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大学城科技创新城项目规划研究

2020-03-27牛婉莹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

摘要:重庆科技创新城由重庆市科委和沙坪坝区人民政府联手建造,目的在于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使重庆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城市。分析重庆大学城科技创新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确定项目规划目标,对创新城进行总体规划,并以产业规划为主展开,确定创新城的功能分区与产业结构,并从战略角度提出发展规划,为创新城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持。

关键词:创新城;项目规划目标;产业规划;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01-0052-57 收稿日期:2019-11-18

作者简介:牛婉莹,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

1 引言

《重庆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系统规划了重庆市“十三五”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提出了“1+3”的定性目标。“1”是指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建成西部创新中心,形成较为完善、适应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政策体系和服务供给,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3”是指3个分类目标:一是创新型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二是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三是创新生态更加优化。

2017年3月16日,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正式挂牌,未来将采取“科技创新城+高新产业园”的联动模式,依托重庆市沙坪坝区域内的大学城、西永微电园、西部物流园、自贸区和工业园区,打造“重庆科技创新城”。

2 项目规划

2.1 项目简介

重庆科技创新城是重庆市科委和沙坪坝区人民政府联手,按照“科技创新城+高新产业园”的联动模式,立足区域人才、智力、产业、开放资源优势,不断完善“高校+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四位一体创新生态圈构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将沙坪坝区建设成全市研发机构聚集地、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高科技人才聚集地和科技服务业聚集地,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城市。

2.2 SWOT分析

2.2.1 优势分析

(1)政策叠加效应优势

重庆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正致力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国务院三号文件、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三峡移民政策、老工业基地政策等多方面政策效应叠加,还拥有保税区的最优惠政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赋予先行先试权,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给重庆和重庆科技创新城带来强大竞争优势。

(2)区位交通优势

重庆全面进入二环时代,西部新城位于二环以内,处于重庆经济发达的“一小时经济圈”极核位置,全域地势平坦广阔,土地储备充足。西部新城距离重庆中央商务区、江北机场、重庆火车北站、寸滩保税水港等均在30分钟车程内,内环快速、二环快速、渝遂高速、成渝城际铁路、襄渝铁路以及4条轻轨线纵横穿越,并有多条隧道与东部主城联通。

(3)产业集聚整合优势

重庆大学城现已建成全国规模较大、入驻院校种类最多、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配备齐全的一座新型大学城,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科教节点、西南地区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科研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和產业化基地,是西部教育高地和重庆教育中心。

(4)物流通关优势

重庆是全国五大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优势的特大城市。西部新城到江北机场、龙头寺火车站、重庆西站、寸滩深水港距离均在30分钟车程以内,是重庆铁路物流中心,将全面建成“一江两翼连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

(5)政府重视优势

西部新城作为重庆市重点开发区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区域发展,布局有大学城、西永微电园、西部物流园、西永保税区等国家级和市级重大项目,西永中心区为全市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西永核心商圈为全市城市商业副中心。

2.2.2 劣势分析

(1)基础薄弱劣势

城市功能配套尚不能完全承载人口和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高端写字楼、金融中心、购物广场、五星级酒店、影剧院、图书馆、娱乐休闲会所等一批功能设施还有待加快推进建设。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及休闲设施总量不足,公园、广场、农贸市场、停车港、人行过街系统、照明、公厕、残疾人通道、垃圾箱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还有待加快完善。

(2)城市建设管理劣势

部分城市建筑的品味与品质有待提高,部分公共建筑风格及外立面色调不协调,城市的建筑风格特色化不明显,缺乏标志性建筑,城市的绿化、美化、靓化还需注重细节。

(3)外部交通受限劣势

西部新城对产业发展而言的优越区位交通优势还不足以形成城市人口聚集优势。西部新城位于中梁山与缙云山之间,将东部主城、西部璧山及渝西辐射区域阻断,与东部交通联系压力较大,城区交通运行与管理水平不高。

2.2.3 机遇分析

(1)二环发展机遇

随着二环开通,重庆正全面建设千平方公里、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内环与二环之间是重点开发区域,正实施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建设,有利于带动内环人口和产业向二环转移,西部新城整体位于二环核心区,拥有较佳的区位交通优势,能充分承接主城外扩。

(2)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机遇

在全球产业转移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背景下,沿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存在着产业转移的强大压力和动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产业积极承接国内外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展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重庆已经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

(2)社会功能

创新型科技城区作为城市重要功能的承载者,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必然有其不可忽略的社会功能。

一是促进传统工业导向型企业的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人才配置。

(3)文化功能

工业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科技城区同时兼备文化传播主客体的功能。随着近年来文化传播手段的增多,创新型科技城区既要向公众传播工业科技文化,又要不断接受外来的城市文化,使工业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型科技城区起到了载体的作用。创新型科技城区的文化传播手段包括工业科技旅游、创新科技交流、学术沙龙、科技讲座,等等。

(4)创新型科技城区的内部功能

创新型科技城区的产业定位、建设规模、地理区位各有相异,这也导致了创新型科技城区的功能建构各有不同,但是其主要功能组成基本类似,其中包括创业园、研发与培训、生产区、商贸服务与管理、生活配套设施和居住等。

①创业园

创业园是创新型科技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和科研信息共享平台,为中小型企业与科研机构提供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同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法律、财经等方面的服务。

②研发培训

科技产品研发是创新型科技城区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而研发类建筑又是创新型科技城区中最为核心的建筑。尽管研发培训的建设规模不大,但其附属建筑建设规模却十分庞大,例如计算机房、信息处理中心、会议办公、设备仓储等建筑。

③生产制造

生产制造在创新型科技城区内的功能地位在逐步下降。随着传统工业的退化、创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原有大规模的生产用地在创新型科技城区内无法实现。而园内的生产制造功能与传统工业生产制造功能有着巨大的差别。生产类建筑要考虑不同的工艺要求,各类产业工艺存在巨大差别,生产制造类建筑应适应各种工艺的需要,并且要适应行业发展变化。

④商业开发

商业开发对土地利用要求较低,商业开发功能要与科技研发相联系,同时也应于生产制造相联系,创新型科技城区应有富有影响力的科技贸易市场。

商业开发的主要功能是利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并为商业客体提供相对应的业务服务,其中创新型科技城区为企业提供了金融投资咨询及理财服务,同时为科技企业提供最新科技信息,并提供会议场所及科技产品市场等。

⑤生活配套

生活配套設施包括员工活动中心、员工餐饮中心、员工娱乐中心等多项配套设施。这些生活配套不仅对内服务,同时也担负着对外服务的功能。城区在建设时也可根据自身建设规模建设自身生活配套,同时可以依托城市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建设使用率。一些城区建设区位较偏远的应建立自身较为完善的生活配套。

2.5 战略发展

2.5.1 产业发展

(1)初创阶段。确立“高科技化”(精选高科技产业,合理布局高科技企业群)、“学院化”(以城区附近的大学和研究院所为依托,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现代化”(城区建设以实用舒适为原则)、“国际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化”(城市内部形成网络)、“生态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针。

(2)开发建设阶段。首先,重视生产空间“量”的扩张,推行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致力于花园式的生产与生活空间的塑造。其次,与硅谷、中关村建立多元互动关系,引进人才、技术、项目,促进城区“质”的提升。

(3)快速扩张阶段。城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企业采取与国际著名企业进行技术移转以及建立策略联盟的发展模式。其产业结构包括七类: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人工智能产业及应用、物联网产业及应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专项、高端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2.5.2 合作发展

加强官产学研合作,官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相应的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在官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中,各部门以其各自的比较优势参与合作,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只有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各司其职,找准定位,才能实现合作创新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

3 总结

本文首先通过对项目的介绍,从各方面对项目进行分析,确定创新城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然后根据项目总体规划,从四个角度确定项目规划目标,即产业、生态、空间、投融资规划目标,确定规划布局和规划体系。产业规划是规划的核心,文章通过确定功能分区和产业结构来确定产业规划,并从战略角度提出发展规划,从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理念出发为创新城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持。

参考文献:

1.孙睿 郑秀梅.四大未来科技城发展模式比较与优化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9.314(05)

2.曹琦.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功能建构及空间形态研究.湖南大学.2013

3.许强 范德虎.科技园区规划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北京规划建设.2014.01

4.蒋云生.新形势下科技园区规划理念及方法探讨.中国工程咨询.2012.12

5.刘云英 刘鑫.推进官产学研合作,增强济南市创新能力.科技信息.2006.12

6.汪娟.长沙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湖南大学.2013

7.王震.合肥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2015

8.朱萍萍.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9

9.殷加辉.沙坪坝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

10.陈海盛 楼国松 王岚.动态“钻石模型”视角下创新园区发展竞争力分析——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为例.经济界.2019.05

11.刘标.中关村专业科技园区的规划、开发与管理研究.清华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D+3I”五步构建企业战略规划全景模式研究
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实践
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规划及转型实践
合肥都市圈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总部经济导向的佛山西站高铁商圈战略规划研究
从“网红”到“网红经济”的跨越
电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对策探究
探析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战略规划 老总该如何自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