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

2020-03-26刘荣红

文教资料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新时代高职院校

刘荣红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影响到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在新时代背景下,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内涵,探寻培育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意识的路径,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社会责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度评价了思政课教师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责任迫在眉睫。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内涵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勇担时代使命,才能引领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体来说,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以下三点:

(一)坚定政治信仰,诠释党的理论的责任。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更是担负着铸魂育人、培育时代新人的崇高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好“关键”作用,必须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点要求中将“政治要强”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思政课教师具备坚定政治信仰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和开放程度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并行,其中一些错误思潮,导致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使一些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理解偏差。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必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提高理论修养,坚定“四个自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对待思政课教学工作,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坚持为人师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职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个人的行为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和道德规范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背景,更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够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思政课教师要做好育人,更要做好立德树人,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自律精神感染、引领学生。在当前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下,“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应始终保持清醒,自觉弘扬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辨别不良价值观,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的追求。

(三)培育时代新人,促进全面发展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谈到培育时代新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时代新人不仅是技术型、知识型人才,还要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突出的实践品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时代新人的精神内涵中,首先要体现出人的价值,这是教育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另外,时代新人强调的是以往的人才所不具有的全新特点,这主要体现为强烈的社会担当和人文情怀。可以说,时代新人是一个综合性、包容性的概念,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高职学生的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将时代新人的精神内涵贯穿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中。

二、当下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存有的问题

(一)公共课属性导致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设置为公共课,相较于其他专业课显然被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获得感不强,导致思政课教师地位偏低,长期以来学生对公共课程的忽视,使教师逐渐出现心理落差,产生“职业倦怠”,在主观意识上的责任感慢慢淡化。

(二)过于关注自我发展,职业道德欠缺。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缺乏职业理念和信念,过于关注物质利益和自我发展,缺乏使命感,仅把教学当作谋生手段,将精力投入与教学科研无关的事物中,照本宣科地按照进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只管“教书”,忽视“育人”,在教学和科研上得过且过,甚至对课堂教学采取消极态度,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难度淡化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易于获取、接受新思想、新理念。但是由于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的良莠不齐,高职学生容易受到腐朽思想的侵蚀,产生思想松动;其次,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之风和道德滑坡会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导致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再次,高职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较低,造成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教学成就感、责任感淡化。

三、强化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路径

(一)构建良好从教环境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前提。

良好的从教环境是思政课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石。面对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出现的“职业懈怠”情緒,高校和社会应予以关注,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据调查,许多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多在1:1000左右,远低于国家要求的1:350的比例,教师数量有限导致思政课合班上课较为普遍,人数过多的大课堂使教学效果和质量不佳。与此同时,每个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时量大,既要忙碌于教学工作,又要为了职称评审撰写科研、论文,陷入教学和科研难以共进的窘境。另外,通过调查发现,一些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经历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在增强教学效果上困难重重。因此,高校作为教师工作管理的平台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关注思政课教师的从教环境:首先应严格按国家比例配置师资队伍,以此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其次应尊重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劳动,从待遇和资源上与专业课教师一视同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最后应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瓶颈。只有解决好这些现实困境,才能消除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思政课教师有职业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

(二)加强学科建设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基础。

思政课程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来说容易受到学生的忽视,相对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职业成就感、认同感较低,原因与学科属性有很大关系。

1.思政课课程的公共课属性,专业性不强,课程覆盖面较广,涵盖历史、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要讲好这门综合学科,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敏捷的授课思路,教学难度较大。

2.思政课课程属性要求其与时政紧密联系。思政课教材相对其他专业课教材更新频率很高,不断改善的思政课教材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备课量大。

3.思政课课程属性的开放性。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授课形式逐渐多样化,重视与网络相结合,思政课程作为不断发展的学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创新难度大。

要切实以上解决问题,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首先,应加强学科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手段,积极打造精品课程。其次,应开展学科知识再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增强学科的专业性。最后,应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推动学科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科活力。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达到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和专业自信的目的。

(三)明确政治意识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核心。

面对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的冲击,思政课教师要坚守信仰,明确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清醒,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者、解读者,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弘扬者,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科学思想理论贯穿于科研与论文撰写、教育教学与舆论传导中。与此同时,保持家国情怀,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中积极回应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辩证地看待各种社会思潮,树立政治意识。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以自信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沉着应对各类价值观的侵袭。另外,思政课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掌握和钻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解读社会热点,解答思想困惑,吸引学生关注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通过专业的理论素养和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保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任务。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首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师德师貌和过硬的能力素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在教育工作中只有健全教师人格,倡导奉献精神,加强师德建设,才能培养出积极健康的新时代大学生。然而在高校的大环境下,仍存在部分思政课教师与此相违背的行为,出现了上课迟到、仪表不整、言行粗俗、热衷于追逐名利、表里不一等现象,影响育人环境和教师形象。当前的高职学生学情复杂,他们处于学生向社会人士的转变阶段,价值观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他们今后品性操守的优劣,思政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观的传递者,责任重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履行师德内涵,拓宽师德外延,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育人使命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丰富的学识吸引学生,才能真正以己度人,以己化人,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转化,关键在于广大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要求,既是对思政教师队伍的肯定,又是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期望。新时代思政理论课程大有可为,思政课教师作用关键,必须担负起新时代铸魂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雷颖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意识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

[2]朱松节.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4).

[3]黄伟萍,肖利才.高校思政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8).

[4]薛秀娟,王茜.高校思政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20).

[5]王珂园,程宏毅.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20.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364)、2019年江苏省高职高专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责任意识研究(项目编号:19JSSZZD017)、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9SZ006)、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有效课堂建设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17XJJG02)。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新时代高职院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