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相色谱技术下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2020-03-27李丽
李丽
摘 要:本文将在液相色谱技术的基础上对超高效液相色谱展开全面概述,并对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檢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论述。
关键词:超高效液色相谱;食品安全检测;应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is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food safety detection is discussed.
Key words: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od safety dete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O657.7+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口欲需求,丰富的食物种类和食物样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但随之而来的是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为了提高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从液相色谱食品检测技术的角度出发,对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展开系统论述。
1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区别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组成色谱柱的物质通常由小于2μm粒径的颗粒组成。这种色谱方法的应用目的是增加样本的峰值容量和样本的吞吐量[1]。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高效液相色谱的进化版,其基本原理是随着色谱柱填料粒径的减小,它的检测效率和分辨率就会相应的增加,当色谱柱的粒径小于2 μm时,它的显示效率更加明显,且在其流量增加时检测效率也不会减小。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根本区别:①固定相色谱填料的区别。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填料粒径在1.7 μm,它的组成颗粒是由杂化颗粒技术合成的高性能微粒;而液相色谱法的填料粒径较大,其数值为5 μm,色谱柱为C18。②进样器的区别。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进样器是自动化的压力辅助器,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进样器相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前者的进样器提供的信息更高、速率更快,分辨率和灵敏度也更高[2]。此外,在时间和溶剂消耗方面,前者的分析时间和溶剂消耗程度明显小于后者。③输液泵的区别。在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时,由于其色谱柱的粒径较小,因此它对柱压的要求较高,在输液泵选用方面,需采用耐高压的超高压输液泵。
2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1 检测乳品添加剂
乳品添加剂对乳制品生产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乳制品企业经常使用的添加剂种类有合成添加剂和天然添加剂两种,无论是哪种添加剂,超过一定的质量范围或数量范围之后都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要加强乳制品添加剂的安全检测[3]。在婴幼儿乳制品的检测中,可采用液相色谱技术中的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在采用该技术鉴定婴儿乳制品中15种乳品添加剂的含量时,流动相是0.05%的乙酸和甲醇,采用多重检测模式可在6 min之内完成分离。在进行该项检测时可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技术进行检测。经对比发现,这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且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较高,能对婴幼儿食品中的乳化添加剂的含量进行充分检测[4]。
(1)当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串联质谱法对乳粉型婴儿食品基质进行验证时,采用3种不同的检测方式,经过检测得到相应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这种检测方式以缓冲液为基础,使提取过程更加有效、安全简便,且不需再次对其进行清理。
(2)当采用乙腈为萃取剂、四丁基溴铵为离子偶联剂时,能够建立离子偶联萃取法。这种检测方法能对牛肉和牛乳制品中的青霉素类型的抗生素进行检测,在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测后,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5],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检测方式3种青霉素在10 min之内就可完成分离。
(3)当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乳制品中的维生素B1的活性成分进行检测时,需对各种酸性添加剂以及酶物质混合物等物质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再采用标准的样品验证方法进行验证。检测结果中表明,牛乳样品中含有大量的单磷酸盐硫胺素,占商品牛乳中维生素B1总含量的53.9%,原料牛乳中维生素B1含量高达78%。此外,单头奶牛牛乳中维生素B1的总含量也有很大变化,含量范围为0.24~0.54mg·L-1。
2.2 检测食品微生物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同性质的代谢产物,根据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与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初级、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必需的物质是初级代谢物,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非必需的物质是非必需的次级代谢物[6]。因为微生物不具有明显的生理功能,因此必需依靠其自身的代谢物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与繁殖。食品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与其代谢产物,有些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有益,有些物质则具有较大的毒性,甚至会导致人们患上危及生命的癌症。食品中常见的有毒物质有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它们属于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与粮食制品以及油制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当中。这种物质污染性强、毒性大。有学者以超高效液相质谱检测方法为基础,研究出对玉米、麦仁、花生等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9种检测方法,且线性关系良好,符合痕量分析要求,同时该检测方法还为其他食品基质中的毒素检测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3 结语
食品安全关乎民众生命安全,因此需加强对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根本上杜绝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流入市场,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蕙.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7,12(23):114-117.
[2]于有伟.磁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7.
[3]蒋万枫,杨 钊,张 宁,等.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查与确证蔬菜水果中的多种农药残留[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7,29(4):454-459.
[4]张雷雷,夏 静,关书会,等.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金属罐内壁涂层中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迁移检测技术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7,34(2):52-60.
[5]王 妮.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测定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6]计丹婷.HPLC-DAD联用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假阳性检测方面的应用[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