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2020-03-28高明晓董琼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期
关键词:肺部胃癌实验组

高明晓,董琼瑶)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

0 引言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近年来胃癌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1]。手术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肺部、膈肌和胸肌功能,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风险较高,十分不利于病情恢复。年龄越大,肺功能就越衰退,肺部的反应和反射就会越迟钝和缓慢,发生误吸、呛咳的几率就越大,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数据显示[2]:胃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0%。为了保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我院将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护理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对照组(n=42)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54~86岁,平均 年龄(70.37±2.96)岁;TNM分期[3]:12例IIIA期、25例IIIB期、5例IV期。实验组(n=42)中,男、女比例是26:16;年龄最大85岁,最小52岁,平均(71.25±1.84)岁;TNM分期:14例IIIA期、24例IIIB期、4例IV期。经手术病理学检查,两组患者均被确诊为胃癌,术前未采取放化疗治疗,KPS评分在60分及以上,对手术以及放化疗治疗有良好的耐受能力。排除精神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和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健康指导、对症处理;术后24h内采用静脉营养支持;术后48h后可适量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术后3d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术后7d内恢复正常饮食。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①术前:耐心讲解胃癌手术方案、流程、效果、风险性、需要注意的问题、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引导患者倾诉内心压力,与家属建立密切联系,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谈,用亲情支持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4]。

②术中:划分出有瘤区域、无瘤区域;将手术所需的工具、器械整齐的摆放在无菌车内。

③成立营养小组:营养师作为组长,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的饮食指导,评估术后48h的胃肠道蠕动情况。术后3d通过泵注的方式把500mL的生理盐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患者的鼻饲管,经鼻肠管注入营养液。加强营养管的护理管理,使用前、后用温水冲洗。

④术后:a疼痛护理:这也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会让患者咳嗽困难,无法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和分泌物,延迟下床活动时间,提高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护理人员采用专业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必要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b体位护理:术后6h内,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可取半卧位;每隔2h采用R型枕帮助患者翻身一次[5],叩击背部促进咳痰,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叮嘱患者按照“坐、站、走”的顺序起床[6],以免发生晕眩、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c气道护理:为患者提供低流量吸氧,通过适当的湿化气道来避免痰液过于粘稠。雾化前和雾化治疗后都要听诊患者的呼吸音,以便尽早发现肺不张、痰潴留症状。对于痰液太多的患者,应该先叩击背部促进咳痰,否则在雾化稀释痰液后,患者很可能因为痰液量突然增加又无法及时咳出而出现窒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观察患者痰液的性质,定期检测白细胞计数。如果是重症、痰多且无法自主排痰的患者,应为其配备床边吸痰装置。d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鼻胃管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是胃癌术后的基础干预措施,加强肠内营养护理能够避免反流、误吸等问题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风险。护理人员可以略抬高患者的床头,可预防胃内容物反流进入气道,引起呛咳或窒息。如果患者表现为呕吐、腹胀,则要调慢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并将患者的情况告知医生。为患者清洁口腔,2次/d,妥善固定胃管、鼻肠管,以免更换体位时造成管道扭曲,进一步刺激患者的咽喉部,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甚至有可能造成呼吸困难以及吸入性肺炎[7]。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注意为患者清洗、消毒双手,以控制接触性疾病的传播。

1.3 观察评定标准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满分100分,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90分)、比较满意(70~90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分别为95.24%、73.81%,经χ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进食、排气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组别 n 进食时间 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实验组42 5.58±0.23 1.62±0.34 0.97±0.17 6.72±1.05对照组42 8.52±0.20 4.97±0.64 2.55±0.21 10.48±1.32 χ2 14.3916 15.8493 12.7548 10.3652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胃癌有着相当高的发病率。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8],比如遗传、饮食习惯、环境、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息肉、慢性胃炎等。通过手术切除癌变病灶以及周围的受累组织,是治疗胃癌患者的有效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与完善,腹腔镜下根治手术已经成为近年来治疗胃癌患者的一线术式,不仅创伤小、并发症少,而且术后疗效可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围手术期护理的意义在于,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配合,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为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保障,为促进患者术后的顺利恢复奠定基础。综合护理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术前重点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实施心理干预,通过健康教育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认知。术后主要针对常见并发症实施预防和干预,比如疼痛、体位、气道、肠内营养支持等几方面,以此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性,提高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同时各项术后恢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肺部胃癌实验组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