又有校训、校规、校风等精神资源,是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度挖掘校园历史中有益的文化资源,总结汇聚成为大学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夯实大学文化的根基。

其次要加强学校历史和学校文化的宣讲教育。通过增加开学教育、学前培训、选修课程和社会实践,学习传唱校歌、校训等方式,让教师、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和荣誉感,使校文化成为教师、学生的日常遵循。

最后要加强对校训的铭记和发扬。当今许多高校的校训都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川大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表述的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导学子们要像大海一样容纳千百条河流,胸襟宽广。电子科技大学的校训“求实求真,大气大为”,要求学子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科学研究时追求真理,在教书育人时奉献真心,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气魄和胸怀全局、放眼长远、包容开放的态度,为建设科学社会做出贡献,有所作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其办学理念的凝聚,体现了电子科技大学卓越的办学质量和优秀的精神品质。从这两所“一流”大学的校训中,我们得到很多启示,校训的激励作用可以给在校大学生带去强大的精神动力,注入新能量。一方面激励、鼓舞了在校学子,另一方面学生把这种精神思想带到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发展。

二、丰富大学校园物质文化

丰富校园物质环境是创造校园物质文化、加强文化育人的基础,是一所大学展现的文化“硬实力”,是展示其办学文化、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的最优途径。校园物质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感染着学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发挥着无形的力量。校园环境是最直接、最显现的传播载体,学生们每天学习生活在校园环境中,在耳濡目染间受到熏陶。完善校园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要注重物质建设的文化承载能力。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学校要将历史文化融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使之产生紧密联系。突出校园特色标识文化建筑,营造以文化氛围育人的环境。校园标识建筑要涵盖校园历史和校训的精神文化,把精神文化融入校园建设中,使校园精神文化发散到校园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而不是建设千篇一律的校园。基础设施包括:教学楼、校园长廊、自习室、教师办公室等。要针对不同功能的区域,打造不同的文化。例如,将长廊打造成为一个供大家欣赏文化作品、休闲舒适的区域。每个学院可将文化才艺作品、优秀毕业设计、优秀科研成果在文化长廊展示,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栖息地;教学楼按学科分类设计布置管理,打造成具有学科特色、具有文化特点的教学楼层,营造浓厚的教学环境氛围;教师办公室布置根据教师学科研究方向进行设定,营造积极、向上的办公氛围。要注重个性化的文化建筑,不能盲目跟风和扩建,要让文化的气息植根于建筑環境中。必要时可以参照外国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借鉴学习他国成功经验。要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考虑学校本有的文化底蕴,不能丢失学校的文化根基,不能生搬硬套强行落地。要抓住校园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优势、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并凸显校园的特点,营造校园独特环境。只有建成这样的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得到学生们的认同和喜爱,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对于像图书馆、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这种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充分保障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充足,保证图书、校报、杂志的质量和实效性,做到及时更新又与时俱进;学校的校报要大力宣传,按时出刊,确保每一份文章能够落实到各个学院的各个班级当中;广播电台每日按时推广先进事例和实时新闻,做到实事求是;创新宣传内容和模式,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媒体技术使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新媒体涵盖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每个方面。5G网络给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全新的途径,与以前的校报、广播、宣传栏等方式相比,新媒体具有便捷性、开放性和高效性等特点,更能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更受当代青年人喜爱。以新媒体为传播载体的传播方式,更能满足学生们的文化信息需求,更能高效便捷地进行校园文化交流。作为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必须和网络时代发展脚步同行,积极探索有效的建设途径,利用网络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为大学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提供肥沃的土壤[3]。

新时代,各大大学校园一方面要重视网络文化育人,强化网络文化育人意识,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丰富校园网络资源,净化校园网络空间,为网络文化育人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要在开放校园网络资源的同时,加强校园网络监督与管理,制订网络制度与条例,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安全稳定网络平台,为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三、夯实大学校园文化队伍建设

具有高品质校园文化的大学离不开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学校要意识到当今校园文化建设队伍战斗力不足等问题。当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专门的部门、专门的人员负责,需要构建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

首先,要提高准入门槛,做好人才队伍的选拔、招聘工作。人才引进工作可以参考当今国家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采用先笔试后面试的选拔流程进行招聘,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利用高薪高职、社会福利、制度奖励等措施吸引人才加入,对于有杰出成就的特殊人才,大学可以适当放宽条件,邀请聘用。要选拔工作热情高、专业技能强、经验阅历丰富的人才充实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将他们纳入管理并成为校园行政团队的一分子,增强校园归属感,让文化建设队伍成为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其次,要做好在岗队伍的考核和晋升工作,及时纠正教师错误的心态,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针对这一问题,要通过制定一定的奖罚制度激励员工,让教师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最后,要坚持不断地提高校园文化建设队伍的水平能力,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按时组织培训活动,组织安排队伍到具有优秀校园文化的大学进行走访和调研,实地考察学习,不断提高队伍水平实力;与其他优秀院校、组织进行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学习巩固队伍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队伍。

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体系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社会游离的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流行为的框架。”[4](146)大学的文化制度是大学校园生存、发展、繁荣的基础。文化制度可以建立相应的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当前大学文化制度建设就是要加强文化实践活动。实践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是文化的压舱石。大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是大学立德树人、科研成果、文化传承等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要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于一体。校园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类别的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又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不脱离理论知识,实现身体力行的目标,为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提供了重要机会。文化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如:诗歌朗诵比赛、关于重大纪念日的征文比赛、大型文化娱乐演出等。用文化活动武装学生们的思想,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做出及时反馈和调整。以学院、专业、班级为单位,以平等对待、公平竞争为原则充分发挥文化水平,展现文化实力。以文化活动浸润学生的心灵,打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精神家园。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育人的基本功能,还是延续人类文明基因,引领社會文化的重要力量。优秀的大学文化是指引学生不断前行的明灯,能在无形中为学生指明人生方向,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追求和理想信念,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丰富校园的物质精神文化,强化队伍建设,健全文化发展机制,秉承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指引、教育功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具有高度文化自觉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眭依凡.大学文化思想及文化育人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邬艳.大学精神引领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2.

[4]文池.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声音(第一辑)[G].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文化自信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中职学校推行校企合作的路径探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