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样方式对柴油机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

2020-03-27许小华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负荷排气贡献

许小华 张 涛

(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上海 201804 2-堀场(中国)贸易有限公司)

引言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我国汽车保有量飞速攀升。尽管柴油车的保有量占汽车总保有量的比例不高,但却是汽车最主要的NOx和PM 排放源[1],控制柴油车特别是重型柴油车排放意义重大。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高要求的发动机排放标准。欧洲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已经从欧V 过渡到了欧VI 标准,中国也在推行《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新的排放标准大大加严了主要排放物的限值要求[2]。在如此低的排放限值下,测试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也更加重要。重型柴油机欧VI 及国六排放标准都推荐采用全流稀释下的排放测试,但其布置受限且成本较高,尽管能够采用成本较低的部分流稀释,但成本依然较高。

随着排放法规执行时间的临近,各大整车、整机以及后处理厂家,都在开展国六相关排放控制技术的开发、标定和验证等工作。为了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成本,都迫切希望能在台架上进行直采的低成本技术方案[3]。

本文则基于某轻型柴油机,开展了基于全流稀释和直采2 种手段下的ESC、ETC 排放测试,来研究直采与全流稀释采样对柴油机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

1 试验设备及方法

试验发动机为某轻型增压中冷直列四缸柴油发动机,其主要参数如表1 所示。

所采用的排放采样系统分别为HORIBA 公司生产的HORIBA-CVS-HDD 全流稀释采样系统布置示意图如图1 所示,HORIBA-MDLT-MEXA2300SPCS直接采样系统布置示意图如图2 所示。

表1 试验发动机主要参数

测试工况为ESC 循环和ETC 循环工况。其中ESC 循环下工况点分布及加权比如图3 所示,ETC循环工况点转速及转矩分布如图4 所示。平均功率为34.25 kW。

图1 HORIBA-CVS-HDD 全流稀释采样系统布置示意图

图2 HORIBA-MDLT-MEXA2300SPCS 直接采样系统布置示意图

图3 发动机ESC 循环工况点分布及占比

图4 ETC 循环目标转速和转矩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ESC 循环测试结果对比

ESC 循环排放测试结果对比如表2 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直采下相对稀采下ESC 循环排放测试结果有所差异,其中直采下CO2排放和NOx排放相对稀采下都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2.6%和8.6%,而直采下CO 排放相对稀采下却有所减少,减少27.7%。

表2 ESC 循环排放测试结果对比

图5 所示为各工况点直采下和稀采下NOx排放速率对比。从图5 中可以看出,相同转速下,NOx排放随着负荷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负荷越高,燃烧温度越高,热力型NOx也较高,其中在B 转速的100%负荷,稀采下NOx排放速率高达676 g/h,直采下高达736 g/h。

直采下,ESC 循环的各工况下NOx排放速率都有所增加,但在高负荷时更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发动机排温较高,排气中NOx也较高,而法规推荐的稀采模拟了烟气在大气中的扩散过程,使用空气对排气进行冷却,排气温度明显降低[4-5],热力型NOx生成反应向着放热的逆反应过程进行,导致稀释后NOx排放减少。而在大负荷时,稀释带来的冷却效应更明显,因此NOx排放降低得更明显。

最终,ESC 循环下各个工况点对直采下NOx排放较高的贡献比如图6 所示。从图6 中可以看出,A转速、B 转速和C 转速下的中高负荷贡献比较高,其中B 转速的100%负荷贡献比多达18%,A 转速和C转速下100%负荷贡献比也多达15%,而怠速和各转速下的25%负荷占比较低,只有约1%~3%。

图5 不同转速负荷下NOx排放对比

图6 直采下NOx排放相对稀采下对ESC 循环排放偏差贡献比

图7 所示为各工况点直采下和稀采下CO 排放速率对比。从图7 中可以看出随着负荷的增加,CO排放呈增加趋势,而随着转速的增加,CO 也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负荷的增加,空燃比降低,高温缺氧区域增加,而随着转速的增加,反应时间变短,都恶化了燃烧过程,CO 排放增加。

图7 不同转速负荷下CO 排放对比

直采下,ESC 循环的各工况下CO 排放速率都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稀释后,排气中氧含量增加,排温降低,CO 向着氧化的正向放热反应进行引起的。

图8 直采下CO 排放相对稀采下对ESC 循环排放偏差贡献比

最终,ESC 循环下各工况点对直采下CO 排放较高的贡献比如图8 所示。从图8 中可见,B 转速中低负荷的贡献比较高,中低负荷下贡献比多达10%~13%。A 转速的高负荷和低负荷贡献比也较高,其中100%负荷时,贡献比多达9%,25%负荷时多达7%。

2.2 ETC 循环测试结果对比

ETC 循环排放测试结果对比如表3 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直采下相对稀采下ETC 循环排放测试结果有所差异,其中直采下CO2排放和NOx排放相对稀采下都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2.8%和6.6%,而直采下CO 排放相对稀采下却有所减少,减少27.7%。

表3 ETC 循环排放对比

直采下和稀采下ETC 循环NOx排放和CO 排放规律与ESC 循环下规律基本相同。其中CO 排放减少幅度基本不变,这是因为B 转速等占比较高引起的。而NOx排放增加幅度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因为,ETC 循环下,NOx排放偏差贡献比较高的高速、高负荷所占比例较低引起的,如图9 所示。

图9 ETC 循环下工况点分布密度

图10 所示为直采下和稀采下ETC 循环瞬时NOx排放速率对比。图11 所示为直采下和稀采下ETC 循环瞬时CO 排放速率对比。

图10 直采和稀采下ETC 循环NOx排放对比

图11 直采和稀采下ETC 循环CO 排放对比

从图10 中可以看出直采下NOx排放在ETC 循环的开始阶段,与稀采测试结果基本相同,这主要是因为测试前期排气温度较低,稀释采样的冷却效应较小引起的。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排气温度升高,稀释采样的冷却效应增大,直采相对稀采就明显增加,且增加幅度在工况相对稳定的较高转速和较高负荷时更明显,而在工况切换较剧烈的工况相对不明显,这主要是工况稳定时对应的排气温度更改导致的。

从图11 中可以看出直采下CO 排放在ETC 循环各个时刻都相对稀采有所减少,且在ETC 循环的前期负荷相对较高时,CO 排放降低更明显,而在后期负荷相对较低时,CO 排放降低相对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高负荷时燃空比较大,低负荷时燃空比较小引起的,如图12 所示。

图12 稀释采样稀释比和绝对燃空比(燃料质量/(进气质量+稀释空气质量))对比

3 结论

1)直采下相对稀采下ESC 循环排放中,CO2排放和NOx排放都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2.6%和8.6%,而CO 排放却有所减少,减少了27.7%。

2)直采下相对稀采下ETC 循环排放测试结果有所差异,其中直采下CO2排放和NOx排放相对稀采下都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2.8%和6.6%,而直采下CO 排放相对稀采下却有所减少,减少了27.7%。

3)直采下相对稀采下NOx排放较高和CO 排放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直采没有稀采的模拟烟气在大气中的扩散过程带来的冷却扩散效应。而直采与稀采排放测试结果偏差的大小与发动机转速负荷相关。

猜你喜欢

高负荷排气贡献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煤化工空分高负荷工况下的运行优化与实践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乙烯装置增设甲烷氢压缩机解决甲烷收率高生产瓶颈
TDS高负荷场景特征分析与应用
9F级燃气轮机排气扩散段出口非金属膨胀节问题的分析与改造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新型排气热回收装置POWEREV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