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投资周期对农产品价格传导的探讨

2020-03-27陈敏良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周期金融投资因素

陈敏良

摘要:本文以农产品中的生猪作为主要品种,探讨影响投资周期的关键因素,焦点是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趋势分析。金融投资多是曲折,只有周期不会变。通过对影响生猪价格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其中包括疫情因素、限运政策因素、猪周期循环因素、养殖环保因素等方面,提出解决生猪价格问题的对策,从而使得生猪产业不断扩大,促使生猪价格逐渐趋于平稳状态,满足人们节假日对生猪的需求量。

关键词:金融投资;周期;生猪价格;探讨;因素

引言:

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导致许多人直呼吃不起猪肉,买一斤猪肉相当于买好几斤鸡鸭肉。自从2018年8月直至现阶段,我国全国各地均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产能明显出清,从而严重影响猪肉价格,导致猪肉价格在大幅度上升。这次猪肉价格波动,最大的原因与非洲猪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环保、土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建国70周年国庆欢送的结束,存储肉在不断的消耗,导致2019年10月份,我国猪肉价格再一次出现大幅上涨情况,并且呈现直线式上涨。从当前农业部生猪统计数据结合过去多轮猪周期的情况来看,猪肉价格总体因能繁母猪缺口导致的上涨潜在趋势不易改变。

一、影响生猪价格因素的分析

(一)疫情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到受到非洲瘟疫的影响和8、9月份乱打疫苗现象的影响,行业病毒浓度的不断的上升,导致行业疫情情况又上升一个档次。在现阶段,北方疫情的不断爆发,同时由于受到春节的影响,导致人口大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疫情的发生,受到负面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猪肉价格。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叠加能繁母猪以一种非常差的质量恢复,将会使得猪肉价格高点出现在明年的四季度亦或者过年期间。无论从牧原业、亦或者披露的月报和年报公告,还是行业猪肉价格来看,都未拥有大幅度下跌的迹象。

(二)限运政策因素的影响

非洲瘟疫在我国爆发以后,农业部先后在2019年8月31日、9月11日和10月11日发布生猪与其产品调运的监管通知明确规定,限制疫情省内生猪调运,发生疫情的县、市、省,应要暂停生猪调出,并且发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也要停止生猪跨省调运,并且应要暂时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从2019年10月21日起,全国大范围的生猪调运全面停止,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屠宰场“无猪可宰”的情况。疫情的被迫去产能成为去产能的主力,导致局部地区的环保拆迁仍旧急需,导致产能恢复情况不佳。由于车辆时疫情传播的最为严重的途径,因此国家对生猪运输进行限制运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主产区产能过剩,猪肉价格过低而出现深度亏损;而在疫情严重情况的地区,养殖户集体清栏,产能下降,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

(三)猪周期循环因素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但并非是强国。整个猪肉行情为大群体、小规模、低效率、重污染的情况。而猪周期是一种“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经济现象,主要是指猪肉价格会随着库周期出现特定周期时长的波动现象,一般的循环轨迹为猪肉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猪周期就是供需之间的矛盾。如果养殖量大,将会出现供应量超过消费量,猪肉价格就会暴跌,导致养猪出现亏损,养猪场开始去产能;如果过度去产能之后,又会导致供应缺少,知识猪肉价格暴涨,进入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期。自1993年以来我国已经出现6次猪周期,但是这一次猪周期对应的能繁母猪的去化程度之大,导致了本轮周期猪肉价格目前已经远超前几次的价格高点。我国生猪生产量的不稳定,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土地资源的制约和劳动力向工业化、大城市的流动,导致生猪发展极为缓慢;另一方面由于消费终端对猪肉的需求量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自然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造成我国生猪产产能不能够完全恢复。

(四)养殖环保因素的影响

从2015年开始,养殖环保政策收紧,促使养殖产从南方转向北方转移。随着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王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环保政策对于养殖业的压力一直没有明显的回落情况,导致养殖业长期处于一个压缩去产能的情况。非洲猪瘟的出现将会是使得保限产的情况有所松动,但随着疫情的持续爆发,政府主动去产能变成了被迫去产能,导致猪肉供应出现矛盾,导致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导致生猪和猪肉价格在不断的上涨。随着我国农村和农业环保利于出台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环保标准的提高,对一些散养户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导致许多地方出现养殖规模压缩的情况, 使得一些散户、部分中小养殖场被淘汰出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猪肉价格。

(五)饲料成本的价格

生猪饲料成本费用是生猪生产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饲料主要有玉米、豆粕、大麦、干草等组成[2]。本文以玉米为例,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玉米价格与生猪肉价格两者走势非常接近,在生猪喂养过程中,玉米的消费量远远要大于豆粕的消费量。因此,玉米的价格与生猪价格的趋势基本一致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六)居民可支配收入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增加五倍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很大的提升。在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地,普通居民人均收入高达5万元左右,而云南、西藏等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为1万元左右,各省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存在非常巨大的差异性[3]。豬肉是我国居民饮食中最为重要的一道食材,如果猪肉出现上涨趋势时,高消费人群在买猪肉时不会出现犹豫的情况,而低收入人群则会出现犹豫的情况。这样极具不平衡的收入,导致不平衡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解决生猪价格问题的对策

(一)保持仔猪与玉米价格的稳定性

仔猪是生猪的主要来源方式,而玉米则是生猪的主要饲料。对于仔猪而言,相关政府部门应要利用宏观调控,严格控制猪肉市场,对于存在问题的仔猪,不得进行出售。如果猪肉市场发展不平衡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要对仔猪养猪户按照头数的方式进行补助。对于生猪的主要饲料玉米而言,相关政府部门应要加大对加工玉米流程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企业对玉米加工的重视度,从而保障玉米的质量和安全[5]。除此之外,对于不合法的玉米期货应要进行严格的处罚,同时,也应要对恶意涨价、非法囤货的现象进行调查和打击。

(二)加快智能化养猪研发力度

在我国绝大数地区依旧是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因此,加快智能化养猪研发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智能化养猪就是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技术对猪进行合理的喂食、休息、运动等,从而提高猪肉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用合理科学的养殖方式,能够培育出更加优质的仔猪,能够提高生猪繁殖能力,保障猪肉质量,使得居民能够吃得上更加优质的猪肉。同时,也应邀责任落实,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強科技的研发力度,促使构建身长高校、资源节约、环境良好、合理布局、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格局。

(三)建立完善的猪肉存储制度

建立完善的猪肉存储制度,是维持市场供求量平衡的重要方式。如果市场猪肉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国家在市场投放的猪肉量要有所减少,采用存储的方式收购市面上供应过多的猪肉,从而使得猪肉价格持以平衡。另外,应要扩大存储规模,存储足够的猪肉。政府应要通过宏观调控,将供求量维持在需求范围内。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要严格监督对生猪数量的储备,从而可以有效杜绝养猪户由于谎报存储数量获得更多经济收益情况的发生。

(四)加强生猪疫病的预防

非洲猪瘟的疫病是影响我国生猪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国应要加强生猪疫病的预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而言:(1)国家和养猪户应要充分意识到生猪疫病预防的重要意义,提高肉食类动物安全意识。这就需要养猪户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要定期给猪看病,应要详细观察猪群的情况,对于不正常的个别猪,应要及时进行就医,从源头上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如果发生疫病之后,应要将生病亦或者感染的猪进行隔离,有效防止感染其他猪现象的发生。(2)在疫病发生过程中,各地政府部门应要加大对生猪的检疫力度。如果在检疫过程中遇到有问题的猪要及时进行解决,从而可以保障其他猪的安全。

结束语: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言,现阶段的猪肉价格较高,人们需要理想看待猪肉价格的波动。除此之外,生产者也不能够一窝蜂的跑去养猪,有效避免猪肉价格大起大落情况的发生。总而言之,影响生猪价格的因素有诸多种,其中包括饲料、疫病、居民可支配收入等,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利用宏观调控,加强生猪疫病预防、建立完善的猪肉存储制度、保持仔猪与玉米价格的稳定性等,从而促使生猪价格逐渐趋于平稳情况,使得居民能够食用上优质的猪肉。

参考文献:

[1].2019-11-14部分地区生猪价格[J].养猪,2019(06):8.

[2]虞华.2019年1—11月我国生猪生产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J].养猪,2019(06):6-7.

[3]卢昀.“六因素”影响贵阳市生猪养殖规模和补栏积极性[J].理论与当代,2019(12):35-36.

[4]杨艳,赵晓龙.政府规制如何影响猪肉价格?[J].四川省情,2019(12):41-42.

[5].猪价连跌距离最高点跌超20%价格恢复正常或在春节后[J].北方牧业,2019(23):13-14.

猜你喜欢

周期金融投资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数字频率计问题分析
雅戈尔2015年报金融投资业务分析
用等效的思想求简谐运动的周期
关于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探讨
红沿河核电站调试启动阶段监督性定期试验项目首次执行的安排与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