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儿童家长身心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3-28杜春艳谢小敏王艳艳周毅先刘黎明
黄 峰,杨 喆,杜春艳,杨 洁,谢小敏,王艳艳,周毅先,刘 俐,刘黎明,江 逊,尚 磊
(1.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2.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陕西 西安 710038;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湖北地区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已流行至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并波及许多国家[1]。作为处于青中年阶段的儿童家长,既承担着抚养子女、照顾家庭的责任,也担负着工作、学习等社会责任,本已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使这一群体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本次突发疫情波及范围广、感染人群多,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2],也势必对居民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儿童家长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儿童家长作为一个家庭的重要成员,其身心健康状况必然会影响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管理[3-4]。为了了解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儿童家长身心状况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儿童家长身心状况的影响调查,以期为大规模疫情爆发期间儿童家长应对疫情及心理辅导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20年2月9日至11日,依托互联网网络平台,面向陕西及其他省(区)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家长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 552份。调查对象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陕西省占58.55%,湖北省占11.55%,其他省份占29.90%。所有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调查工具
课题组参考儿童生存质量量表2.0(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TM2.0,PedsQLTM2.0)家庭影响模块中文版[5]相关条目,结合疫情信息及儿童健康状况,经专家讨论,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四部分:(1)基本信息:儿童性别、儿童年龄、家长年龄、家长教育背景、居住地、家长与儿童的亲属关系;(2)儿童健康状况:患慢性病、急诊就诊史等;(3)家长身心状况较疫情前变化:共包括24个条目,分别为:①生理功能变化,包括6个条目,主要反映和疫情发生前相比家长疲惫、疲倦、头疼、身体虚弱、恶心呕吐等生理感觉的变化;②情感功能,包括5个条目,主要反映和疫情发生前相比家长的焦虑、悲伤、沮丧、气愤、无助等情绪表现的变化;③社会功能,包括4个条目,主要反映疫情对家长人际交往、社交活动及工作的影响;④认知功能,包括5个条目,主要反映和疫情发生前相比家长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的变化;⑤担心程度,包括4个条目,主要反映家长对孩子健康及疫情控制的担忧程度;(4)家长睡眠状况:包括1个条目,主要调查疫情发生以来,家长睡眠质量的变化。
为便于被调查者理解和方便家长填答问卷,经专家讨论,将原始量表中家长身心状况各条目选项由likert-5级计分调整为likert-3级计分,并按照影响程度由低到高排列,选项均为“从来没有、有时、几乎总是”,分别赋值“1、2、3”,各维度总分为所属条目得分合计,调查对象身心状况综合得分为各维度得分合计,得分越高,说明身心状况相对越差。
该调查表主要借鉴国外成熟量表中的相关条目,并经专家讨论后制定,内容效度较好。调查表在本样本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5,说明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信度,能够客观反映调查对象的身心状况。
1.3调查方式及数据管理
通过问卷星平台开发调查系统,依托微信平台转发问卷调查系统。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自愿、自主填写的方式。调查所得数据全部导入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逻辑核查及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共回收问卷1 889份,完整有效问卷1 552份,有效回收率为82.2%。家长及儿童社会学信息、儿童健康状况等见表1。调查对象中,母亲(68.2%)、30~40岁年龄段(55.6%)、本科学历(45.0%)、城市居住(79.5%)、照护6~12岁年龄段儿童(35.4%)的家长居多。61名(3.9%)儿童近半年患有慢性病,270名(17.4%)儿童调查前3个月有急诊就医史。
2.2家长身心状况综合得分
家长身心状况综合得分平均为37.3分,高于基准值24分(即无任何变化),各条目平均得分为1.5,介于“从来没有”和“有时”之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得分与家长年龄、家长教育背景、居住地、儿童年龄、儿童患慢性病情况和儿童急诊就诊史6个因素相关(均P<0.05);与家长和儿童间亲属关系、儿童性别无关(P>0.05)。另外,家长年龄越大,综合得分、担心维度及生理功能得分越低;家长文化程度越高,综合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越高;除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维度外,其他维度及综合得分城市高于农村;各维度及综合得分随儿童年龄增长降低;有慢性病史及急诊就诊史的儿童家长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无慢性病史及急诊就诊史的家长,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社会学特征家长身心状况得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us scores of parents with different sociological
2.3家长身心状况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成立(均P<0.05),分析结果可见家长年龄、教育背景、亲属关系、居住地、儿童年龄、儿童患慢性病情况、儿童急诊就诊史为家长身心状况综合得分和各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由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可见,对综合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家长教育背景、儿童年龄和儿童急诊就医情况,亲属关系、家长年龄等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结果见表2。
表2 家长身心状况影响因素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r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us
注:(1)表中数据为标准化偏回归系数b,符号表示相关方向,b绝对值越大,影响程度越大;(2)*表示P<0.05,**表示P<0.001;(3)多分类变量以哑变量方式进入(Enter)回归模型。
2.4家长睡眠状况
与疫情发生前相比,睡眠无变化者1 003人(64.6%)、入睡困难者233人(15.1%)、出现失眠者95人(6.1%)、多梦者221人(14.2%)。家长睡眠状况在儿童年龄、家长教育背景、居住地、儿童患慢性病情况和儿童急诊就诊史5个因素各水平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亲属关系、家长年龄和儿童性别3个因素各水平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年龄越小睡眠质量改变越明显,有慢性病史、急诊就诊史孩子的家长睡眠质量改变越明显,城市家长的睡眠质量改变高于农村家长,主要表现在入睡困难、失眠和多梦的检出率较其他家长明显增高,结果见表3。
表3 家长睡眠质量变化状况[n(%)]Table 3 Changes in parents’ sleep quality [n(%)]
3讨论
3.1疫情对儿童家长身心状况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继2003年SARS疫情后发生的又一次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范围广、感染人群多,给居民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重大影响[1-2,6]。丛中2003年对SARS病人及相关人群的心理特征调查发现,SARS流行期间,许多人发生焦虑不安,恐惧、无助、易怒等生理、心理及行为改变。许多研究显示,家长的身心状况对子女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3-4,7]。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超过50%的家长出现过疲倦、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况,48.5%的家长出现过头疼,79.3%的家长担心孩子及家人被传染,52.6%的家长担心孩子生病后得不到及时治疗,61.7%的家长担心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35.4%的家长睡眠质量明显降低。由此可见,与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样,新冠肺炎疫情对家长的身心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3.2疫情期儿童家长身心状况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儿童家长身心状况的因素有家长年龄、家长教育背景、家长与儿童间的亲属关系、居住地、儿童年龄、儿童患慢性病情况、儿童急诊就诊史。家长学历越高、儿童年龄越小、儿童健康状况差的家长身心状况相对更差。学历高的家长身心状况差于学历低的家长,可能与其知识面更广、对疫情的危害及严重性了解更多有关;儿童年龄越小、有慢性病及急诊就诊史孩子的家长身心状况越差,可能与担心被孩子被感染及患病时的医疗保障等有关。家长年龄越大身心状况越好,可能与年龄越大、生活阅历、社会经验越丰富有关,如经历过2003年SARS疫情等,面对疫情时心态更加平和,能够沉着应对突发事件。农村的家长身心状况好于城市,可能与城市人群对疫情信息了解更多、生活限制及影响更大等因素有关。
3.3疫情期儿童家长身心状况干预措施
公众的身心状态会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表现不同,会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阶段变化而变化,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干预措施应有所侧重。针对公众普遍存在的焦虑、担心等心理状态,一方面卫生管理及疾控机构应加大疫情信息公开力度,尤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猜测和谣言漫天飞,极易引起恐慌情绪的传播和蔓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有利于消除公众恐慌,冷静对待疫情和克服焦虑情绪[8];另一方面应针对疫情给公众带来的心理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健康宣教和心理辅导,包括个人防护相关知识和做法,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的调节方法等。针对年龄小及健康状况差的孩子的家长,医疗机构可通过线上健康指导、问诊及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家长提供及时的健康指导、解决就医需求,消除家长的担忧;城市社区可通过不同方式开展并提供疫情防控、家庭日常生活、健康及心理知识宣教等需求的服务;学校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开展网上教学的同时,对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及学生日常管理的指导;对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家长,社区、学校及专业机构还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必要时予以专业的心理干预,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指导家长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心态失衡造成的自我伤害[9-10]。作为家长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号召,配合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做到正确认识并科学防控疫情。
3.4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次调查采取微信平台推送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以陕西省为主,其他各省市数量占比较少,调查结论外推具有一定局限性。另外,由于无疫情发生前家长的身心状况数据,无法对比疫情发生前后家长的身心状况实际变化,无法精确评价疫情本身对家长身心健康的影响。但本研究以PedsQLTM2.0量表家庭影响模块中文版为基础,通过专家论证,编制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新冠疫情对儿童家长身心状况影响调查表,且在国内率先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可反映疫情爆发以来儿童家长身心状况的变化,研究结果可对儿童家长自身进行主动心理调适及有关部门针对儿童家长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等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儿童家长的身心状况,尤其对低龄儿童和高学历家长影响较大。全社会应该提高对儿童家长群体的关注程度,并在干预措施上有所侧重,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全面提升儿童家长应对疫情的心理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