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性联盟资源的共享服务研究*
——以江苏高校图书馆联盟“通用借书证”实施项目为例

2020-03-26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3期
关键词:江苏省图书学科

朱 茗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23)

1 引言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987年7月25日发布)的深入落实,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校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虽然加大,但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已不能靠单一力量来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江苏省是教育强省,高校数量多,学科齐全,总馆藏文献量大,但分散于全省各高校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未能起到互补、共享利用的效果。在1994年5月召开的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组成强有力的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利用全省高校馆文献资源的优势,实行全省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是解决当前图书馆与读者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于是,在当年召开的全省地区中心馆馆长会议上,讨论落实协作网建网和发放通用借书证事宜成为主要议题。由于国内没有实施先例和经验可参考,起先有些大馆馆长对于通用证实施后可能给本馆管理工作带来困扰有所顾虑,时任江苏省高校图书工作委员会领导的南京大学图书馆杨克义副馆长代表该馆首先表态支持,在他的带领下,与会馆长纷纷消除顾虑,最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支持协作网的建立和实施发放通用借书证的举措。随后,江苏省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立即起草了《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文献资源共享计划纲要》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馆通用借书证发放办法》提交江苏省教育委员会。1995年2月,江苏省教育委员会下达苏教(1995)16号文件,要求全省各高校对文献资源共享工作“积极配合,大力支持”。

1995年5 月,在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和江苏省高校图书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了江苏省高校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当年发放了“江苏省高等院校通用借书证”(以下简称“通用借书证”)800张,惠及全省67所高校馆中的40所[1]。服务对象为江苏省普通高等院校的师生,证件持有者可以在全省所有参与馆中借阅图书。2004年12月,为了便于流通服务的自动化管理,基于“汇文软件”的统一部署,该证改为电子通用借书证(Lib-PassPort),并统一使用江苏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区域流通管理系统”平台提供服务[2]。同时开始对社会读者有限开放服务。社会读者可以由所在单位集体办理或单位担保个人自行申请办理“通用借书证”。2006年1月起,江苏省原有的各区域教学联合体馆际互借证也并入Lib-PassPort进行统一管理。所有持证读者统一借阅权限为普通图书4册,借期30天。2004年12月—2018年12月,江苏省共有178家机构参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全省167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有153所参与,参与面达91.6%;其中部队院校9所,中科院系统科研院所6所,社会机构10所。共计发放87 890张借书证,其中“活跃证”(指有借还书记录的证件)有15 916张,占办证总量的18.1%。各成员馆共计借入图书15.916万册,借出图书15.923 7万册,平均每张“活跃证”借书10册。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每年两次(5月、11月)的集中办证模式和只对教师、研究生办证的限制将作调整,未来“通用借书证”模块将集成于“江苏省高校数字图书馆JALIS”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中,随时接受包括本科生在内的所有类型读者的申请,微信公众号内自动生成的证件码将取代传统的证件卡,读者携带手机即可随时到向往的目标图书馆借阅图书。

2 14年实施成效数据分析

2.1 “活跃证”机构

14年来,全省办理“通用借书证”的数量虽大,但真正持证到他馆借书的用户却不足五分之一。单位“活跃证”占比TOP10机构中,有8所是军队和中科院系统院校(如表1所示)。总“活跃证”占比TOP10机构中也有其中的3所军队院校名列(如表2所示),说明军队院校师生使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愿望高、行动力强,普通高校图书馆资源通过“通用借书证”共享机制服务于地方的成效明显。全省普通高校师生办证排在前3位的是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单位“活跃证”占比最高的是河海大学,该校师生持证到他馆借阅图书者占全省总“活跃证”的十分之一。位列总“活跃证”占比TOP10机构的7所普通高校中,有6所是当下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表1 单位“活跃证”占比TOP10机构

表2 总“活跃证”占比TOP10机构

2.2 最大受惠机构

因办证基数大,“活跃证”占比又高,因此利用“通用借书证”受惠最大的是河海大学师生,他们共计借入他馆图书18 926册,占全省总借入量的11.89%,每张“活跃证”平均借11册。其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南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然而这三校的单位“活跃证”均未超过各自办证数的三分之一(如表2所示),说明三校师生他校借阅的愿望较高,办证踊跃,但行动力欠缺。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每张“活跃证”平均借书量最多,达13册(如表3所示)。

2.3 最大贡献机构

对江苏省“通用借书证”共享服务贡献度最大的是南京大学图书馆(如表4所示)。14年来,该馆被其他机构读者共计借出65 826册图书,占全省总借出量的41.32%,平均每年被“通用借书证”借出4 702册图书,相较于该馆年度三四十万册的总外借量只占百分之一左右,不会形成服务负担,但对于他校有文献需求迫切的读者来说,需求的满足却是百分之百。

表3 受惠度TOP10机构

表4 贡献度TOP10机构

2.4 纸本书外借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移动阅读更加便捷,高校读者借阅本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普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样利用“通用借书证”借阅他馆图书的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2007年江苏省“通用借书证”外借图书量达到高峰值22 253册,此后开始下降,2009年下降至高峰量的三分之二,2010年稳定一年后开始直线下降,近3年每年的外借量维持在三四千册左右,不足高峰值的五分之一。

图1 2004—2018年“通用借书证”借阅他馆图书的变化趋势图(单位:篇/年)

虽然纸本图书的外借量持续下降是大趋势,但不少读者仍然有利用纸本图书的需求。2018年江苏省本科院校图书馆通过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平台帮助读者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外省高校图书馆借阅纸本图书超过2 000册。2018年1—6月(6月28日后因系统升级暂停服务至年底),读者利用“通用借书证”自助外借图书近3 000册,因此,只要读者有需求,“通用借书证”工作就将持续开展,系统升级后将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3 学科图书共享利用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是最早参与江苏高校“通用借书证”共建共享服务体系的高校之一。该校每年两次面向全校教师和研究生集中办证,累计办证4 104张,平均每年办证293张,其中“活跃证”占四分之一。该校图书馆被其他机构读者共计借出图书(贡献量)26 716册,占全省总借出量的16.77%,排江苏高校图书馆第二位;该校读者借入他馆图书(受惠量)共计8 976册,占全省总借入量的5.63%,排在江苏省高校第三位。由此可见,南师大既是江苏高校“通用借书证”共建共享服务体系重要的贡献者,也是该项服务主要的受惠者。因此,细化分析该校参建情况与读者借阅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1 借出图书学科分布及受惠机构

南师大图书馆被借出的26 716册图书中,只有2册是西文图书,其余的均为中文图书,涉及23 655种。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2大类统计,除“V航空、航天”类外,其他21个大类均有图书被借出,借出最多的学科依次为“I文学”“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B哲学、宗教”“J艺术”“K历史、地理”“D政治、法律”“H语言、文字”,这7类借出量占总借出量的82.82%。被借出2次及以上的图书有2 224种,除D大类超过K大类外,其他排名顺序如前所述。根据《2017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南师大图书馆馆藏中文纸质图书267.96万册,居江苏高校图书馆第6位;馆藏外文纸质图书20.61万册,居江苏高校图书馆第9位[3]。而在江苏高校“通用借书证”共享服务中,该馆借出图书贡献量居全省第2位,说明该馆中文纸质图书馆藏品质有显著优势,且使之成为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资源共享服务保障的中坚力量。

全省有92家机构的读者持证到南师大图书馆借阅过图书,惠及面达178家参与机构的51.6%。其中距离南师大随园老校区最近的河海大学是最大的受惠机构,其借阅量占总量的31%,排在首位。河海大学师生到南师大图书馆借阅排前3位的学科是G、I、B大类。其他受惠较多的机构分别是南京艺术学院(借阅最多是J、I、G大类)、南京财经大学(I、G、D大类)、东南大学(G、J、B大类)、南京中医药大学(I、H、B大类)。上述受惠机构除了有离南师大校园较近的共同特点外,均为专业性很强的院校,他们在自身特色专业文献方面有优势,但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的需求保障建设还有一定的空间,江苏省高校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的建立正好弥补了空档。这也是协作网资源共享最显现的服务成效所在。

3.2 借入图书学科分布及贡献机构

南师大读者持证到他馆共计借入图书(即“受惠图书”)7 981种,其中借入2次及以上的有667种。借入图书学科主要集中于“I文学”“D政治、法律”“K历史、地理”“H语言、文字”“B哲学、宗教”五大类,占总借入量的63.9%。其中对“I文学”的需求量最大,接近总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南京大学图书馆是该校读者需求图书最大的贡献馆,共计提供了6 984种,占其总借入量的87.3%,借阅该校图书排在前三位的学科依次为“I 文学”“D 政治、法律”“K 历史、地理”。

南师大现为综合性大学,但师范教育是其特色专业,传统文、理学科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长久保持优势,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6个学科被评为A类一级学科,地理学还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因此该校图书馆长期累积的纸质图书在这些学科方面优势突显。但从本校读者到他校借阅行为可知,馆藏丰富且能为他校读者提供共享服务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依然满足不了本校读者的需求。因此,就中文纸质图书馆藏建设而言,学科覆盖面、学科特色、重点学科保全等策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3 区域联盟资源共享服务的优势

南师大读者借入南京大学图书馆6 984种图书中,有过2次及以上借入记录的有588种。笔者将这些重复多次借入的图书与南师大馆藏书目系统信息进行核查,发现借入图书中真正没有馆藏也未有采购计划的占37%,处于订购或编目状态的占21%,已有馆藏的占42%。说明他馆借阅中的三分之二需求,本馆采购的资源是可以满足的。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一家图书馆图书的采购能力是不可能满足读者的所有需求,基于区域联盟资源的共享服务优势突显出来。尤其是南京地区,高校多且相对集中于三个大学城区域内,不少读者居住地距他馆的距离比自己的本校还近,区域环境非常适合“通用借书证”的推广实施。此外,江苏高校图书馆联盟中心所在的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门类多,学科资源丰富,纸质图书资源建设方面始终保持着传统优势,该馆的无私奉献为江苏高校图书馆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区域联盟资源共享服务引领者的作用。

4 发展建议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联盟“通用借书证”自启用以来惠及千万读者,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使之成为江苏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中持续最长久、最有成效的服务举措。虽然联盟建设过程中也曾探讨过改变流通模式,利用物流方式解决异地借还的不便,但未来只要有对纸质图书阅览的需求,当前这种低成本的实物自助借阅方式依然可持续发展下去。当然,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在运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之前已有多位同行就“区域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4]、学科学者办证与文献需求关系[5]、办证受益面[6]、证件实用推广[7]”等方面进行过探讨,本文就服务成效中梳理出的四处不足点提出建议,期待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越走越好。

4.1 联盟学科资源分工建设要落实到实处

持证借阅纸质图书的前提是有书可寻、有书可借,联盟资源越丰富,各类读者的需求满足度就会越高。资源为王,资源建设需放在首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联盟曾设有多个学科文献保障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学科中心纸质图书保障贡献的力度不强。而新一轮“一流学科”和优势学科的确立又对全省的资源布局与协调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未来江苏省高校联盟首要建设任务依然是资源的协调发展。馆藏书目资源互补建设需要有整合平台的实时数据分析来支持决策,江苏省高校有统一使用汇文软件的优势,完全可以先从“一流学科”的纸质资源整合起步,共建完整的学科资源保障体系。此外,从读者服务角度看,特别是面向社会读者开放服务后,江苏省、市两级公共图书馆资源也有必要尽早纳入联盟资源共享保障体系中。

4.2 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整合揭示联盟资源

由于经费、空间的制约,图书馆提倡“不一定拥有但可以帮助获取”的资源建设与服务策略。积极推行CALIS和CASHL“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帮助读者在校内就可以获取到校外文献,但由于纸本图书的传递有时间差问题,因此读者愿意持“通用借书证”到他馆实地去借阅图书,说明读者有迫切需求。因此为了节约读者时间,让他们在实体馆获取图书的成功率更高些,联盟体系中提供的共享书目及流通信息要精准,信息获取方式要便捷。当下,读者喜欢社交平台,嵌入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服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读者前往目标馆借阅图书前一般会事先做好信息检索“功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读者期待随时随地做“功课”,目前各参建馆只能提供本馆的移动端书目检索,手机查询他馆书目信息确实不便。因此,扩大联盟资源显现度,提升纸质图书利用率,还需要建立一个可利用移动设备快速获取联盟资源信息的渠道。建议将联盟书目信息检索系统集成到未来即将推出的“江苏省高校数字图书馆JALIS”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功能模块中,方便读者随时利用移动设备查检信息,就近借阅图书。

4.3 借阅权限适当放宽并扩大服务范围

随着纸质图书外借量的持续下降,不少图书馆对读者借阅册数限制已逐步放宽(如从原来的10~30册放宽到50~100册)或完全放开(无限量)。建议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的4册限制量可以作适当放宽至20~30册,30天不能续借的限制也可放宽至如无人预约可续借1—2次。且贡献度最大的南京大学图书馆每年被“通用借书证”借出的图书只占该馆本校师生外借量的百分之一左右,不会造成服务压力,其实各高校馆完全具备面向更广泛的社会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条件。因此,建议江苏高校图书馆联盟主动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将“通用借书证”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社区,让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发挥更多的社会效益。

4.4 共同营造区域资源共享服务环境

2018年秋季江苏高校“通用借书证”管理平台做全面清理时,发现系统中遗留有不少历年的未还书信息,由于相关的高校读者已毕业离校,滞后的图书催还工作将比较困难。因此,未来区域联盟各参建机构必须切实地将本机构读者利用“通用借书证”借阅他馆图书催还工作纳入日常事务管理中,同时增加基于微信平台的借阅记录查询和短信催还提醒功能,加强毕业生离校清证把关工作,以避免只提供服务不监控而造成的馆际文献流失,只有统一把关、相互督促、严格执行流通规则,共同营造良好的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环境,才能可持续发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通用借书证”的建设成效。

猜你喜欢

江苏省图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超学科”来啦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