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乘“互联网+” 家庭教育须与时俱进

2020-03-27王树云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与时俱进家庭教育互联网+

王树云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世界。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要按照信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培养孩子,使孩子具备在新世纪中生存、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网络是我们生存的新空间。网络,这一具有交互性、多媒体和海量信息库的新兴媒体的崛起,深刻地改变着人类对世界的感知、认识与参与方式,并且由此带来一系列全面的社会变化。互联网+教育正在兴起,借力“互联网+”,也许是家庭教育与时俱进的一条便捷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  家庭教育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67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編号:1672-1578(2020)03-0112-01

当前,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子女的知识传承性被无情地切断。家长知识权威性的丧失削弱了父母人格的魅力,加大了家庭教育的困难。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移动设备的比例高达38%;有24%的未成年人时时刻刻在线,甚至有50%的孩子表示自己已经对手机上瘾了。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又将成为很多父母最担心的问题。表面看,传统的家庭教育乏力是因为网络的影响,但如果我们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便不难发现,孩子成长到一定的阶段,总会产生大家非常熟悉和了解的叛逆情绪,在这阶段抵触和不服是当然发生的,与网络关系不是很大。只不过,由于网络的冲击,孩子或许在虚拟的世界里,更能找到自己的所谓可以倾诉的知音,这在实际上便掩盖了孩子其无关网络本身的叛逆特点。因此,我们如果过多的归咎于网络本身,而对网络采取抵触和排斥的极端做法,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孩子的反感和叛逆情绪,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信息时代,生活方式及孩子的变化给家庭教育的观念更新、方法改变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1   “网络”时代:天涯若比邻,比邻若天涯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了顺畅的交流渠道、便利的学习平台,海量的信息缩短了人和知识、技能的距离,让人们掌握了创新的便捷途径。正因为网络能带来轻松和便捷,即使人们相邻而坐、比邻而居,也容易各对着屏幕沉浸其中,滋生情感裂痕。这种现象最怕也最容易发生在家庭中。

10年前,孩子抱怨道:“我的爸爸每天回家都在玩手机。”“我的妈妈嘴上和我说着话,眼睛却盯着手机,并没有看我。”10年后,父母诉苦道:“孩子现在不愿意和我们交流,只知道抱着手机。” “一有事了,只会发个微信、短信。”

当你每天在家中仍一头扎进手机时,当你疲于照顾孩子,而想用iPad等电子产品代替你的陪伴塞给孩子时,就要警惕日后将为此时的陪伴缺失买单。

父母无论再忙,都不要忘了和孩子亲密的接触,不要因为贪恋“手机宝宝”而冷落了最需要你的“亲宝宝”。

2   身在“网络”,须与“网络”同行

在网络环境下,父母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全盘否定、过度焦虑;二是无法管理好自身的网络行为。

父母担心孩子受到网络的影响,其实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过度焦虑、视网络如洪水猛兽,可能会产生对网络的妖魔化,或者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网络,并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还有一些父母自身网络素养不足,甚至自己也沉迷其中:每天下班回到家就陷在沙发里刷手机;饭桌上也机不离手,吃完饭就瘫在床上玩游戏……

实际上,父母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合理、适度地使用。父母使用手机时的状态是端坐着浏览、汲取知识,还是躺着歪着、消磨时光,将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的态度和目的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发现孩子沉迷游戏时,也不要一上来就强行断网、抢夺手机,因为这种行为是家长觉得“游戏太厉害,我束手无策”的表现,本质上还是对它不够了解。想要化解困境,必须“知己知彼”,先了解游戏、了解孩子,弄明白游戏吸引孩子的根源在哪里,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对策方法,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   生活多彩,别做“井底之蛙”

前一阵子,一篇题为《孩子,我为什么不让你玩抖音》的文章在家长圈内广为流传。当被问及“抖音好玩吗?”时,这位妈妈果断回答:“不好玩!” “为什么?”妈妈的答案是:“因为我见识过比这好玩100倍的东西。”正如一个人如果从30楼俯瞰大地,会觉得都是美景;如果从3楼向下看,也许是满地垃圾。

大部分孩子沉迷网络和游戏,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乏味,而游戏作为一种刺激,能让孩子在完成任务后取得现实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想让孩子走出空虚的现状,父母就必须注重生活教育,在生活中寻找强度更高、更吸引孩子的“刺激”,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代替单调贫乏的生活。当孩子见识得越多,就会对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领悟到,世界上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在等着你,人生短短几十年,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4   结语

现代通讯技术和平台的兴起,孩子的交流对象更复杂,范围更广。我们有理由认为,孩子的每一个交流对象都自觉不自觉会成为孩子的施教者,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孩子也往往乐于接受这种影响。这使得本该承担重要教育职责的家长却游离在孩子的“教育”之外。现实中,家长和孩子之间有限的交流,则往往除了直陈网络的弊端,反而增加孩子的反感外,鲜有更有效的让孩子乐于接受的沟通途径。基于此,家长也要学会运用网络走进孩子的内心,用网络架起和孩子沟通的桥梁。比如和孩子成为QQ好友、微信好友、和孩子共建成长博客。

只有当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也融入互联网思维,就可以拉近自己和孩子的心灵距离,并借助各种互联网+教育平台和孩子建立有效有趣的沟通途经, 这对于网络冲击下的家庭教育应该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志刚.浅析家庭教育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才智,2015(25).

[2] 施英.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困惑及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0).

猜你喜欢

与时俱进家庭教育互联网+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