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衡水“四上”企业发展情况探析

2020-03-27陈学忠卢林飞

中国国情国力 2020年3期
关键词:衡水市全市企业

陈学忠 卢林飞

“四上”企业①既是统计联网直报的源头和基础,又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其规模、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核心产业及主体产业的结构布局。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四上”企业总量持续增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重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

发展现状

1.“四上”企业有力支撑,全市经济蓬勃向好

2018年,衡水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55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7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39.3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718.9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9%、41.0%和46.1%。全市共有“四上”企业1852家,较2017年减少285家(不含个体户数量,见表1)。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稳发展。2013-2018年,衡水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2.1%、9%、5%、5.3%、5%和5.5%;衡水市规上工业企业规模分别为950家、1181家、1172家、1185家、1166家和1004家,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后,2017-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下降。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7.6亿元,同比增长5.8%;发生主营业务成本983.5亿元,同比增长5.8%。从经济类型看,全市国有企业同比增长10.3%,集体企业下降32.4%,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8.7%。

(2)建筑业企业有所减少。截至2018年末,全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达169家,较2017年(172家)减少3家,下降1.7%。

(3)房地产企业投资额稳步增长。2018年,全市173家房地产企业共开发房地产项目224个,商品房销售面积434.1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投资237.5亿元,同比增长19.2%。

(4)批零住餐单位营业额增长迅速。2018年,限上批发业单位共有136家,实现销售(营业)额271.2亿元,同比增长6.1%;限上零售业单位共有163家,实现销售(营业)额150.5亿元,同比增长8.2%;限上住宿业单位共有26家,实现销售(营业)额3.8亿元,同比增长6.4%;限上餐饮业单位共有14家,实现销售(营业)额6.9亿元,同比增长10.3%。

(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持续增加。2018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量为167家,较2017年(199家)减少32家。实现增加值386.04元,比2017年增长12.8%,实现营业收入65.2亿元。分行业看,文化艺术业、其他服务业(主要是家政服务)、公共设施管理业发展较好,同比增长51.3%、44.7%和36.6%。

2.积极调整产业布局,结构转型发展取得成效

2018年,衡水市第二产业“四上”企业1173家,占“四上”企业58.7%;第三产业共有“四上”单位824家,占比41.3%(见表1)。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市“四上”企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资源型和传统型企业规模下降较快,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明显提升,既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从总体上看,调结构、稳增长政策在持续发酵,稳步发挥作用。

表1 全市分行业“四上”企业(个体)入统情况

3.不均衡问题凸显,二三产占比下降

(1)“四上”企业区域内发展不均衡。2018年末,全市各县(市)区“四上”企业数量差距较大,企业数最多的桃城区有299家,武邑县只有87家(因工业新区和滨湖新区行政划分时间晚,暂不与其他县(市)区排名),相差3.4倍。在“四上”企业数量变动方面,各县(市)区增少降多,阜城县的“四上”企业数量减少了47家,降幅达到31.1%(见表2)。

(2)二三产企业数量减少。2018年衡水市“四上”工业企业1004家,较2017年减少162家;建筑业企业169家,较2017年减少3家。第二产业的发展呈下降趋势。2017年末,衡水市第三产业共有“四上”企业983家,占比 42.4%。2018年末,衡水市第三产业共有“四上”企业824家,占比41.3%。单位数量和占比均有减少。2018年批发、零售、住宿及餐饮行业“四上”企业和个体数量与2017年相比,减少95家;服务业相比2017年减少32家(见表1)。

表2 全市分地区“四上”企业入统情况

制约因素

1.市场因素

(1)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低。根据衡水市企业名录库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市法人单位数为81402家,其中1852家为“四上”企业,仅占2.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住宿餐饮企业,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75%、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3.16%、占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21.36%、占全部批发零售企业的1.25%、占全部住宿餐饮企业的4.35%。全市“四上”企业无论从行业上还是地理分布上,都十分零散,没有形成由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各个企业间彼此独立,从原材料的购进、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到产品的运输销售,都没有享受到产业集群带来的好处。

(2)在库“四上”企业退出数量偏多。受国内经济不稳定性、市场竞争白热化及政策性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全市因效益下滑、破产和停业等原因退出的“四上”企业达285家。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的实施,全市经济发展将进一步表现出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增速趋向潜在水平的“新常态”,企业破产注销的趋势还将继续。

2.管理因素

(1)部门信息共享渠道不够畅通。目前,全市各部门均有自己的一套企业登记信息库,如税务部门的税源库、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企业商事登记库、统计部门的企业名录库等,各部门之间未能有效发挥定期沟通机制效用,导致个别达到“四上”统计标准的企业未能及时被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围。

(2)企业申报“四上”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入库没有奖励措施,而且企业入库后还要增加一定的工作任务和管理成本,导致企业对申报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达到“四上”标准的个体户出于多方面考虑,不愿转为企业法人,还有部分原“四上”企业为规避税收转为个体户。

(3)有关部门及县(市)区挖潜培育工作有待加强。一是有关部门对刚够入库条件,稳定性差、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报表难以上报,对经济贡献小的企业采取直接放弃态度。二是一些商贸企业注册后,一年只有一、二批较大订单,有单位无门面,给管理部门走访增加了难度。三是部分松散性管理的服务业企业,各方按照合同的约定相互协作,但各自独立经营,财务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将其纳入名库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策与建议

1.打造政务平台,为“四上”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针对目前衡水市“四上”单位小微企业多、占法人企业比重低的实情,要加快转变政府部门职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和服务环境入手,促进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企业注重发展规划研究,着眼国际国内市场、立足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新跨越。二是搭建企业与专家、学者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创新、做实业的企业家队伍。三是打造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联系,积极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合作,为企业提供行业先进技术、核心技术支持。四是打造市场拓展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参加各类产品技术展览、展会和合作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外部市场。五是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合作,为企业提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融资与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服务。

■ 衡峰秋早 于怀/摄

2.加快转型步伐,优化产业结构

在优化“四上”企业产业结构方面,要着力调结构、促转型,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产业向高精尖、集约型、外向型迈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一是去产能、降成本,多措并举整合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资源,化解落后产能,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引进数字化、智能化等对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装备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引领全市装备制造、铜精深加工、电子设备和仪表等产业发展壮大。二是着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业”,鼓励传统制造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运用有效研发资源,实现企业自身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三是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四是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制定适应本地发展的政策,扶植物流、仓储、旅游和文化等行业,挖掘衡水市人文资源,打造具有衡水特色的第三产业集群。

3.紧盯产业发展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降低产业对资源型城市依赖方面,要紧紧围绕提升中高端加工、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一总体目标,强化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战略,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按照行业分类,明确全市的主导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制定鼓励发展产业目录,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制定产业负面清单,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为高端产业发展腾退空间。三是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把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四是政府、行业协会发挥自身力量,携手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多层次共性技术创新及服务主体,形成完整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通过整合资源进行重点技术突破,减少技术研发风险和不确定性,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

4.创新思路措施,破解企业要素制约

一是加强金融创新。加大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优势企业、重大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健全完善对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的考核制度,根据各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情况分配财政性存款。推动财政投入以贴息、奖励等方式,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推动银行主动提升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意识,开发适合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项目,支持企业以抵押仓储货单、存货、商标权、专利权及土地承包权等形式的动产及权利取得贷款。二是加强煤、电、气、运等生产要素的科学调度、综合协调。重点保障已纳入“四上企业”培育范围的企业的配套设施建设,让有限的要素资源,发挥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5.强化部门联动,确保“四上”企业“应统尽统”

一是出台关于促进“四上”企业发展的文件,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强化措施,确保“四上”企业“应统尽统”。二是加强统计、税务、住建与商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分行业、分区域归纳整理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投产、纳税额较大及新注册企业单位信息,全面掌握达到或有望达到“四上”标准的新开业和成长型企业单位信息,建立“准四上”库。三是对外来还未在衡水市落地注册为法人的建筑业及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关部门要帮助其尽快完成注册,达到联网直报的入统要求,促进全市建筑业及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四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注册登记时,要加强引导,将规模较大的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营业执照注册成法人单位,将规模较大的个体户转为法人企业。

注释:

①“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猜你喜欢

衡水市全市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衡水市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衡水市
衡水市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