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大力推进物流业发展
2020-03-27李立武
李立武
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湖南湘潭物流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呈现出稳中向好的物流业态势,为湘潭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发展现状
1.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越来越好
近年来,在拥有5005.8平方公里的土地和288.8万人的湘潭,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组成的颇具规模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了“零换乘”客运体系,布局了高效率的物流网络,打造了“高智慧”的信息平台。
(1)公路运输“交织成网”。2018年,湘潭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23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52.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京港澳、沪昆等7条高速公路穿过境内,通车总里程达283公里;G107、G320等5条普通国道通车总里程达307公里;S216等14条省道通车总里程683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661公里。2018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为57.45万辆,机动车驾驶员71.13万人。其中:营运车辆达4.58万辆,同比增长1.7%;汽车驾驶员63.77万人,增长5.3%,占机动车驾驶员的89.7%。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70.23亿吨公里,与2017年持平。
(2)铁路运输不断升级。2014年12月,沪昆高铁湘潭北站、韶山南站投入运行,湘潭迈入“高铁时代”。2016年12月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段建成投运,进一步加快长株潭融合步伐,提高长株潭综合交通枢纽地位。2018年,湘潭市铁路货运量830.47万吨,同比增长2.5%;客运量450.21万人,增长17.4%。
(3)水路运输“通江达海”。湘潭航道里程达260.25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9公里,全年通航179.25公里。2018年,水路货运量707.76万吨,同比增长3.1%;水路货物周转量25.37亿吨公里,增长5.0%。湘潭港全长42公里,全部为三级航道,港区岸线总长6200米。建成湘潭港九华港区等三个港区,共22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达2000吨。水运初步形成了干支直达、江海联运、水陆中转的发展新格局。201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643.63万吨,增长3.2%。
■ 澄明如玉 于怀/摄
2.物流业发展稳中向好
(1)社会物流总额稳步增长。近年来,全市物流需求系数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社会物流总额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8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463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6.3%。从社会物流总额构成来看:因湘潭是以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重镇,其份额最高的是工业品物流额,达3804.21亿元,增长10.6%,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82.0%,其占比较2017年提高2.8个百分点;第二位是进口货物物流额,为401.82亿元,下降18.5%,占比8.7%;第三位是农产品物流额,为369.12亿元,增长3.2%,占比8.0%。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额和再生资源物流额,分别为40.09亿元和18.43亿元,分别增长22.9%和1.5%,占比分别为0.9%和0.4%。
(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湘潭商贸物流业政策持续发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劲头不减,促使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2-2018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率分别为17.0%、16.8%、16.5%、15.5%、13.7%、13.3%和13.6%。2018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3.47亿元,同比增长6.9%,较2017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166.70亿元,增长3.5%,占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6.8%;保管费用65.33亿元,增长7.3%,占比22.3%;管理费用61.44亿元,增长16.6%,占比20.9%。这一方面反映出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显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全市仓库配备不尽合理。
(3)物流业收入实现平稳增长。2018年,全市物流企业实现总收入299.22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比2017年提高14.2个百分点。从物流企业总收入构成来看: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业,实现收入179.84亿元,增长29.5%,占物流企业总收入的比重为60.2%;从批发业来看,实现收入35.38亿元,增长2.9%,占比11.8%。从装卸搬运和仓储来看业,实现收入27.60亿元,增长105.4%,占比9.2%;其他行业占比均在10%以下,分别是水上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邮政业、零售业以及包装服务业。
(4)物流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加大。2018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84.39亿元,同比增长6.7%。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5%,比2017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5%。从物流业增加值构成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3.46亿元,增长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8%;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8.41亿元,增长2.9%,占比31.7%;其他行业物流实现增加值52.52亿元,增长10.4%,占比28.5%。
(5)规模以上物流业企业运行稳定,税收回落明显。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26家。拥有资产总计56.69亿元,户均2.1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3.68亿元,增长33.0%,较2017年同期提高9.6个百分点。实缴税金及附加0.15亿元,下降16.7%;应交增值税0.39亿元,下降25.0%。从业人员数达7910人,户均304人。
制约与瓶颈
1.物流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
目前,湘潭物流企业规模小,缺少大型企业,全部属于中小微企业,且道路运输业占物流企业的50%以上,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营业成本高、效率低、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诚信、标准、人才、安全和环保等软实力不强的问题,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26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亏损企业为9家,亏损面达34.6%,亏损企业亏损2.61亿元。
2.物流重点项目减少,落地见效慢
2018年,从全年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128个项目中,涉及物流业发展的项目有25个,占比19.5%,比2017年同期减少2.0个百分点。义乌小商品城物流中心、长株潭中央仓储物流园、天易示范区物流园市政工程项目、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段(昭山站、荷塘站)站场等计划投资超过10亿元及以上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经济效用的发挥。
对策及建议
1.坚持科学规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紧跟政策,科学规划。近年来,我国已经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这是全国物流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标志。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改委《湖南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文件,湖南将强化服务功能,降低物流业运营成本;加强载体支撑,提高物流体系进行效率;促进联动融合,增强物流协同服务能力;完善体系建设,引导物流业集约化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湘潭必须抢抓机遇,科学合理、高标准编制好《湘潭市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9-2025年)》,围绕全国和全省物流业发展政策,争取更多的立项,打造中部地区物流发展新高地。
(2)加快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借鉴发达城市的经验,重点支持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以及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步伐。
2.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传统物流业向“互联网+”转型
传统的区位优势已不再是一个地区经济开发和物流业发展的唯一环境因素,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高度融合下,专业化要素已成为一个地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互联网+物流”的结合已多点开花,通过资源整合不仅开启了这个传统行业的新变革,更可能扭转物流费用高、效率低的传统局面。建议大力支持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设备,提高物流通行能力与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努力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支持物流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扶持物流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运行,提高物流行业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3.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科学引导物流企业加快发展。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科学规划,把现代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好、维护好。引导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等中小微型物流企业整合功能,集聚发展,加快由过去传统单一型物流企业向现代复合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大型物流企业科学培育、拓展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支持大型企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