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2020-03-28李永明
李永明
(青海省大通县元朔卫生院内科,青海)
0 引言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上为常见肝脏疾病,随着居民不良生活方式增加和饮食结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随之增长[1],已成为我国慢性疾病之一,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是很多[2]。本研究对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过程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观察,探讨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青海省大通县元朔卫生院健康体检过程中经过肝脏B超检查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9例,将这159例患者作为观察病例,然后按照1:1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中健康人员159名作为对照对象。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人群健康体检资料,包括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资料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1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计数分别应用t/χ2检验。
2 结果
脂肪肝组患者缺少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知识42.77%、男性患者59.12%、平均年龄(58.22±12.3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6.02±1.26)kg/m2、合 并 糖 尿 病11.32%、存 在 血 脂 异 常54.72%高 于 健 康 组 的25.16%、48.43%、(42.28±14.56)岁、(24.06±1.24)kg/m2、3.77%、22.01% (χ2=9.34;4.67;6.05;3.27;4.15;25.89P<0.05),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因素,见表1。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不同地区的居民受到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例有所差异[3],我国不同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约在3.00%-10.00%之间[4]。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收入不断提升与饮食营养结构上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且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5],本文结果显示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下列因素:①从年龄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越高,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脂肪肝组患者年龄(58.22±12.34)岁高于健康组的(42.28±14.56)岁(P<0.05),与到中年后由于工作繁忙,应酬多,久坐生活方式等有关[6]。②男性的患者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组男性59.12%高于健康组的48.43%P<0.05),这一结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男性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动物性制品、饮酒可能性更高,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能够有效调节血脂,促进脂肪的代谢,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7]。③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脂蛋白合成障碍,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内转变成脂肪最终使脂肪在肝内存积下来,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8],脂肪肝组患者合并糖尿病11.32%高于健康组的3.77% (P<0.05)。④研究显示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中脂肪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若血脂水平长期处于高水平,动态平衡将被打乱,则可引起脂肪堆积[9]。脂肪肝组患者存在血脂异常54.72%高于健康组的22.01%(P<0.05)。⑤缺少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知识及平均体质量指数高于也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因素。脂肪肝组患者缺少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知识42.77%高于健康组的25.16%(P<0.05)。
表1 两组人群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脂肪性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极易受到药物、毒物、酒精等损伤,而脂肪性肝病又可促进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非酒精性脂肪肝存在下列危害[10,11]:促进动脉斑块和粥样硬化形成;诱发并加重糖尿病,使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提前出现并恶化;减低肝脏正常免疫和解毒功能;对消化系统造成相关损害。但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临床上属于可逆性病变,只要得以治疗避免诱发因素能够及时控制住病情,防止非酒精性脂肪肝进一步发展:①认知教育:可分为集体教育以及个体教育,主要是讲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疾病成因以及患病症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对饮食、运动、生活方式与脂肪肝疾病间关系作出宣讲,使易致病群体能够认识到此类疾病,做好防范措施。②饮食指导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群一般会从事轻体力工作,身体热能供应不可过高,每天可摄入30-35kval热能;相对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要将热能摄入量降低,每天可以保持在20-25kcal,并需要进一步控制自身体重[12],在摄入营养时需要注意搭配。③运动调整 患者应当适当增加运动量,科学的运动方式可以促进糖类以及脂肪代谢,可以减少肝细胞中的脂肪含量,但是有氧运动方式以及强度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病情设定[13]。④定期体检检查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定期体检、检查在干预活动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定期的体检、检查可以动态地掌握患者身体的各种指标,以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健康恢复,提高生活质量[14]。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人们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较差,不利于人们的自我保健。因此,在体检和治疗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和认知行为干预,改变患者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不正确的认识、提高知识的知晓率,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中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自我监测、提高防治意识,从而降低患者病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