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口译评价方案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2020-03-28贾延琦
摘要:课程评价是中职校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评价体系单一的现状,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不断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有机的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多元评价体系;口译教学;中职校;运用能力
《商务英语口译》是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了解客户接待、会务接待、企业参观、陪同购物、景点参观口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商务接待、商务沟通等商务工作的基本英语口译能力。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案比较注重运用综合型或离散性题目,以卷面笔试的方式来考察知识点。为了改变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传统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形成性评价特点,本课程将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还能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发展。
一、案例概要
商务英语口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以技能化训练为主、语言提高为辅。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技能意识, 引导学生领会训练意图,掌握基本的口译技能。在整个商务英语口译课中,课程评价方案举足轻重,起着承接与指挥的作用,既能随时调节并训练节奏,也能监控训练进度。因此商务英语口译课程评价体系涵盖面广,既要考虑科学客观,又要照顾特定的训练目标和技能;既要关注普遍的水平,又不能忽视个人的需要;既要进行面上的检查,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既要把握训练进度,又要注重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培养。完整的商务英语口译评价体系应由一系列评测考核构成,这些评测考核虽在角度、类别、内容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却都是整个商务英语口译训练链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设计与分布合理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评价系统在教学训练中能起到极好的监控作用, 既能帮助教师检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判断学生的实际口译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改善教学方法, 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强口译技能,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新信息时代下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新模式提供相适应的评价策略、方式和实践经验。
二、背景分析
传统的课堂评价实践中,评价主体全部是教师,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评价,没有主动参与评价的机会和权力,严重违背了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这种重教师、轻学生的评价主体造成的消极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外部的压力而非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学习结果,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分数。
其次,传统的评价内容仅仅是考察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重视考试结果,轻视教学过程。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内容仅仅局限于认知领域,不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甚至忽略了口译这一重要的基本技能,更不用说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
再次,评价内容的单一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单一。纸笔测试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重理论、轻实践,只对学生分数的高低关注,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学生个体在学习方法、能力、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文化意识、协作与创新精神做出全面的、真实的评价。
最后,传统的课程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的事后评价,轻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于结果的过分重视一方面会助长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考试中想方设法作弊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低分(尤其是只反映学生部分发展情况而没有更多有关学生学习信息的低分)带给学生的往往是消极的体验,这种消极的体验常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下降。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职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一般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很难进行真实体现。有一些中职生因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学习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可见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重视。
三、解决思路
为了更好解决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我校商务英语口译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应在评价的份额上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比例。将形成性评价的比例适当的增加,即总评价(100%)=形成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40%),即运用综合性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由此对学生口译学习难的局面进行改变。
形成性评价倡导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具体应用到口译教学训练之中,就是要关注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材、教师、学生、教具等。
为了突显教材的时效性,教师可以多指定几部最新的教材以供教师课堂教学参考以及学生课后练习使用。此外师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共同收集和选取新鲜、合适的学习材料。这种方式不仅能紧跟时事,随时用到最新的口译资料,还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与客观能动性,从而增进二者间的互动、交流和反馈。
作为口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应有效地利用口译训练的各项设备,创设仿真的口译实战场景,鼓励学生参与整个设计、实战和评价过程,形成兼具开放性、多元性、兼容性、反思性的口译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口译教学训练的整个过程,使自己适应学习者、参与者与评价者等多重身份。
此外教师还可依照形成性评价理论对教学目标设定、课堂表现即时反馈、学习者自主管理学习、教师评价以及组员互评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記录袋,将课前准备、课堂活动以及课外自学的各种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录音/录像材料、电子数据、评价结果等)都存入其中,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参考材料。
四、经验策略
根据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训练的目标以及教学实践,要实现形成性评价在口译教学训练中的有效应用,可以通过将课堂内外评价相结合、学习态度评价与技能意识评价相结合,以及教师评价、组员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真正做到对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训练全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评价,客观、公正、真实、系统地反映学生的口译能力与水平。
首先,课堂内外评价相结合。口译教学训练形成性评价既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包含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既要涵盖课堂上的即时评价,也要考虑课程阶段考试、专业考证、比赛反馈等传统意义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口译成绩可采用课堂内外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课内评价主要是教师检查学生的译前准备情况和评定其课堂上的口译行为表现。而课外评价则根据小组、配对以及个人练习所上交的文字、录音或录像材料或考证、比赛等几项综合得出。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课堂外练习综合起来对其进行评价,这样既能使学生课后练习有动力,也能使教师给出的最终评价更为客观、公正。
其次,学习态度评价与技能意识评价相结合。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技能意识的建立是作为一名口译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技能意识的评价必须贯穿于整个口译教学训练活动中。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是完成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技能意识评价的三种有效渠道。其中,技能意识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对口译基本技巧(例如记忆方法、口译笔记、口头概述、公众演讲)的掌握、对口译策略(主要是指以原语意义为主轴的即时性解释)的使用,以及口译能力的形成(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话语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评价、组员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教师评价应该具体并且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既要从专业的角度指出学生口译中的不足,也要对其突出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可采用日常记录的方式或者使用学生行为评价表来记录学生的课堂和课后口译表现。组员互评则以独立的口译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成员之间依据评价表中所列的指标,相互对学习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意识到同伴合作的力量,鼓励学生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小组成员或者合作伙伴的帮助下,确立自己训练的侧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学生自评是学生自己对个人的口译学习策略和方法、平时训练努力程度和口译表现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能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感,发现自身的不足,形成其个人特有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五、反思展望
形成性评价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与学的各种信息,促使学生和教师一起面对各种教学问题,双方在教学中均能发挥主动性。教师从评价中得到的来自学生的及时反馈能够帮助其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而学生从评价中得到的来自教师、组员和自我的反馈能促使其更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而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
然而刚开始很多学生由于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点评为中心的口译教学训练评价模式以及对评价指标不熟悉,对自评、互评这些额外的要求不耐烦,觉得以小组的方式完成课后作业太麻烦,而同学之间也不好意思相互指出对方的不足或者评价不到位。除此之外,口译本身具有强度高、压力大的特点,一些学生会觉得压力特别大并产生负面情绪。教师可对学生情绪变化予以时刻关注,不断调整策略和方法,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轻松、愉快的学习任务来平衡学生的压力、焦虑和不耐烦情绪,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赞赏和奖励。经过多次实践后,学生基本上慢慢适应了这种新的评价方式,并觉得这样的口译教学训练过程既紧张又有趣,既不被动又有成就感。
课程评价方案是对教学过程的正确评估,包括对教与学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同时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作为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和手段,课程评价体系将评估考核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对中职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参考文献 :
[1] Brindley, G. Assessment. In R. Carter & a Numan (eds), The Cambridge Guide to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 Cambridge: CUP, 2001.
[2] Hamp-Lyons, L. & W. Condon. Assessing the Portfolio: Principles for Practice, Theory, and Research [M]. NJ: Hampton Press, Inc., 2000.
[3] Roos, B. & Hamilton, D. Formative assessment: a cybernetic viewpoint [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2005 (1).
[4] 蔡小红.口译互动式教学模式绩效研究[J].中国翻译,2008,(4).
[5] 曹荣平.形成性评估的概念重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7] 陈如平.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4,(8).
[8] 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 崔清华.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J].职业与教育,2012,(12).
[10] 何洁.《商务现场口译》课程情景教学法的设计[J].学周刊,2014,(7).
[11] 闫波.高职《商务口译》课程的实质及其教学[J].海外英语,2012,(5).
[12] 聞君.构建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上海市商业学校 贾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