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专业化成就家国未来
2020-03-27赵刚
赵刚
“把教育寄托给学校,孩子的未来注定失败”“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真是太可怕了”,看似危言耸听的话语,隐含了当下家庭教育缺位、父母“无证上岗”带来的严重后果。家庭教育的成与败不仅事关孩子的未来、家庭的未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国之未来。因此,除了唤醒更多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帮助家长成为“合格父母”,建立符合时代与社会需求的教育学科体系,促进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也势在必行。
人类发展史与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我国广大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高度关注与投入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观”。这种家庭教育表现为家长既重视教育又偏离正确的教育,其特征是视教育为追求学历的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过程,忽视甚至放弃家庭教育的德育与社会化培养职能;将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学校成为教育的“无限责任公司”。当前日益突出的家校矛盾与家长的“校闹”行为,与我们长期忽视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机制的建设直接相关。大量事实表明,青少年问题多成因于家庭,显现在学校,危害到社会。基层教育管理者普遍反映来自家长的棘手问题越来越多。信息化与科技的进步,使传统学校教育独大的功能被打破。标准化、强制化的学校教育与优质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结合成为今天人类教育的新趋势。今天不重视家庭教育,也就是放弃未来的教育和青少年的未来。
把教育寄托给学校,孩子的未来是灰色的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的最大职能,是对孩子生活技能、待人处世等方面的培养,而这些对人的职场定位与社会地位极为重要。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甚至兴于斯、毁于斯。一位企业家曾对我说,当大量学历相当的求职者接受用人单位考评与选择时,实则考的是他的习惯与做人水准。他曾带30余名从笔试考场出来的大学生穿过水房,旁边水池的一个水龙头哗哗流水,路过的大学生视而不见,只有一个人顺手关掉了水龙头。出了大门,他对这些应聘者宣布:考试结束了,这位关掉水龙头的考生被录用了,你们其他人另谋高就。他说一个面对如此浪费现象无动于衷的人怎会爱岗敬业、爱厂如家。当今许多怀揣亮丽文凭的大学生由于不良习惯而落聘、解聘的事例比比皆是。前几年,有一项职场用人的调查,从中可见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十种素质分别是诚信、沟通、合作、谦虚、务实、勤快、细节、责任、谨慎、智慧。这些素质养成基本不是强制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所能承担的,而多与家庭教育、所处社会环境相关。人生质量与家庭教育水平是正相关的,因为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体形式的学校教育,是专门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场地,无力顾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习惯养成。孩子许多方面的教育,老师总是无能为力的。
我经常用“把教育寄托给学校,孩子的人生注定失败”为题,给中小学生家长做报告。许多家长乍一看题目,会质问这个说法是否绝对。但听完报告后多表示赞同。当今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时代,冲击着国人重考试、唯学历、学校教育功能无限的教育思维。随着用人单位产权体制的改变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必然引领我们的后代从文凭社会走向能力社会。未来10年到15年,大学将发生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因为机器人引发的职场变革,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爆炸,将逼迫大学从一个提供文凭的认证机构,變成一个使人“能力附体”的训练营。正如《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弗里德曼所说:“学历不能证明能力,世界只在乎你能做什么,至于你在哪学的,怎样学的,重要吗?”未来的公司认证、专业资质将挑战学校文凭。随着人类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学校模式将走向黄昏,终生学习的习惯成为确保高收入、高地位的唯一选择。有研究表明,未来要淘汰的将会是这八种人:八小时以外不学习的人,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的人,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人,心理脆弱易受伤的人,技能单一无特长的人,眼光短浅计较眼前的人,智商高情商低的人,观念保守不善创新的人。
技术改变着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但改变不了人的遗传习性与个性化特征。一位中学班主任老师曾跟我说:“作为教师,我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性,但我从教几十年,无数学生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有比分数更重要的。首先是身心健康,其次是正直勤勉,再次是面对困难的勇气与能力,最后才是成绩优秀。”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在物质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最重要的责任已不是抚养,而是教育,是习惯与素养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家事也是“国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全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家事也是“国事”,重视家庭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时代,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落实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加速推进家庭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起点教育。一个国家要想赢得未来,首先要赢在教育,而赢在教育,首先要赢在起点。
1949年以后,受国情与体制的影响,家庭教育学科、家政教育、生活教育等淡出我们的教育体系,教育学科以学校教育研究为主,造成家庭教育学科至今在教育科学中无地位,专业人士、有价值成果甚少,导致广大家长把教育寄托于学校等公共机构,造成教育唯学校、唯分数、唯文凭、唯学历的畸形局面,形成“学校即教育、教育即学校”的社会不良认知。学校教育家庭化,家庭教育功能简化为完成学校作业;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需要填补家庭应承担的诸多育人功能。制度建设的缺失,使学校与家庭多无视对方,缺乏沟通与合作,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学校要承担所有教育之重。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尊重与发挥家长作用的意识,没有良性的家校互动机制。教育改革围绕学校展开,基本无视家庭因素。几十年的教育改革之所以成效不大、问题依旧,与长期轻视家庭教育直接相关。现实表明,就学校谈教改、搞科研的思维方式已经过时。当今许多青少年备受诟病的自立品质、生活能力缺失等问题,与我们长期漠视家庭教育的功能、缺乏家校合作机制、忽略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有直接关系。一个只重专业教育而忽略生活教育的教育体系不是人民满意教育、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事关教育事业的优化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现代化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发展家庭教育学科的几点建议
第一,建议教育部设立“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与指导委员会”,成立具备行政与学术职能的“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与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家校共育、家长教育工作。
第二,审议将家庭教育学纳入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目前教育学二级学科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这个分类与今天的教育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培养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在部分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增设家庭教育专业硕博学位。
第三,推动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生活教育体系建设,优化国民的生活品质,突破教育中的唯学校、唯分数、唯学历的教育倾向,使生产教育与生活教育并重,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鼓励国内从事家庭教育的学者在家庭教育学科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指导方面做出探索与建设工作。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