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反馈在汉英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26曾齐修
曾齐修
摘 要: 为研究不同反馈形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湘潭大学两个大学英语教学平行班,将同伴反馈与教师反馈这一复合反馈模式应用于汉英翻译教学实践,历时一个学期。两班的翻译讨论互评小组都由三人组成,其中控制班的小组由学生自愿组成,实验班的小组由教师基于性别和英语基础等因素搭配而成。教学流程:学生独立翻译,学生小组讨论各自译文,学生根据同伴反馈修改并提交译文,教师批阅译文并在课堂反馈批阅情况。翻译测试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复合反馈有助于学生汉英翻译能力的提高,基于精心搭配小组的同伴反馈要优于基于自主自愿小组的同伴反馈。
关键词: 复合反馈 同伴反馈 教师反馈 汉英翻译教学
1.引言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反馈能提供权威的结论和修改意见,对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很有帮助。同伴反馈将使学生有机会评价他人的翻译作品,并在充满互动和挑战的讨论中收获知信,打造协作互动的课堂。若将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相结合,可发挥两者优势,有利于翻译教学。
2.研究背景
同伴反馈指学习者组成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小组,互相阅读、讨论和评估对方的作文或译文。同伴反馈在写作教学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很多研究者(杨苗,2006;刘永厚,2015)都认为同伴反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李小撒和柯平(2013)指出,同伴反馈的理论基础是过程教学法和社会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过程教学法是对结果教学法的反动,关注学习过程。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社会群体中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构建意义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很多学者认同同伴反馈在翻译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Kiraly(2000:37)认为学生可参与翻译练习的评论和校改,且能够为同伴的译文做出有效的反馈。苗菊(2007)基于教学观察,认为同伴反馈可提升翻译技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封金珂(2009)指出,同伴反馈是对以教师反馈为中心的传统翻译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不少实证研究也验证了同伴反馈在翻译教学中的有效性(张亮,2008;姜斐斐,2017;张力,2018)。大部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同伴反馈的正确率和利用率高,学生欢迎这种互评机制。
连淑能(2007)认为,同伴反馈小组的规模以3至5人为宜。李小撒和柯平(2013)认为要严格控制小组规模,建议2人一组,确保学生有足够充分的交流。连淑能(2007)认为,要考虑男女比例和语言水平的高低搭配。封金珂(2009)提出“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构建反馈小组。李小撒和柯平(2013)建议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结成对子。在实践教学中,还有部分研究者将学生随机安排进不同的小组(姜斐斐,2017)。
根据上述不同组织机制,可将同伴反馈小组分为三类:自主自愿小组(学生基于自愿原则构成小组)、随机分配小组(教师随机将学生安排成不同的小组)和精心编排小组(教师按照性别和语言能力等因素精心编排每个小组的成员构成)。绝大部分研究者在实证研究中采用自主自愿小组形式,少数采用随机分配小组形式。
综上所述,学界从理论基础、教学效果和组织机制等各个角度对同伴反馈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很有借鉴价值的探讨。现有研究的缺憾之处如下:
其一,现有研究鲜有涉及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这一复合反馈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其二,现有实证研究的反馈小组一般为2人小组和5人小组,而学界对3人小组研究较少。
其三,在实践中,自主自愿小组和精心搭配小组的不同组织机制对翻译教学、自主学习及学生交流会产生何种影响?哪种组织机制更有优势?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很罕见。
上述都是现有研究鲜少涉及的问题,也是本课题通过实证研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实验设计
3.1受试
受试是湘潭大学2018级大学英语教学合班的两个自然班学生。两班由同一教师授课,并且在学科性质(语言学习)、人数(分别为28人和34人)、男女比例(男生占比都很小)和英语基础等方面相似,可作为平行班。一班被随机定为控制班,另一个班为实验班。
3.2实验过程
2019年上学期开学初,控制班学生组成自主自愿翻译互评三人小组。教师根据性别比例和翻译水平高低等因素,将实验班学生编入精心搭配的翻译互评三人小组。精心搭配小组,三个学生按英语水平高中低进行搭配,且各组都有一名男生。另外,在这两个班进行汉英翻译前测,统计分析学生翻译成绩。
开学之初,教师对两班学生进行翻译技巧培训和小组反馈培训。每三个星期,教师在课堂布置一次汉英翻译任务,历时一学期,共5次翻译任务。学生独立完成翻译,形成一稿。然后以翻译互评小组为单位,互相阅读译文,并基于错误类型和闪光点对同伴的译文做出书面反馈。学生根据同伴的书面反馈清單,对自己的译文进行修改,形成二稿。教师批改学生二稿,然后在课堂作批阅总结。
期末在两班进行汉英翻译后测,统计分析学生的翻译成绩。另外,在两班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学生对同伴反馈的态度。
3.3数据收集和处理
研究者收集翻译前测和后测的成绩,用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研究者收集第五次翻译任务产生的书面反馈清单、学生译文一稿和二稿,对里面的反馈点的数量、种类和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由研究者收集并处理数据。研究者按翻译成绩高中低三档在每班抽取一定数量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收集学生对同伴反馈的态度并对此作质性评价。
4.研究结果与讨论
4.1翻译前测和后测的成绩分析
翻译前测和后测采用学生事先未接触过的六级翻译真题作为试题,总分为100分,由两位教师分别评分,取平均值。
翻译前测的成绩,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分别是72.24和72.55,相差0.31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0.05,t>0.05)表明,两班的翻译前测成绩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翻译后测的成绩,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分别是77.63和76.26,相差1.37分。獨立样本t检验结果(p>0.05,t<0.05)表明,两班的翻译前测成绩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这说明,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这一复合反馈模式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使两班的汉英翻译成绩都有提高,实验班的成绩要明显高于控制班。
经过精心搭配翻译互评小组讨论和教师反馈这一实验之后,实验班的翻译平均分从72.24上升到77.63,提高5.39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0.05)显示,实验班这两次测试的成绩均值有显著差异。表明实验之后,实验班的汉英翻译水平显著提高。
经过自主自愿翻译互评小组讨论和教师反馈这一实验之后,控制班的翻译平均分从72.55上升到76.26,提高3.71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0.05)显示,控制班这两次测试的成绩均值有显著差异。表明实验之后,控制班的汉英翻译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经过历时一学期的实验后,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这一复合反馈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汉英翻译水平。与基于自主自愿小组的控制班相比,基于精心搭配小组的实验班取得更好的成绩,充分说明精心搭配小组比自主自愿小组更有优势。
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在互评效率方面,精心搭配小组比自主自愿小组更胜一筹。精心搭配小组的三个人,英语基础和翻译能力属于高中低三个档次,保证中低水平的学生可得到高水平同伴的指导。在自主自愿小组,小组内部要么都是水平高的学生,要么都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后一种情况中,反馈的质量自然不高,学生不能从同伴中得到高质量的反馈。其次,在讨论态度方面,精心搭配小组要强于自主自愿小组。精心搭配小组成员一般不是特别熟悉。一定程度的拘谨反而使成员专注于讨论本身。而在自主自愿小组中,成员往往是室友或好友。课堂不时出现成员闲聊的情况,这种亲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讨论的严肃性。
4.2反馈清单数据分析
从逻辑上看,学生在第五次翻译任务中的反馈表现可代表他们的最高反馈水平。正因如此,研究者收集此次任务产生的书面反馈清单、学生译文一稿和二稿,对里面的错误反馈点的数量、类型和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
两班在反馈点类型方面基本一致,即语相错误和漏译比较容易被发现,而词汇语法错误、语篇错误和语用错误则较难被发现。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整体基础比较薄弱。
从反馈点正确率看,控制班比实验班略高0.3%,这个差异并不大。在平均反馈点数量上,实验班比控制班多3.1,这个差距是很明显的。说明实验班比控制班更积极认真。主要原因还是前面提到的,即实验班的互评小组成员之间私交不甚亲密,这种适度的生疏反而使他们更专注于讨论本身。
4.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包含十道题。第一道题调查学生眼中翻译讨论小组的最佳人数。后九道题为选择题,涉及学生对同伴反馈的态度、对同伴反馈的采纳情况和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收获。本次调查收回有效卷61份。
71%的受试认为小组最佳人数为3人,认为最佳人数为2或4的受试各占15%,这印证了研究者的判断。2人小组和4人小组都有明显缺陷,前者使学生失去评阅多个同学译文和与更多同学互动的机会,后者在大学英语课时日趋压缩的背景下难以保证足够的交流讨论时间。
选择题采用五级里克特量表设计,包含五个选项:完全不符合、不怎么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其中两道题为反向问题。这五个选项被依次赋值1分、2分、3分、4分和5分。
统计显示,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的平均分为3.7分,控制班为3.3分。说明与控制班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小组讨论更支持,收获感更强。
4.4访谈结果分析
研究者与两班的一些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大部分受访者赞赏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这种复合反馈方式。他们认为,同伴反馈使他们更有自主性,可以加强与同学的互动,而教师反馈则能提供权威的修改意见。
与控制班学生的访谈结果可总结为下面几点:首先,他们很喜欢这种自主组队的方式。由于组员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因此讨论气氛很亲切友好。其次,他们承认,组员的亲密关系有一定的干扰副作用。例如,在指出对方译文的错误时,出于友情的考虑,会有所保留和顾忌。另外,组员之间可能会闲聊与翻译无关的事情。第三,他们对组员的搭配也有一定的忧虑。如,在有的互评小组,成员基础都很薄弱,因此,难以在翻译方面给对方有价值的帮助,导致收获甚少。有的互评小组,组员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都强,组员都“自视甚高”,比较坚持自己的观点,导致难以深入讨论。
与实验班学生的访谈结果可总结为下面两点:一方面,很多学生认为,精心搭配小组,增强他们与原本不熟悉的同学的交流。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所在小组的讨论效率很高。原因有二:成员之间不是很熟悉,能够专注于讨论本身;每个小组都有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使讨论很有成效,使其他两名成员很有收获。
5.结语
本文研究了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这一复合反馈模式在大学汉英翻译教学的应用,并特别研究了自主自愿小组和精心搭配小组这两种不同组织机制对汉英翻译教学及互动交流的影响。研究发现,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组合具有很大优势。与自主自愿小组相比,精心搭配小组在同伴反馈中更有优势。首先,小组的讨论效率更高,更有利于提高组员的英语水平和翻译技能。其次,能更好地促进原本不熟悉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班级团结。
参考文献:
[1]Kiraly D..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 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Manchester, UK & Northampton MA: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
[2]封金珂.“互评互学”模式在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04):117-119.
[3]姜斐斐.同伴反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2):131-133.
[4]连淑能.翻译课教学法探索——《英译汉教程》教学方法提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4):29-34.
[5]刘永厚.英语专业写作小组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效果研究[J].外语界,2015(01):48-55.
[6]李小撒,柯平.关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以评注式翻译和同伴互评为例[J].上海翻译,2013(02):46-50.
[7]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4):47-50.
[8]杨苗.中国英语写作课教师反馈和同侪反馈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6(03):293-301+330.
[9]张力.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课堂上的同伴反馈实验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8.
[10]张亮.汉英翻译自主训练中的同伴反馈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基金项目:湘潭大学第九批校级教改课题(一般项目改革实践类)(0529|290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