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观启示
2020-03-26潘石杰
潘石杰
摘 要: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认为,虽然英语和汉语词汇形式不同,但是它们相连的是同一个客观存在的概念系统;对于词汇的学习和记忆方法侧重发现和挖掘英语词汇知识本身的现象和特点,从而忽略学习者具身体验的认知规律及学习者个体认知的差异。本文通过引入认知语言学的具身体验及概念化的理论观点,揭示词汇学习过程的普遍认知规律,并提出如何在教学中利用认知规律展开词汇习得。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具身认知 概念化
1.引言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基于结构主义语言学,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形式的异同预测和解释外语学习的困难,通过模仿、重复,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Johnson,2004)。一个普遍现象是将语言当作孤立教词,缺乏真实的生活语境。即使有少量的语境教学,也是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脱离学习者的实际生活。导致的结果是机械地、被动地、孤立地记忆词汇,学习者极少将学习的英语词汇和表达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最常听到的批评是“费时低效”“高投入、低产出”“哑巴英语”等(李岚清,1996;戴炜栋,2001;蔡基刚,2012)。文秋芳指出,我国外语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学用分离”,用西方术语,就是“输入与产出的分离”(2018)。笔者曾让大一的学生翻译一个生活中的常见句:
(1)“王老师生病了,李老师今天代替她上课。”
“代替”最高频的英文对应词是“instead”,于是学生反馈最多的译本便是:
(2)“Ms. Wang is sick,and Ms. Li will instead her to give you classes.”
将(2)句中的“instead”等同于a句中的“代替”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在学习“instead”这一生词的时候将之与汉语“代替”进行简单而孤立的概念对等,而没有在真实语境中对“instead”的意义进行认知和新的概念构建。
词汇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普遍问题是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教学中将生单词一一罗列,讲解时均衡用力,平均分配教学力量。学习者因为抓不住重点,因为面面俱到而变得力不从心,不但大部分单词记不住,连常用词也掌握不了,长此以往失去记忆单词的信心和学习的乐趣。关于词汇记忆主次不分的现象,笔者在这里举一个在课堂上发现的典型例子:很多学生认识“macaroni”(意大利通心粉)“spaghetti”(意大利面)和“French fries”(炸薯条),却不知道生活中每天接触的“porridge”(稀饭)“fried bread sticks”(油条)“pickles”(咸菜)“stuffed buns”(包子)“scrambled eggs”(炒蛋)“noodles”(面条)等如何表达。这种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很普遍,将学习内容局限于课本课文。对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头脑中经常反映出的概念不能正确表达,却花费大量时间记忆一些在生活中很少出现甚至从不出现的概念。这样的学习方式违背了外语习得的具身认知规律,语言学习仅仅变成一种局限在课堂内的活动,脱离日常生活体验,结果是经过多年英语学习之后学习者不具备基本的用英语表达日常思维的能力。更严重的后果不仅是英语学习效果差,而且给学生带来的挫败感和信心打击是难以估量的。正是如此,“哑巴英语”现象在我们国家尤其突出。
2.理论背景
国内对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与日俱增。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将词汇知识作为客观存在的、独立的知识体系,侧重于挖掘词汇知识的客观现象和特点,例如词汇记忆的读音法、谐音法、重复法、熟词法、单词表法、构词法、上下文法、活用法、意象法、联想法等具体策略的运用(吕文澎,2000),以及各种记忆方法在学习者中的效果对比研究。宋德生(2002)对此进行了发展,提出了组块策略。组块记忆就是根据单词音、形、义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联想方式在单词音、形、义之间,即新旧单词之间建立各种形象联系,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这些研究揭示了词汇的一些共性规律,对于英语词汇教学及学习者的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即侧重词汇知识的音、形、义的现象特征,忽略学习者具身体验的一般认知规律。
认知语言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有Ronald Langacker,Charles J. Fillmore,Leonard Talmy,George Lakoff等。与Chomsky关于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语法是语言结构的独立部分等核心观点截然不同,认知语言学对语法和语言意义的基本看法有:(1)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統,语言描述是一个认知的过程;(2)意义就是概念化,人类的一切语言经验及语言知识都要进行概念化的认知过程;(3)语言知识来源于语言使用,语义、句法、词法和音系中的范畴和结构是人们从具体使用场合的话语中抽象而成的,不存在先天性的高度抽象的语言规则。
认知语言学对于语法和语言本质的看法对学习和记忆词汇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传统观点中,词汇意义与客观世界具有等值关系,意义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学习和记忆词汇就是掌握客观存在的知识;这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知识独立于人的认知而存在。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词汇意义与客观世界不具有等值关系,意义是人类对需要交流的经验在头脑中的概念化,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概念化的世界是一个已经经过人类认识过程折射的世界,或者说是一个“人化”的世界,它与真实世界之间存在差异,这两个世界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束定芳,2008:105)。由于意义的概念化包括个体的各种大脑活动,如原有的和新的概念,个体的感觉、运动和情感经历,对物理、社会和语言语境的完整把握等,语言的意义实际上是一种物理体现,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人脑的心理活动的结果(Langacker,2000:27)。在概念化过程中,由于对概念结构的构建方式不同,个体对词汇意义的认知的形成不尽相同。
3.认知语言学的词汇观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知识和意义是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在大脑中的构建和发展,不同的个体由于既有经验不同,意义构建方式不同,获得知识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尊重这些客观规律,并且充分运用这些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的词汇学习。
3.1在真实的语境运用中掌握新词汇
在新词汇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生既有的认知经历,将新词汇进行“情景化”和“生活化”,鼓励学生运用新的词汇描写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从而将新的词汇纳入学生的认知范围以内。
以上文提到的“instead”用法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既有的认知体验,又要突出它在英语表达中的副词属性。可以举两个生活中常用的句子:
王老师生病了,李老师替他上课。
我今天不去上课,而是待在家里。
(3)Mr. Wang is ill, and Ms. Li will give you classes instead.
(4)I wont go to school today. I will stay at home instead.
通过以上两个生活中的常见句子,可以问学生这两个句子中的“instead”跟汉语的“代替”有什么区别?通过观察,大家很快发现,“instead”是副词的用法,跟汉语“代替”的动词用法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出下面的生活中常见句型:
(5)Instead of going shopping, I will help my mom do some housework.
(6)I prefer to give him some advice instead of money.
通过对上面两个句子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很轻松地了解“instead of”属于复合介词的用法。在真实语境中建构生单词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且掌握汉英两种语言词汇用法背后的不同文化负荷。
3.2新词汇与已有的认知体验相结合
在新词汇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新词汇与学习者头脑中既有的、认知范围内的相关概念和意义将结合。不仅对新词汇加强了认识,而且强化了头脑中既已形成的认知。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第五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food”,并且在第一页给出九张中西方食物的图片,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扩充学生词汇量并且训练口语的机会。笔者每次上这个单元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西方的食物,如“spaghetti”(意大利面)和“French fries”(炸薯条),更要求他们学会介绍自己每天的饮食菜谱,如“稀饭”(porridge)“饺子”(dumpling)“油条”(fried bread sticks)“馒头”(buns)“煎饼”(pancake)“蛋炒饭”(fried rice with egg)“青菜”(green vegetables)“糖醋鱼”(sweet and sour fish)“红烧肉”(braised pork in brown sauce)“咸菜”(pickles)“水煮蛋”(hardboiled eggs)等。由于学生对每天的饮食内容非常熟悉,因此英语词汇掌握起来很快,经过操练普遍都能运用英语完成东西方饮食的对比。通过饮食文化词汇的对比,学生不但能够比较熟练地介绍西方的主要食物,如“hamburger”“pizza”“sandwich”“fried chicken”“French fries”“salad”“bacon”“sushi”等,而且能够介绍中国常见的主要食物品种。如此,学习者不仅学到相关的西方文化,更培养今后对外交流中介绍本国文化的能力。笔者一直主张学习英语的目的除了“引进来”外,更重要的是“走出去”,符合束定芳关于“外语教育应该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服务”的思想(束定芳,2013)。
3.3场景词汇归纳
根据词汇的意义是头脑中的概念化及语言知识来自语言运用等认知规律,在新词汇学习过程中可以设法进行场景词汇归类,将同一场景中可以运用的单词进行归类记忆和训练。我们这里说的“场景”类似于Charles J. Fillmore所说的“frame”。在他看来,英语中的buy,sell,goods,price属于同一个“frame”,在这个“frame”当中,有买主、卖主、钱和商品,共同构成一个购物事件(束定芳,2008:7)。
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五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Knowing Yourself”,涉及的生词很多:distinctive,aggressive,outgoing,complex,emotional,sorrow,reflective,sociable,entertaining,positive,negative,determined,complicated,optimistic,sensitive,persistent,等等。对于这些大量生单词的处理可以采取场景(frame)归类的方式。因为这些生单词可以用来描述生活中不同人的个性特征,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选择一些词汇描述自己的个性,再用剩余的词汇描述周围熟悉的人的个性,不但可以进行口语的操练,还可以通过写作方式进行人物描写,让他们掌握描述人物性格的词汇及表达。
4.结语
在传统英语词汇教学中,语言被当作客观存在的知识学习,忽略个体认知条件的差异性。随着近年来认知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知识是人们在认知活动的过程中把认识客观世界的经验及需要交流的经历在头脑中的概念化。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这一客观认知规律,并且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遵循这一客观认知规律进行,有效地将新的词汇和语言纳入学习者的认知范围。既通过对客观世界的不断认知学习新的语言,又通过语言的积累促进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将两者密切结合起来。当然,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是概念化的观点导致意义的不确定性,个体认知的方式和认知的过程都会对词义的构成和變化带来影响,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Johnson,M.. A Philosoph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Haven&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2]李岚清.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J]. 人民教学,1996(10):1-12.
[3]戴炜栋.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思考与对策[J]. 世界汉语教学,2018(3):387.
[4]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5]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 世界汉语教学,2018(3):387.
[6]吕文澎.英语难词记忆法的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32.
[7]宋德生.组块效应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
[8]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05.
[9]Langacker,R. W.. “Why Mind Is Necessary”, Meaning and Cognition[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ress,2000.
[10]束定芳.关于我国外语教学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