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思考
——以江苏省泗洪县为视角

2020-03-27赵建亚张海英

上海农村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体经营农产品

■ 赵建亚 张海英

泗洪县地处江苏省中西部,总耕地面积约200万亩,已形成优质稻米、绿色果蔬、高效水产、生态畜禽四大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该县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省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县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已连续4年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评价工作中获第一等次。2019年10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以工作简报形式介绍了泗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验。

一、泗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一)追溯体系基础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确定追溯对象。全县“二品一标”企业和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追溯范畴,做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对符合监管要求的收储运企业、农资经营店、种养基地全部建立电子档案,规范经营标准,履行质量安全承诺,促进追溯体系构建。二是健全追溯监管队伍。在“三定一考核”(定监管对象、定监管人员、定监管任务和工作业绩考核)框架下,配齐追溯管理队伍,全县25个乡镇(街道)配有追溯监(协)管员229名。三是建立工作协作机制。成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承担追溯体系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将追溯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保证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二)追溯体系运行制度不断优化

一方面加强与市场监督等部门衔接,建立主体管理、包装标识、追溯赋码、索证索票、市场准入等基本制度,提高销售者“赋码”上市的自觉性,发挥采购者索“赋码”的主动性,实现以查验追溯码为主要入市门槛的倒逼机制。另一方面将追溯融入农业重要事项,在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展会参与中作为重要的筛选条件,去挖掘、推广、宣传、展示可追溯产品。近两年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单位25家,建立市级追溯管理试点单位9家。目前,全县被认定的“二品一标”农产品111个,覆盖蔬果、水产、米面、禽业等8大类,其中绿色农产品97个,有机农产品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

(三)追溯平台应用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推动县域经营主体追溯平台与省、国家平台对接。在全省率先将“产地准出合格证码”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码”进行“二码合一”,建立“二码合一”标准化追溯示范企业11家,引领农产品追溯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选择水果、蔬菜、食用菌开展追溯管理示范点探索,促进以产地准出证明为起点、以农产品包装标识为载体的追溯平台应用推广,所有乡镇(街道)均应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新系统,推动“二品一标”单位和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进入省级和国家追溯系统。三是有力传播追溯知识和追溯理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协)管员、执法机构业务人员年培训在24课时以上,对农产品经营主体开展16课时以上的追溯平台学习培训。同时建立追溯“红名单”“黑名单”制度,提升企业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追溯、使用追溯、支持追溯的良好氛围。当前,全县已有156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平台管理,可追溯农产品207个。

(四)追溯与标准化生产互促共进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监控,大力推广“标准化+”现代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制定企业或行业标准,通过内部追溯系统或地方追溯平台记录产地环境、用药施肥、监测检测和产品加工等过程信息,从根本上杜绝使用禁用农药、“瘦肉精”等违规药物。全县建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二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40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产地面积120.6万亩,占比规模总量居全省前列。三年来,通过国家、省、市级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区认定项目1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市级7个。加强对药物残留和饲料的专项整治,健全农产品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企业内检员制度,推动基层技术指导、巡查检查“二合一”。对标准化生产主体监管工作实现五个全覆盖,即主体责任告知率100%,标准化技术普及率100%,巡查督查覆盖率100%,上市前农产品抽检率100%,产品可追溯率100%。

(五)追溯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县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建立追溯与项目扶持挂钩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每年投入追溯体系建设的省县两级财政资金在400万元以上。二是积极构建信用体系。全县1200多家重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实现信用档案全覆盖,增强守法诚信经营。三是织密一张监管网。按照网格化模式,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织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产品安全监管追溯网。四是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管控。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316个,对县内农资经营门店全部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实现监管全覆盖;保持农资打假高压态势,实现农药投入品现场检查率100%,上级督办案件查处率100%,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和反馈率100%,重大案件查处率100%。

二、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瓶颈

(一)追溯管理缺乏强制性法规

当前实施追溯管理主要是市场行为,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面没有硬性规定,比如“怎样的农产品才是符合要求的”“事故出现后责任如何认定”以及农产品检测费用的承担方式等存在不得当、不具体问题。相关执法部门由于缺乏法规依据,对追溯管理存在缺陷的经营主体查处力度不够。

(二)追溯平台运行成本较高

从泗洪县追溯试点情况来看,选择追溯管理会增加主体经营成本,主要包括配备相应的信息传递硬件及软件、生产经营人员培训、采集信息、制作使用追溯标签、数据真实性审核等。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部分消费者对农产品追溯持怀疑态度,追溯产品还难以体现出市场价值,参与企业在增加成本后很难获取相应的回报。这样就阻碍了追溯体系建设。

(三)追溯进展存在两大不平衡

一方面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能够较好参与追溯系统建设的试点单位都一般是有基地、有资金、有人员、有销路的企业,且产品(比如猕猴桃、葡萄等)便于追溯,但对于生产分散、种类繁琐、投入品更新快、管理粗放的经营主体实施追溯过程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也不平衡。追溯管理主要目的之一是引导消费者根据追溯信息选择市场产品,但由于泗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大多消费者并没有把是否实行追溯作为选购产品的重要因素,不愿意购买价格高出一截的可追溯农产品。这也妨碍了全面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的进程。

(四)追溯信息有待实现共享

不同追溯平台信息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从横向角度看,当前泗洪县农产品追溯建立了种植业、畜牧业及渔业等不同行业追溯管理平台,但这些信息局限行业内部,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难以全面掌握,行业信息并未实现有效连通。从纵向角度看,农产品供应链条涉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农业部门建立的生产追溯体系和市场监督、商务部门建立的流通追溯体系也未实现信息共享,造成追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断链,降低了信息利用价值。

三、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追溯管理地方性法规

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相关法规没有出台情况下,县域职能部门之间可以制定农产品追溯管理地方性法规,建立较为完善实用的主体管理、包装标识、追溯赋码等基本的追溯管理机制与框架,填补追溯体系建设的法律空白,促进和规范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行为。

(二)加大扶持与推介力度

一是加强项目支持,与市场监督、财政等相关部门协调,合力增强对生产经营主体追溯装备配置、信息采集和标识使用等补贴力度。二是既要培养一批能够准确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管理人才队伍,又要形成一批能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借助区域性农博会、推介会等,推动追溯产品进入大型商超、电商,推动追溯产品产销对接、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经营主体参与追溯的积极性。

(三)科学引导公众安全消费意识

政府部门要多关注追溯管理体系的推广和宣传,科学引导消费者认识和了解追溯标识码,掌握追溯标识码使用方法,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和对追溯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同时要督促指导追溯主体,在包装标识上主动宣传追溯工作,把追溯相关信息放到农产品包装的醒目位置,促进消费者主动参与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四)实现追溯信息共享

推进省级追溯平台与国家追溯平台对接融合,推进本地现有的追溯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实现统一平台入口、统一主体登录管理、统一追溯标识、减少重复操作,推进追溯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督促经营主体及时、准确上传生产信息,并作为法定的责任来完成,确保上报的数据连续、完整、快速、便捷。

(五)着力扩增追溯覆盖面

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需循序推进。县域政府和职能部门应优先选择具有地域代表性、生产相对集中、适宜包装的农产品作为发展对象,通过以点带面,结合追溯体系要求打造优质农业生产基地。在追溯形式、追溯平台、追溯内容上不搞一刀切,同时努力创新追溯动力机制,通过政策扶持不断解决各类主体的追溯基础条件差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扩增追溯覆盖面,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平。□

猜你喜欢

主体经营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论碳审计主体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何谓“主体间性”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