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的角度即是教育的角度

2020-03-27章蕾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20年2期
关键词:和善角度摄影

章蕾

手机——是当下人人不可离手的一个工具,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于手机的需求就不止于通话、聊天等基本功能,更多地是偏向手机的摄影摄像功能,而手机摄影也成了当今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术,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记录孩子的精彩瞬间。

一、横向、正面拍摄——正面引导孩子,和善而坚定

我们知道横向、正面地拍摄特别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通过这样的角度拍摄,它既可以保证画面内的主体不变形,从而保证画面呈现一种平和、均衡、稳定的视觉感受。同时,最为美妙之处还在于主体与镜头和观众是处于视线的同一水平上,它会让图片的范围变得更广并且主题也会更加突出,让观众感受这个画面是十分自然的并且还是直观的。

可想而知,摄影如此,那幼儿教育是否同样需要这样的角度——横向、正面拍摄为我们教育做指引,激起幼儿教育的涟漪呢?美国密执安州大学心理学家埃林斯特罗姆门给了我们的提示:“幼儿难以接受‘不要的指令,告诉幼儿不要做已经开始的事,反而强化了他们正在做的事,起不到制止的作用。幼儿更需要成人从正面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这无疑在向我们阐述着,对于孩子,我们需要进行和善而坚定的正面引导。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他的思维存在具体形象化,所以此时他还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而且难以理解语言的寓意。因此,对幼儿施以教育时,我们可以尝试正面引导的方法,切忌对孩子讲反话,或是嘲笑、讽刺幼儿。另外,我们需要关注一点,正面引导的同时和善与坚定也要并行。也就是既不懲罚,又不娇纵,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心与心的连接,有归属感,有价值感和有所贡献。最后,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到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二、低镜头拍摄——仰望、发现并欣赏孩子

低镜头拍摄是一种仰视的角度,它需要摄影师从下向上拍摄。这时,相机是低于被摄物体,拍出的照片地平线比较低。这种低镜头仰角拍摄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可使景物拍得宏伟、高大。如拍建筑物,有直插云霄之感;拍高台跳水,以蓝天作背景,显出运动员有凌云之势,腾空飞翔之感。同时,低角度拍摄,还可舍弃一些杂乱的背景,使我们的画面简洁,主体更突出。最重要的,通过放低摄影的角度,还可以让我们的照片更加地全面以及完整。那我们教育也一样,当我们老师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以低角度的方式仰望着孩子,我们会发现这群孩子原来是如此的可爱、机灵、优秀。那么,我想这时我们的教育就已经悄悄地向前跨了一大步。

《纲要》给我们带来了理论支撑,它提出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所以老师不妨试试转换自己的视角,用仰望的角度、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关注、发现、欣赏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因为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确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确定性的幼儿。正是因为这些确定和不确定因素,使得每一个孩子们就如同一本本书,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它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用心去欣赏、研读,及时给予支持。

三、近镜头拍摄——贴近孩子,了解孩子。

当我们蹲下身来,将镜头慢慢靠近,拍出来的照片与平时所看到的绝对不一样,此时照片更具吸引力、更清晰和接近我们的中心图。比如,要想拍好水洼摄影,最重要的就是低、低、低!面对一个水洼,你永远都无法想象贴近水面去观察,能看到什么景象。我们观察孩子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蹲下身来,去贴近孩子的那一刻,我们会发现原来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的不一样,我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孩子。

我们相信,教育得和孩子走在同一个频道上,得贴近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得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去理解世界。让孩子慢慢来,把孩子当成同伴,和孩子在同一个世界里认识这个本来我就熟知的世界。能够体会到,在我们的视角不断与孩子接近的过程中,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与孩子心灵的距离也正在一点一点地缩近。而当我们蹲下身来,慢慢地贴近孩子的过程,我们就是把孩子当成了同伴,和孩子是在同一个世界里认识这本来你就熟知的世界。所以,幼儿教育应贴近孩子,把陪伴作为最好的教育,不仅用身体的姿态去陪伴,更要用长久的感情去“抱持”孩孑。

四、顺光拍摄——顺应孩子的需要、发展

顺光拍摄时,被摄体常常会受到均匀的照明,从而它营造出舒适的环境氛围并且容易拍出被摄体表面的质地,还原其色彩。同时,它还能完整刻画人物各部细节,如细腻的皮肤、妆容等。所以,以顺光的角度拍摄对摄影者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教育就如同这样一个摄影机,而孩子就是那最灿烂的光芒,我们的镜头要顺着这样的光线。那可想而知,教育本不应强求,更不能硬造、拔苗助长,而应顺其孩子那最为自然的天性任其翱翔。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程序,它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会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那么,这个过程里,我们对孩子实施超前教育、催早熟的教育不对,放慢的教育亦不对。适度的教育只有一种,那就是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速度。这个速度是大自然安排的,它是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之一,违背了它就是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反抗和惩罚。所以,教育也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它顺应孩子的发展与需要。

猜你喜欢

和善角度摄影
班主任:养成和善之品的育人德性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黄希川
浅谈学校的校训与德育工作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与人和善宜安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