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质增生特点与不同年龄颈椎退变规律CT 影像观察
2020-03-28胡铮潮
胡铮潮
(湖北中医药大学 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各椎间关节或者钩椎关节软骨出现退变为导致颈椎骨质增生的病变基础[1],颈椎骨质增生可明显减少椎基底动脉的供血量,导致患者出现颈部疼痛、头晕、头痛以及肢体麻木等症状。X 线片检查为目前临床中诊断颈椎骨质增生的常用措施,但是无法清晰显现颅底部重叠上位颈椎区域,因此逐渐被CT检查和MRI 检查取代[2]。本文主要分析颈椎骨质增生特点与不同年龄颈椎退变规律,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所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骨质增生患者当中,109 例患者均为2018 年4 月至2019 年6 月入院。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65 例,女44 例;年龄平均值为(43.17±4.32)岁;依据颈椎骨质增生分级,Ⅰ级患者占9 例,Ⅱ级患者占37 例,Ⅲ级患者占48 例,Ⅳ级患者占15 例。纳入标准:在本院接受CT检查的患者;被明确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颈部炎症或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有发育异常情况以及代谢性疾病合并存在的患者;合并外伤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颈椎骨质增生患者均接受CT 检查,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位,依次实施薄层重组与多平面重建成像、容积再现和曲面重建成像工作,将管电流调整为300 mAs,管电压调整为120 kV,层厚与层间距均为5 mm,视野调整为155 mm;重建层厚为0.75 mm,视野为155 mm,重建间隔为0.7 mm。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颈椎体(C1-C7 椎体)骨质增生情况与年龄分布情况。
(2)分析颈椎附件(颈1-颈7 附件)骨质增生情况与年龄分布情况。
(3)记录颈椎曲度变化情况(正常、变直、曲度增大以及反曲)与年龄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有颈椎骨质增生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数据在分析和汇总以后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t 检验计量资料。若数据间比对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P<0.05 表示。
2 实验结果
2.1 分析表1 数据,C1 椎体增生率最高,C7 椎体患者的年龄均值最高,不同附件的增生率以及患者年龄均值之间相比对,无显著差异。
表1 对比颈椎骨质增生患者不同椎体以及不同附件的增生情况与年龄分布情况(n=109)
2.2 分析表2 数据可知,颈椎骨质增生患者的颈椎曲度以正常占比和反曲占比较高,且反曲患者的年龄均值较其他患者高。
表2 分析颈椎骨质增生患者颈椎曲度变化情况与年龄分布情况
3 讨论
颈椎骨质增生为目前临床中的常见病,颈项疼痛、手臂麻木以及头晕等均为疾病的临床表现,患者的疾病症状可随着年龄增长以及骨关节周围肌肉与韧带病理性改变而逐渐加重。为此掌握疾病特征以及其与患者年龄之间的关联,对临床防治疾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3-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1 椎体增生率较其他椎体高,其为寰椎,由前弓、后弓以及两个侧块所组成,寰椎的侧块为承重以及维持头部运动的重要结构,韧带于寰枢关节稳定当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若患者有头颈部过度旋转以及伸展情况存在,可增加滑膜液体的分泌量以及关节囊积液的形成量,进而导致损伤性滑膜炎,提升寰椎骨质增生的概率[6]。
研究结果指出,C7 椎体增生患者的年龄最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寰枢椎属于枕颈移行部,较其他椎体而言,其活动更为频繁且活动范围更大,此外隆椎属于棘突最长的颈椎,受压力转化以及分布的影响相对其他椎体而言更小,为此该椎体发生骨质增生的概率相对较低,且通常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7]。
本研究中,颈椎不同颈椎附件骨质增生率以及年龄均值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颈椎和附件骨质增生未有同步性存在。颈椎反曲患者的占比较高,且此类患者年龄均值较高,表明颈椎骨质增生患者的颈椎反曲和颈椎退行性变有一致性存在[8]。
总而言之,CT 检查应用于颈椎骨质增生的临床诊断中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且患者的增生以C1 为主,此类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而高龄段患者常存在C7 椎体骨质增生的情况,且此类颈椎具有较高的反曲率,临床医务人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