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窥镜下手术在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20-03-28朱昌元陈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内窥镜鼻息肉鼻窦

朱昌元,陈勇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500)

0 引言

慢性鼻窦炎,在耳鼻喉科极为常见,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伴发鼻息肉,进而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引发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如呼吸道疾病、鼻源性眶内疾病等,影响患者机体健康,甚至损害生命安全[1]。由于鼻窦的特殊性及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保守治疗效果欠佳[2]。所以,外科手术疗法成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案。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鼻内窥镜下手术在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治疗中显现出独特优势。在这一背景下,本次研究对我院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鼻内窥镜下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治疗水平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0月期间收治的44 例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病历资料,均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共44 例,包括男23 例,女21 例;年龄为20-75 岁,病程为1.5-13 年,分别为12 例I 型、29 例Ⅱ型、3 例Ⅲ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诊断标准,伴不同程度症状体征,如嗅觉障碍、鼻塞、流涕、头部胀痛等;②经CT 鼻窦冠状位扫描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合并心理疾患、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②参加其他研究实验。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按照医嘱,向患者进行临床相关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生化指标、血尿常规、凝血四项等,重点观察鼻息肉及其周围组织状况,明确手术禁忌症,排除其他疾病;术前当日,向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以防术后感染。

1.2.2 手术操作:所有患者均施行鼻内窥镜下手术,如下:①平卧位,常规消毒,局部/表面麻醉,即取适量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放在患者鼻腔,完成表面麻醉,再取1%利多卡因对其手术区域及病变部位予以局部浸润麻醉,待麻醉起效,开展手术;②根据鼻窦CT 检查结果,确定手术范围,使用Messerklinger 术式将息肉摘除,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经鼻镜切除钩突,显露开放筛泡,扩大额窦,开放病变部位鼻窦,注意保护正常黏膜基础上,彻底清除窦腔内脓液及病变组织,促使粘连、闭塞的窦口扩大,直至正常状态;③针对中鼻甲息肉较明显者,立即切除其外侧面,以保留内侧面;因下鼻甲肥大所致的鼻窦、通气等阻碍者,行部分下鼻甲部切除术;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④术毕,取膨胀止血海绵对鼻腔予以填塞,并将切除的组织送至病理科做病理检查。

1.2.3 术后处理:术后继续采用抗生素,连续治疗3-5 d,在此基础上,辅以大量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皮质类固醇激素喷于鼻腔,1-2 次/日,并进行为期3 个月的随访,复查鼻窦CT。

1.3 观察指标。观察、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等),另外,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窦腔粘连、息肉复发、鼻腔出血、眶周瘀血等。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病情改善情况,以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 条(Sino nasal outcome test,SNOT-20)作为局部状况调查的特殊疾病量表,共20 条项目,将每个条目分为4个等级,即无症状:记录0 分;轻度症状,记录1 分;中度症状,记录2 分;重度症状,记录3 分。分值越高,病情愈重。

2 结果

2.1 观察、分析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平均手术时间为(38.07±5.7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0.10±11.09)mL、平均住院天数为(4.37±1.17)mL。此外,患者术后SNOT-20 评分(14.3±2.3)明显少于术前(49.5±6.7),表示鼻内窥镜下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病情恢复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2 观察、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包括眶周瘀血1 例、鼻腔出血1 例,详见表1。

表1 观察、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鼻窦炎的发生和因呼吸道感染有关,共分为两种,分别为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如果急性鼻窦炎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病情进展,就会演变成慢性鼻窦炎,表现为流鼻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甚至伴发鼻息肉、鼻甲肥大等,目前,以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最常见,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以往采用筛窦开放术+上颌窦根治术+鼻息肉切除术等综合疗法,但对机体组织创伤较大,易破坏鼻窦、鼻腔等组织的自然结构,且难以彻底清除细微病变部位,进而导致并发症及复发风险增高,造成患者心理负担加重。

随着当前微创技术的发展,鼻镜技术得以进一步完善,使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普及。鼻内窥镜下手术,是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Hopkins 内镜作用下,所开展的一项鼻窦手术,不仅可以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尤其是深部病变组织,如凹陷及裂隙内的病灶,改善通气功能,而且对组织损伤轻,且出血少,便于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鼻内窥镜下手术已成为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理想术式。本次研究对我院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予以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数据显示,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SNOT-20 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和续琳等[3]人提出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表示鼻内窥镜下手术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手术。鼻内窥镜下手术,指导医生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操作,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鼻窦及鼻腔自然功能,改善、重建鼻腔及鼻窦,以实现治愈目标。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认为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探究并发症原因,为日后预防并发症提供指导建议。

(1)主观方面:①术者手术经验,由于操作者未熟练掌握鼻内窥镜下手术操作流程技术、技巧等,易导致术中筛前动脉、眶纸板等结构受损,诱发并发症。为此,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操作者参与学习解剖培训、手术观摩,严格执行鼻内窥镜下手术准入制度,以达到预防并发症目的;②围手术期处理,术前积极完成相关常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以及积极治疗合并症,维持患者稳定的生命体征,提高手术安全性;全面掌握患者既往病史,并对其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尤其是既往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史,加以进行鼻窦CT 扫描,可以显示鼻腔及鼻窦,特别是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关系,以及确定病变组织的程度及范围、周围正常解剖结构;术前使用抗生素及激素、止血剂、维生素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降低手术难度,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状态。

(2)客观原因:①病变范围,病程长、病变范围广等患者,需要长时间采用血管收缩药,导致血管舒缩能力降低,进而造成术中出血多,影响具体操作。为此,在患者术前予以激素、抗生素等药物,以改善鼻腔环境,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鼻窦骨质变化状况;②既往手术史,如传统鼻崆手术/内镜手术史复发患者,易诱发视神经损伤;③辅助检查及医疗设备,鼻内窥镜下手术的应用已十分普遍,但对于部分各级医院而言,因医疗设备的限制,直接影响鼻内窥镜下手术的开展[4]。

综上所述,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效果较优,有助于减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进而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缓解症状,使其尽早康复出院。

猜你喜欢

内窥镜鼻息肉鼻窦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