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租公寓进入瓶颈期,突破口在哪里?

2020-03-27李宇嘉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降低成本

李宇嘉

摘要:政策扶持、资本加持、投融活跃等多方红利消退,长租公寓进入到瓶颈期、平静期,部分企业开始退出或剥离,部分专项轻资产输出。同时,发展中的“痛点”也暴露无遗,表现在租金上涨但服务品质未提升,成熟稳定的盈利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未浮现出来。未来,长租公寓进入突破瓶颈期,一是要解决用地成本高的问题,闲置的商业办公、工业厂房,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迫在眉睫;二是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要赶快落地;三是要加快破除REITs发行的各种限制,促进社会资金投资住房租赁。最后,长租公寓行业要告别金融化、加杠杆的资本炒作,要回归房地产服务的本源,迎合“房住不炒”背景下快速崛起的租赁需求。

关键词:瓶颈期;租金上涨;居住体验;降低成本;公共配套;资本风口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01-0032-36 收稿日期:2019-09-15

正处内外交困的长租公寓,近期因为乐伽公寓停止运营,万科坦承长租公寓出现亏损,开发商系部分开始剥离长租业务、创业系转向轻资产运作,多数平台房源扩张步伐放缓甚至收缩,政策也告别了从上到下的多方扶持等,而让前景更蒙上一层阴影。2019年,长租公寓行业继续处于前期过热后的平静期、整顿期。目前,长租公寓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租金提高了,但服务和体验并未跟上;二是成熟稳定的盈利模式未浮现出来。未来,长租公寓行业可持续发展,还得从源头上降成本、补管理的短板。降成本,就是闲置的商业办公、工业厂房,集体建设用地等如何有效利用,这是探索盈利、可持续运营模式的关键;补上管理短板,就是顺应包括租赁、二手房交易等在内的存量时代到来,各地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应调整趋势并转向存量监管。租赁秩序不稳定,根本上是因为政府监管不到位。

1 长租公寓进入平静期、整顿期

进入2019年,对长租公寓而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政策导向从不间断的扶持政策,转向稳定和规范。这是因为,2018年以来,租赁市场出现了很多乱象,比如有的长租公寓平台“跑路”、爆雷、质量问题(甲醛房)、秩序问题(炒租金、针孔摄像头等)、金融风险问题(租金贷)。据统计,近一年来有20多家长租公寓公司资金链断裂或跑路。

其次,长租公寓市场也开始从过热转向平静。2016年以来,由于国家及各地扶持租赁的政策红利不断,加上“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风口”正旺,住房租赁备受资本青睐。2017-2018年,各类机构大举进入租赁市场,开发商、创业系、中介、酒店等四大主体系列“收房拿地”的力度很大,导致租金明显上涨。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18年年中机构房源扩张最快的时候,热点一二线城市租金同比上涨10%左右,部分城市同比涨幅超过20%。

进入2019年,租赁机构前期扩张的房源开始投放市场。同时,2018年以来国家强调要建立两个住房体系(市场+保障),政府公共租赁住房也开始发力。加上近年来楼市火热,商品房、各类公寓(商住房和“类住宅”)也大量投入租赁市场。于是,租金趋于稳定甚至下降。今年7月,一线城市租金很稳定,深圳北京同比仅上涨1%,而热点二线城市租金普遍下跌3%左右。

再次,长租公寓平台告别快速扩张,进入重构期。近年来,开发商TOP100有30%进入租赁市场,TOP50有一半进入租赁市场,房源扩张计划都很宏伟,多数计划到2020年实现在管房源套数“10万+”,有的甚至提出20万间收储房源(旭辉,2016-2020年)、45万套(万科,2016-2018)、100万套(碧桂园,到2020年)。但现在来看,前期政策红利的边际效应减弱,在打击“炒房租”、建立指导租金等措施下,政策转向对行业整顿。同时,租金上涨减缓,公租房及人才租赁分流需求,叠加资本不再大举投入,长租公寓平台也开始分化和重组。

一是开发商系部分企业剥离租赁业务,而未提出剥离的,也停止了扩储房源。比如,万科无限期停止“万村计划”,远洋地产和朗诗地产明确表示,2019年内剥离长租公寓。二是中介系从重资产持有运营转向轻资产管理输出。比如,笔者调研的世联红璞公寓,作为中介系最大的租赁平台,红璞2017年房源收储达到10万套,2020年计划达到50万-60万间。但现在,红璞在珠三角多数城市,已停止房源扩张,转向输出租赁管理的轻资产业务。同样,最会讲情怀故事的创业系(YOU+、魔方公寓等),开始“避实就虚”,也开始转型为轻资产运营商,并将重点放在租房客户的社群文化、运营管理等附加值服务上。三是行业并购重组开启。今年上半年,蛋壳公寓、湾流国际社区、麦悦等品牌公寓都有收购行为。未来,兼并收购的趋势不改,头部企业的经营优势已开始显现。8月,我爱我家、龙湖集团相继发布年中财报。财报显示,我爱我家旗下“相寓”实现初步盈利,平均出租率达到94.7%,空置率为9.7天,当前在管套数达到29.24万;而龙湖集团旗下长租公寓品牌冠寓,2019年上半年实现收入达到4.3亿元,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收入4.25亿元。

2 长租公寓发展面临两个“痛点”

目前,长租公寓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长租公寓普遍抬升了租金,但服务和用户体验并未同步升级,反而爆发出一系列问题。根据调研,长租公寓对房源区位要求高(一般要在中心区或地铁站点),收房成本高,贴着市场租金走,部分公司为扩大市场份额,甚至高于市场租金收房(如近期爆雷的乐伽公寓)。同时,收房后装修升级、管理运营和IT办公等方面,投入资金也很大。因此,长租公寓的租金一般要比周围散租房源高出10%-20%,有的甚至高出50%。但是,长租公寓并未体现出其标榜的客户体验和人性化服务标签。

2018年全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共受理长租公寓类相关投诉3167件,同比增长2.2倍。投诉最为集中的就是资金问题,违反押金退还约定、误导租客向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极易造成租客面临个人资金或征信风险。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短租公寓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目前,80%的长租品牌都在做中端市场,竞争白炽化。虽然有不少房企开始布局高端长租公寓,但与真正的高端服务式公寓相比,大多数房企做的高端公寓,其实是介于白领公寓和高端服务式公寓之间的折中产品。

根据笔者调研,品牌长租公寓的软硬件设施较同类型商品房确实有改善。比如,有的配置了健身房、书店、咖啡店、自助厨房、社交区等;有的提供24小时送餐,随叫随到的贴身管家,快递收发服务等。集中式长租公寓小区,环境也确实改善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硬伤”。比如,重形式不重服务,图片与实物差距大,公共设施不够齐备,且损坏常态化,维修也不到位,保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室内生活设施老化等,甚至存在乱收水电费的情况。笔者碰到的一个案例是,马桶等室内设施出现损坏,居然没有规则判别是自然损坏还是租客所为,维修费租客买单还是平台负责。特别是,有的长租公寓停留在“二房东”基础上。从根本上讲,长租公寓这个住宅的细分行业,还处在粗放发展阶段,行业管理标准还未形成。

长租公寓行业存在的第二个大问题是,尽管多方政策扶持,业内也积极探索,现在开始孵化龙头企业,但仍未像衣食住行中的其他领域(比如出行、餐饮、购物等)一样,出现大家认可的行业稳定成熟的盈利模式、可持续发展路径。根据南方日报对广州市房地产租赁协会的调研,扣除拿房成本(占比均超过60%),裝修成本(占比约10%-20%),税收成本(占比10%-20%,包括增值税、租赁综合税等),多数长租公寓企业反映其严格规范经营下,利润率低至3%-4%,比一般的银行理财收益还要低,出租率低于90%时,还会亏损。

目前,租赁市场和长租公寓发展,无论是政策体系、行业管理、企业运营等,都已经到了瓶颈期。笔者认为,随着“一个定位(房住不炒)、两个体系(市场+保障)”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租购并举”住房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房价快速上涨将成为历史。当房价上涨预期减缓了,租房的人口自然会增加(大家不用急着买房了)。另外,未来人口将向大都市和城市圈迁徙,特别是90后、00后等新生代进入社会,高房价下住房租赁需求必然会迅速崛起。长租公寓能提供稳定、标准的服务,会像发达国家一样,占市场30%的份额(目前不到10%)。

3 降成本、补“管理短板”是两个突破路径

6月份,新华网与长租平台自如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租住生活蓝皮书》显示,到2021年,各城市长租公寓占比将有2-5倍的增幅,北京、上海、深圳3个城市机构化占比将达到甚至突破30%,即未来每3个租客中将有1个是与长租公寓直接签约,机构化长租将成为越来越多租赁人群的选择。但是,再宏伟的目标,还有待改革层面的突破。目前,关键是要解决长租公寓发展的痛点。解决盈利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源头上降成本、补管理上的短板。

国家已经明确规定,闲置的商业办公、工业厂房,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用来建设租赁住房。这部分土地和房源的成本最低、区位优势也比较突出,这也是长租公寓告别“靠差价、涨租金、打隔断”等传统渠道盈利模式,解决盈利难、不可持续的重要突破口。但根据笔者调研,上述存量盘活的路径,存在几大难题,一是改造涉及到规划调整。根据国家的政策,存量改造的前提是要符合规划,规划调整涉及到用地主体的意愿,公共配套落地等。但不管是用地主体的意愿,还是公共配套落地,都存在很多障碍,比如用地主体希望发展商品房,不希望搞租赁;比如,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根本无法落地,或者落地的资金解决不了。对于这个问题,如何建立长租公寓与原用地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政府如何在规划和配套上给予扶持,这是最关键的。二是消防“难过关”的问题。住宅的消防要求,比商业办公和工业厂房的消防要求高很多,除了拆除重建(按住宅标准重建),存量盘活难以得到消防部门的认可。笔者调研了部分类似长租公寓项目,管理人员均表示消防是最大阻碍之一。

目前,有的城市的做法是,以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势变相解决,或邀请消防部门一起来参与改造和设计。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从上到下建立存量改造的相关标准,特别是规划调整、配套落地、消防验收等关键节点,并要求各地在租赁发展规划中,明确此类问题解决的政策保障、相关部门的职责。另外,长租公寓租用的土地或房屋,并不是金融部门认可的物权,抵押融资存在障碍。修订相关规章,赋予租赁物权,也是解决长租公寓企业诉求的一个方面;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考虑新市民、外来务工人员、青年群体,热点城市租赁占比50%左右,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超过60%。因此,住建部门的职责应调整,转向包括租赁、二手房交易等在内的存量监管上。租赁秩序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地方政府监管缺位、失位、不到位,这也应该是地方主体责任的一部分。

4 鼓励REITs发展,助推租赁投资活跃

房地产属于重资产、资金密集型,现金流回笼周期长,尤其是租赁这类长期持有型物业,现金流“投入-产出”期限错配严重,这是制约市场机构投资租赁的最大障碍。REITs 具有解锁效应,通过发行基于住房租金、物业增值的受益凭证,将租赁资产打包出售给投资者,包括地产商在内的投资机构,获得了资金补充现金流。同时,住房租赁项目投资周期长、需求大,必须拓展多元融资渠道,以REITs对接资本市场,可疏通投资和退出,循环补充新的投资资金介入。

更重要的是,REITs运营模式能够盘活存量物业,提升物业价值。住房租赁供给的主体是存量物业,既包括存量商品租赁住房、公租房,也包括盘活低效空间,比如旧改、存量工商业办公“改租赁”。REITs发起人会聘请受托机构和专业的物业管理机构,后者基于物业租金最大化和物业增值最大化,对REITs底层产品——租赁住房开展社区物业服务,配套的非住宅物业招商或运营,公共设施维护和更新(加装电梯或养老设施),智能化升级以及衍生服务(如社区教育等)。这是解决我国当前住房租赁投资吸引力低、供给渠道匮乏的关键。

根据Wind数据,自2014年中信启航REITs推出首单产品以来,目前全国也只发行了30多单,总额不到1000亿元。目前,国内REITs发展,一是以证券投资基金为载体(主要是私募基金),通过投资不动产或不动产项目股权,发行基金份额;二是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载体,以证券化方式,通过结构化设计持有不动产权益或相应租金请求权,间接达到开展REITs的目的。因此,我国目前REITs仍以私募为主,并界定投资人范围,或有到期回购、限定规模约束,或多重税负和收益形式(区分优先和劣后)等问题,严格讲属于“类REITs”,规模和参与投资有限。

目前,REITs发行,有很多限制。比如,《公司法》《证券法》没有认定REITs是证券品种;《基金法》禁止公募基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或不动产;《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对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投资不动产金融产品或有禁止性规定、或有限制、或有投资比例规定。因此,建议修订《证券法》,将REITs作为与股票、债券等传统证券一样,并列的新设券种,并在沪深证券交易所试点,或作为科创板推进注册制的改革试点内容;允许在沪深证券交易所试点公募基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或REITs等不动产金融产品;取消或扩大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等投资REITs等不动产金融产品的禁止或限制性规定、提高投资比例,并在沪深试点。

5 长租公寓发展,要回归核心基础

长租公寓的核心就是房地产业务,而不是借“分享经济”、创投风潮来骗钱,需要“投融管服”(投资、融资、管理、服务)完整的循环链条。国有企业低价拿地,品牌开发商专业造房,长租公寓优质运营,个人或房产中介选择平台来租房,政府做好行业监管,这就是各方角色最好的分配。作为美国最大的集中式长租公寓公司代表,EQR(EquityResidential)的年报长达150页左右,每年的报告都会在第一部分,用大量的篇幅,反复强调自己在服务品质、租客互动、IT技术等等方面,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方面的努力和创新。随着“房住不炒”落地,房价快速上涨将成为历史,加上都市圈快速崛起,租房人群将快速增长。

同时,随着新兴群体进入职场,成熟的、高薪的、单身主义者和丁克族们的数量变得足够多,优质需求将崛起,长租公寓市场爆发真正来临。同时,市场对长租公寓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的需求是主导的,但这恰恰是目前多数长租公寓所欠缺的,也就是需求买不到合适的服务。因此,长租公寓要告别金融化、杠杆化,告别资本风口和分享经济下的过度炒作,回归到房地产服务。它不仅包括优质的用户体验,齐备的物业管理,及时的故障报修,还包括“租购同享”“租购同权”,让租房享受到的服务,与买房不断趋同,这才能促进租赁壮大。

猜你喜欢

降低成本
盾构法施工成本核算及降低成本策略浅析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航天器设计如何降低成本
“企业打印管理服务” 助力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推广硼酸盐添加剂加快润滑油剂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