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住院肿瘤患儿的心理护理效果
2020-03-28孙燕纯欧阳丽萍
孙燕纯,欧阳丽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全科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肿瘤也称之为赘生物,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且多呈占位性块状凸起。儿科常见的肿瘤有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病、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由于患儿的心理、生理发育不成熟,在其发病后承受痛苦的能力相对差,治疗期间心理障碍及心理应激反应明显,具有害怕陌生环境、与家人的分离等心理状态;患儿家属得知患儿生病后多表现为恐惧、焦虑,对于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疼患儿的双重作用下变的焦躁难安[1]。本研究针对上述情况对儿科住院肿瘤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收治的64 例患儿,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2 例。常规组中,男20 例、女12 例;患儿年龄1-11 岁,平均(6±2.3)岁。干预组中,男18 例、女14 例;患儿年龄1-13 岁,平均(7±1.3)岁。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的肿瘤护理如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维持患儿的正常体温、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及给药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人性化护理:幼儿期的患儿刚开始有了自己想法,语言技巧也出现了一定的增长,对于医院里的束缚会产生抵抗和疑虑的情绪,与其家属的分离会使其出现强烈的孤独感,因此应该尽量固定几名护理人员轮流护理患儿,与其建立信任感并加强爱护和关心,了解并模仿患儿的情绪表达和语言沟通方式并与之交流及建立感情;学龄前儿童的好奇心会使他们好奇并且希望了解新的环境,但是因其父母不在身边极易产生孤独、失望的感情,害怕医院、对护理人员也会感到害怕,会怀疑自己遭到抛弃随之产生内疚和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该相对固定,很快的与患儿熟悉起来,与其父母沟通及了解患儿的喜好,带来患儿在家中经常使用的玩具和书本并进行消毒处理后交给患儿,让患儿感受到自己没有被遗弃并且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护理人员做任何操作时都应该向患儿解释并且尽可能征得患儿同意,取得其信任与好感,提高依存性;学龄期患儿大多数都已经入学,接触的范围也相对广泛,对老师的依赖大,希望在同伴中有重要的位置,想要得到认可,因其离开了学校的同伴、老师以及父母后更容易感到孤独和缺乏安全感,不愿意配合体格检查,基于此护理人员应该与其密切关系,尽量选择同性别的医护人员进行体格检查,注意保护患儿的隐私,适当的带来老师的鼓励和奖励,引导患儿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条件允许的患儿联系同伴来探病,根据情况可继续学习。②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允许父母探望并定时照顾饮食起居,充分理解患儿家属的心情,当患儿家属暴躁或者焦虑的时候应该允许其发泄情绪,并积极解答患儿家属的疑惑,告知其治疗方案和患儿每日的状态,传达患儿想要表达的感情及给予患儿家属精神上的支持,并通过恰当的肢体接触、温和的话语等给患儿家属最大的安慰;儿童临死前其家属的情绪会随着患儿的病情起伏不定,护理人员应理解并默默陪伴患儿及其家属度过最后的时间[2-3]。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 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1.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 检验、χ2检验对比。P<0.05 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干预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2.2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干预后,干预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
表2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差异显著,⋆P<0.05。
?
3 讨论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的特点为生长缓慢、有包膜、膨胀性生长、触之可滑动、边界清楚、不转移、预后情况一般良好、一般无全身症状但有局部压迫的症状,通常不会造成死亡[4-5]。恶性肿瘤的特点为生长迅速且呈侵袭性的增长,与周围组织粘连、触之不移动、边界不清、易转移多复发、早期可发生低热、食欲差的症状,体重下降后期明显消瘦、贫血等,可致死亡。人们对小儿肿瘤的误解颇深,最主要的就是认为小儿一般不会得肿瘤,再者部分家长认为得了肿瘤活不过三五年,就算加以治疗也活不到成人,事实上小儿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少数恶性的治愈率也好于成人。小儿得了肿瘤一般家庭都会惊慌失措,去医院后部分人仍旧失望,因此不能坚持治疗,最终导致治疗失败而死亡,更有人迷信旁门左道因而耽误病情,所以说一旦检查出患儿得了肿瘤应该去正规的大医院接受正规、及时的治疗[6-7]。在医院住院的患儿不仅要得到正规的治疗,同时医院应该提供更全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才能更好的为患儿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心理护理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以及心理学知识,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达到完成护理目标的目的。本研就住院的肿瘤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63%,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75%,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评分比常规组患儿高(P<0.05)。本研究中干预组实行的心理护理主要将患儿分为三个时期,根据不同时期的年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护理,也对患儿家属实行了心理护理,分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患儿及家属的信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心理护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并且也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8-9]。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儿科肿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改善了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