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及应对

2020-03-27

新闻爱好者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环境工作

21世纪以来,媒体形式不断变化和创新,出现了新旧媒体并存且快速发展的全媒体新格局。而在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正迎来一系列新的变化、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挑战,高校及教师需要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由秦世成编著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9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系统探究了全媒体传播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趋势及其发展策略,分析并总结了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与对策,对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从内容上说,《全媒体传播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共包括七章:第一章是导论,简要概述了全媒体传播环境与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相关概念、文献综述、学术研究现状,以及该书在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理顺了课题研究的逻辑脉络;第二章论述了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所开展的媒体建设情况,突出呈现了高校全媒体平台的创新搭建,以及全媒体平台搭建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应变化;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站在高校、教职工队伍和学生的角度探讨了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角色变化与角色互动;第六章列举了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六个案例,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探讨了思政教育工作与全媒体传播之间的创新互动模式和有效发展路径;第七章在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高校思政教育全媒体化发展的有效对策,切实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现代化创新发展。综合该书的相关论述,笔者认为,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切实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媒体建设

伴随着全媒体传播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媒体建设正在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思政教育深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和服务项目中,媒体的参与日益频繁且深入。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媒体化发展,也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全媒体传播的语境,高校及教师应当加快高校思政教育全媒体矩阵的建设,掌握高校思政教育在全媒体传播语境中的权威话语权,并借助全媒体传播的手段、渠道和平台,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影响力。具体来说,要想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全媒体矩阵的建设,应当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全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加快以高校为主体的思政教育传播平台的搭建,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内容、方式、渠道和平台,拓宽思政教育教学的传播范围,增强思政教育教学的传播影响力,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系统实施和规范开展奠定良好的媒体传播基础,让高校在全媒体传播语境下掌握主动权,积极主动地发出自己的声音。面对来势汹汹的全媒体时代,以及线上和线下各类信息及观点的相互碰撞和冲击,高校、教师和学生不应该就此沦为全媒体时代信息舆论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以高校为主体,搭建属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本身的媒体传播平台,主动融入全媒体时代,发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自己的声音,掌握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共享的主动权,树立高校思政教育的信息权威,为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健康长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全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与其他媒介主体形成交流与合作,站在思政教育宣传与指导的角度,对全媒体渠道和平台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整体的梳理、选择、传播和控制,让大学生得以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正确引导下选择性地接受有效的媒体信息,减少全媒体传播在高校校内思政教育和文化建设中的负面影响,增强全媒体传播在高校校内思政教育和文化建设中的正面影响。

二、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管理优化

相对于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环境,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要想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校需要在思政教育工作管理机制与策略上进一步优化升级,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探索全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

第一,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明确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关键点,面对海量的全媒体网络信息和错综复杂的思政教育工作,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始终坚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在积极进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正确看待新形势下国内外的发展格局,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有效提高。第二,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引进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与模式,包括网络媒体传播的手段和设备等,革新思政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政教育的形式,让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全媒体传播语境中,增强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第三,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切实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媒介能力及媒介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让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职工队伍更专业规范地推进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提升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各措施的切实落地,全面保障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优化效果。

总而言之,在全媒体环境下,要想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要想应对全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诸多障碍与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正確方向,重新梳理和架构高校校内与校外的思想意识形态格局,借助全媒体传播渠道和平台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优化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内容资源和方式方法,总结有效的思政教育经验,并协同发展思政教育一线教职工队伍的媒介素养和媒介能力,进而全方位保证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与传播水平的快速提升。

三、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学生主体性角色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和教学者往往有着绝对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角色,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减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在通过全媒体的手段、渠道和平台,积极转变教育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突出学生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性角色。不仅如此,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正通过全媒体矩阵的搭建,深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当中,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接收需求、习惯和特征,进而逐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设计,切实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中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人性化特征和有效性结果。就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学生主体性角色来说,高校及教师需要关注以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第一,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角色被强化,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有了更多的渠道反馈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对此,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者和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心声的听取,了解学生在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需求和体验,切实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管理和服务,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渠道少,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学生不太愿意主动找老师进行倾诉,因此很容易将自身的问题与疑惑闷在心里,任其发酵,最终导致有些思政教育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衍生出不好的结果。但是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变得开放、多元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具体来说,在全媒体网络的媒介传播中,学生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方便学生主动将自己的问题和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让教师真正地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收集更真实化的思政教育反馈数据,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学生感兴趣、对学生有指导价值的教学方式和工作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第二,在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外界各项信息与思想观点的冲击,学生不再成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相反,如果高校和教师未能就思政教育教学给出有效的、有用的信息,学生很可能会将目光转移到校外,接受校外的信息资讯,进而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性作用。长期来看,这样的后果显然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鉴于此,高校与教师应当加快构建师生的平等交互关系,以平等的互动交流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的相关互动,提高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专业性、丰富性和趣味性,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与认同,进而切实增强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了解全媒体教育环境的特征与需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全媒体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有规划地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在媒体平台搭建、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切实解决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媒介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有效性得到显著增强,真正促进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成长与发展。

(吴杰/硕士,苏州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思政环境工作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环境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