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

2020-03-27杨晓慧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实体经济

杨晓慧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存在雖然对实体经济的数量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经济的增长质量而言确起到一定的促进影响。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关系,大力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将会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数量,进一步的到达增长质量的最优值。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本质,决定了其在实体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会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力量。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金融都有一定的问题出现,使得社会上低收入人群不能正常的享受金融服务。为了能使更多的机构和个人能够平等的享受到金融服务,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扩宽了金融服务的宽度,使得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合理的金融服务。但普惠金融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实体网点来进行,这样会带来高成本的压力和金融机构的盈利较低的问题。随着G20峰会的举办,世界形成了以数字技术作为驱动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使得普惠金融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数字普惠金融是通过数字技术作为新的驱动力,保证金融的实现。中国因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以及支付技术,使得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较快,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就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研究情况而言,是走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前端。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数据普惠金融和经济的整体发展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言,中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内的经济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则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跨国数据的研究则显示,对金融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对世界整体经济的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同时,其他的普惠金融对经济的影响整体而言并不明显。在2007年国家构建了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指标体系之后可以发现,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多是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展开的,大部分的观点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但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现今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内在成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来保证研究的严谨性[1]。

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随着数字普惠金融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居民和企业,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和微小企业,能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进而解决资金排斥问题的出现。不仅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更对国家经济的增长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不完善的市场和金融体系来说,服务范围多以高收入的居民和大中型企业为主,而对于缺乏抵押品和信用记录的微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而言,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很难获得相应的金融产品服务。但就我国的企业而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中小型企业,这种金融上的束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力。但通过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微小企业提供了信贷的支撑。提高了实体经济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对国家经济的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数字普惠金融不仅仅只是为微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而是一种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提高家庭的消费。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储蓄的金融方式减少了收入的波动性,进行更加理性的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消费信贷可以增加家庭的消费水平,教育信贷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这些都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增加政府投资。在金融市场中,政府可以低利率来促进信贷,并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投资,保证经济的增长。3、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撑。数字普惠金融可以让企业获得信贷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产能,促进经济增长。4、稳定经济环境。金融体系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使得整体经济环境能够更加平稳,增加企业发展的信心,并作为技术上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经济发展[2]。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高金融产品的服务,让更多的个人享受到金融服务。但过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也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1、过高的存贷款利差。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垄断,导致企业的贷款利率偏高,减少企业本身的利润,降低投资的积极性。2、商业银行的惜贷行为,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商业银行会出于风险的考虑,出现惜贷的行为,导致实体经济缺少资金的现象严重,产业不能进行创新和规模的扩大。3、提高企业的成本,增加了社会的差距,当商业银行的规模过大时,实体经济在获得贷款的同时,需要支付格外的成本,增加社会的贫富差距。

三、提高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建议

在经济风波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出现了资本脱实的现象,而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未有强大的资本作为支撑。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我国对实体经济的重视越来越高。而实现实体经济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有资金的支撑。而现今的资本使得实体经济资本配置的效率降低,使得资本被迫的脱离实体经济。要实现实体经济的振兴,就要提高资本的配置,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打造合理的金融区

根据现有的经验来看,实现金融的聚集能够提高实体经济资本配置的效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国外有华尔街和国内的珠三角地区,都表明了金融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比较优势的差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金融聚集区,实现金融的合理定位,促进产业的发展。针对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情况,可以对金融聚集进行分层次的构建,把金融聚集演变成金融中心。同时,还可以细分全国金融中心、地区金融中心和国际性金融中心。在建立个地区的金融聚集中心时,要进行审时度势,比较优势,构建较为专业的金融聚集区,推动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国际性和全国性影响力较强的金融聚集区而言,并非所有城市都可以打造的。可以实现地区的后发优势,打造专业性的金融聚集区[3]。

(二)发挥市场在金融聚集中的作用

金融聚集对提高实体经济资本配置影响的过程中,要借助资本逐利的力量来实现行业的价值。使得资本得到更加精准的发展,充分的发挥市场的力量。通过调整财税来降低政府的干预。我国的资本配置多是政府来调控的,这就造成了财税体制受到了束缚,降级了资本配置效率。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实际情况不同,政府对资本的控制力度应当有所把控,才能更加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民间资本流入实体经济,金融市场的改革也应该为民间资本提供保障,特便是加强民间资本的参与度,提高市场的活力。深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改革,提高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将储蓄转化为为投资,提高实体经济的能力。加速培养高质量的金融人才,金融聚集的基础是人才。增加各地区之间金融聚集的合作,提高实体经济资本配置的效率。专业人才需要得到重视,增加人才数量的同时,提升金融人才的质量。

(三)促进资本的发展

实体经济发展不足,主要是由于金融和实体经济脱节,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外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引发的。因而提高实体经济资本配置的效率,应该在金融聚集的同时,促进资本的进行,使得经济的发展更加合理。强化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实体经济要保证资金要向实体经济所流动。政府要严格的把控实体经济市场,保证资金的流通性。借助一带一路解决产能过剩。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等传统领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加快去产能的脚步,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实现去产能化。吸取经验教训,规划经济内部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防止行业的过度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注重外商投资结构的合理性,在外商的投资过程中通过引进优质的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目前由于我国外资产业结构和资金来源结构的不合理性造成了外资并未到达预期的情况。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为制造业,并增加了对房地产额度的增加,实现了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中国的实体经济需要实现转型,有效的提高实体经济资源配置中的效率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性是资本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要借助数字普惠金融的力量,提高经济配置的效率,提高实体经济在行业中的辨别度。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匹配,提高了实体经济的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行健,周利.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金融研究,2018(11):47-67.

[2]黄益平,黄卓.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经济学(季刊),2018(04):1489-1502.

[3]邹伟,凌江怀.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中小微企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8(06):34-45.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实体经济
合肥县域村镇银行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应用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关于全球低利率问题的若干思考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