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CT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26孙学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期
关键词:暗带镜像缺血性

孙学勇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8400)

临床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卒中类型,在所有的脑卒中其占据着75%的比例,这种疾病是老年患者出现死亡及残疾最为重要的一种原因。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分层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可以得到十分明显的降低。目前随着CT 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的评价中广泛的应用了多模态CT 影像学技术,梗死患者脑组织异常的血流可以通过脑CT 灌注进行反应出来,同时还可以将血流动力学信息提供出来。同时供血动脉所出现的异常变化还可以通过CT 血管成像进行明确,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获知患者血管程度和部位以及侧支循环的具体状况,以此让医生可以更好的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制定出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此次研究的目标全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相关诊断后全部符合此次研究标准。患者的纳入标准:①患者成年且不能超过80 周岁。②患者的发病时间在四小时到二十四小时之间。③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全部为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的排除标准:①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对造影剂出现过敏反应。②患者具有出血倾向和出血性疾病史,同时患者出现脑肿瘤和颅内出血以及耐外伤等。③患者的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患有慢性肝和心以及肾增疾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都进行脑CTP 和头颅CT 平扫以及头颈部CTA 还有头颅的MRI 的检查等。

1.2 方法

使用多层螺旋CT 机对患者进行扫描,所有患者的刚发病的24 小时内,需要对其使用头颅CT 进行平扫处理,然后按照扫描后的结果对CTP 动态扫描的感兴趣层面进行确定,在注射对比剂时扫描感兴趣层面CT 横轴位,然后选择出病变最大的层面进行相应的评价。让完成了CTP 扫描的5分钟后,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头部的CTA 进行检查。当患者在发病后的3 小时左右,对患者应用头颅磁共振进行检查。

1.3 评价标准和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CTP 的观察指标:平均通过时间和脑血流量以及达峰时间,还有相对CBV 和相对CBF 为梗死侧脑CBV值和CBF 值除正常对照的侧相应值。将研究中所获得的图像传到工作站当中,并使用相关的软件选择协议在此情况下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将各层CBV 和CBF 以及 MTT 得出,同时也得出达峰时间TTP 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参数,将rCBV 和rCBF 获得。

此次研究中CTP 的评价标准:CTP 对侧镜像区和梗死侧相比CBV 功能图显示为紫色区~深蓝区时,对梗死核心区进行充分考虑。MTT 功能图和对侧镜像区相比显示为深蓝色~蓝色,或是一定程度上测量不出时可以对缺血范围进行考虑。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主要以CBV 和MTT 不匹配区为标准。

研究中的CTA 观察指标为:减影图像通过得到,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容积再现图像重建出,最大密度投影通过血管分析软件获得,同时还可以通过血管分析软件得到多平面重建图像和头颈部血管的曲面重建图像。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会产生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和资料全部使用进行处理分析,并使用标准差的形式对研究中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同时使用t检验组间的各种对比,并使用率表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如果研究的结果为P<0.05,那么说明此次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

表1 36 例灌注异常且存在缺血半暗带患者的各检查影像图(±s)

表1 36 例灌注异常且存在缺血半暗带患者的各检查影像图(±s)

区域 CBF CBV MTT TTP rCBF rCBV梗死核心区 3.89±2.50 0.86±0.33 21.51±5.25 20.87±4.70 0.12±0.15 0.54±0.60梗死镜像区 15.66±9.78 1.38±0.51 7.13±2.03 11.01±2.31 - -缺血半暗带区 8.57±3.02 1.87±0.83 15.63±4.05 17.12±2.87 0.37±0.25 1.11±1.14半暗带镜像区 17.03±8.20 1.51±0.70 7.49±1.57 11.63±2.42 - -

表2 对比50 例灌注异常但是没有缺血半暗带患者的各种灌注参数和对侧镜像区的相关参数(±s)

表2 对比50 例灌注异常但是没有缺血半暗带患者的各种灌注参数和对侧镜像区的相关参数(±s)

区域 CBF CBV MTT TTP梗死核心区 11.33±8.17 1.78±0.85 12.36±4.51 18.23±5.02对侧镜像区 15.56±5.63 1.81±0.60 8.83±1.71 14.73±5.14

3 讨论

针对多模态CT 来说,其只要将患者脑出血排除后就可以对患者进行CTA 和CTP 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的速度十分快,而且其检查简单方便,可以得知患者的缺血半暗带区和梗死核心以及头颈部血管的影像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临床的取栓和溶栓等治疗进行指导,同时这种方式在目前也是最优先选择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患者在出现急性脑梗死时,CTP 主要可以表现在CBV 和CBF 降低,同时还可以表现出TTP 和MTT 的延长。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对24 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其结果主要以头颅的MRI-DWI 诊断为标准,脑CTP 对急性脑梗死检查诊断的精准度要明显比头颅CT 平扫高出很多。研究中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患者有36 例,说明在患者发病的24 小时内患者中还有一部分存在缺血半暗带,90d 神经系统的预后可以通过患者发病后24 小时内所实施的取栓术进行改善。根据DEFUSE 3 的研究结果可以得知,患者发病的5.5 小时到15.5 小时中,不管是发病时间明确有缺血半暗带的还是醒后卒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中的诊治要明显的比标准的药物治疗好很多,都可以从取栓的治疗中获益。

脑缺血半暗带通过CTP 进行判断的方式有两种,其一为不匹配区域法,其二为相对对比法。所谓的不匹配区域法实际上是将CBF 下降,CBV 轻度升高或正常的不匹配区域定位缺血半暗带。目前很多研究都把MTT 进行延长,CBV 在此情况下为正常,轻度升高的不匹配区域为缺血半暗带。半暗带为TTP 的延长CBV 正常不匹配区域。针对相对对比法来说,患侧rCBF/健侧rCBF=rCBF。

相关学者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在6 小时内的CTP 参数,根据结果可以得知CBF 值和 CBV 值子啊缺血半暗带区和梗死区对比,并没有发现过于明显的差异(P>0.05),但是比较MTT 值后,其中所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另外还有经过研究可知,缺血半暗带可以通过TTP>6s来进行确定,在CTP 的图像上rCBF<30%或是MTT 延迟时间>3s 是对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对比的最好选择,但是灌注参数MTT 和CBV 对缺血半暗带有着十分高的评价。所以,现阶段CTP 的各种参数和之前相比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头颈CTA 对颈部血管和头的闭塞及狭窄具有着十分好的诊断价值,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和形态可以得到有效显示。临床预后和研究CTA 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可以发现血流量具体的损失程度和血管狭窄的程度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患者的预后会受到严重影响。多模态CT 的检查不但可以对脑梗死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以及部位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还可以让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是否出现大动脉病变得以明确,对侧支循环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将动脉内取栓的治疗准备充分做好。

总而言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多模态CT 进行检查时,可以得到有关于脑血流循环的全套临床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缺血脑组织的损害程度进行有效评估,以此让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得以有效提高,另外这种技术HIA 简单易行且十分廉价,而且还有着成像快的特点,凭借着这些特点在临床中此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此技术尤其比较适用于急诊情况下的诊断。

猜你喜欢

暗带镜像缺血性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镜像
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镜像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一块石头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