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怎样融入品德与社会教学
2020-03-26李丽
李丽
摘 要: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能够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塑造优良的品格,提高道德修养。当今社会,愈发关注人才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要认识这一学科的重要教学价值,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课堂。本文从核心价值观角度,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 核心价值观 思想品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德育教育任务,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该承担起这一教育任务,将其贯彻落实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让小学生从小就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对这一价值观的内涵进行深化理解,并且培养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为培养出未来合格的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而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人们价值观念发展的重要理念。我们要培育和践行这一核心价值观,就需要从娃娃入手,抓好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让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树立良好的行为作风,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具有正确思想观和人生价值观的人才。
具体而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其必要性体现在:
(一)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是学生全面与终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终身发展”都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立足的重要教学目标,它们能够指引教师教学方向。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一培养人才的目标展开教学。为此,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要注重引进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指引新课堂的有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引入可满足这一教学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由此看来,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必须承担起民族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壮大的重大任务,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要认清小学生身上肩负的责任,在课堂上融入核心价值观,以深层次地影响小学生的思想认知与行为方式,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促使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障其终身发展。
(二)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方法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工作者承担着这一根本任务,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完成这一任务。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大到国家社会,又小到公民个人的科学道德观念,教师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堂中,能够为其教学指明前进的方向[2]。在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实际上蕴含了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教材内容,比如爱国、诚信、友善、敬业等,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融入有了很好的保障条件。
再加上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德育教育性,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让这一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可以在小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合格的人才。
二、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策略
当教师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之后,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内容,并积极参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
(一)采用有效的导入教学策略融入核心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导入教学的重要性。导入教学是全面教学的一个基础部分,影响整体教学质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导入教学阶段采取强化导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让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涌现了不少新型的导入教学策略,例如故事导入、图片导入、音樂导入、视频导入、游戏导入等,这改变了以往语言导入的单一性。因此,在当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选择新型的导入教学策略[3]。
比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成功导入该课文,可采用音乐导入法。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龙的传人》这首歌,它是蕴含着热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响彻课堂上的激昂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激动情绪,使其为自己的龙的传人这个身份而感到热血沸腾,产生满满的自豪感。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导入新课,比如教师可为学生讲述关于“炎黄”的传说,让学生明白炎黄子孙的意义。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让学生树立中国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这样的氛围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认识自己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这一身份的重要意义,使其更容易接受这一接班人背后的责任。因此,在课堂导入教学阶段就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奠定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将融入核心价值观的故事融入教学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尚很难理解抽象的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一些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容易出现概念认知模糊的问题。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理解能力,一旦理解有误,就会影响价值观的正确培育。因此,教师要注重采取形象化的教学策略[4]。例如教师要在课堂上融入核心价值观,为了提高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和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可以在课堂上融入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内容。
比如在“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的教学中,“诚信”这个概念与核心价值观相符,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可引入“一分钱的故事”这一内容,让学生在形象又直观的故事中体会到诚信的内涵,领悟诚信的正确做法,并且形成对智慧的看法与期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尤其是让人左右为难的困難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与心性。在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下,小学生学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取舍、如何应变。比如在《我们和诚信在一起》这一课的教学中,小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始终遵循诚信二字,将其作为衡量自己行为与品性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解决很多困难。
(三)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重在让学生亲身体验而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增进学生的内心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对于一些德育类的教学内容,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其中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达到这一目的。
以“我爱我们的学校”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学校的环境拍摄下来,然后将其呈放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融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关于学校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找出对学校记忆最深刻的地方,谈谈对学校的真实看法。学生可以围绕学校讲亲身经历过的故事,将自己对学校的爱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融入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为学校对自己的栽培产生感激之情,同时增强为学校争取荣誉的上进心。
(四)通过实践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要改变以往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观念,选择合理开展实践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比如在“我看家乡新变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走出课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为此,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实地调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观察家乡现有的美丽风景和艺术文化,将其与以往的社会生活环境相比。在分析调查内容时,学生可以发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对国家感恩,并且形成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要懂得在以后的生活中必须作为付出努力的一方,共同为打造幸福生活而努力奉献。
三、结语
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融入是势在必行的教学举措,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又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上的融入,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勇.品德与社会课程渗透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和意义[J].小学教学参考,2018(27):80-81.
[2]钟丽娜.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品德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8(10):65-66.
[3]曹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创新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37-38.
[4]苗贤风.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中华少年,2017(35):42.
[5]顾政.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7(1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