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班护士觉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分析

2020-03-26林小滨陈兰珍姚海龙林小杰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夜班总分效能

林小滨,陈兰珍,姚海龙,林小杰

(1.厦门医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2.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现代护理工作逐渐高度化,体现于学历的要求、能力的高度、技术的规范性等方面,因此护士不仅面临临床上的压力,而且面临自身提高的压力。多数学者认为,护理人员处在高紧张度、高危险度、高责任度及高压力的职业环境。护士还要上夜班,而夜班更消耗人的精力与体力,身体加速老化等问题使得护士压力增加,降低了对职业的满意度。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夜班天数、户口所在地、职业热爱程度以及性格和职业合适程度。

觉察压力是个体面对压力事件主观评价的觉察与解释[1],对于夜班护士,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护龄、技术职称、工作编制等,客观压力是否会对护士造成一定的影响,决定于自身对于压力事件的觉察[2]。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压力是自身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个体若是忽略压力,那就对自身没有多大影响。觉察压力就是个体将外部事件觉察为压力的程度。目前,国内多位学者对觉察压力和自我效能单独或结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3],国外有较多文献探索其发生原因和解决措施,研究对象包括重病患者的照顾者、大学生、普通护理人员、护生和医生等,但目前尚无对于夜班护士觉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分析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夜班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夜班护士觉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分析,以寻求缓解夜班护士压力的有效途径,改善夜班护士情绪,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300名夜班护士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夜班护士觉察压力的现状,分析觉察压力的影响因素,探讨觉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从而制定减轻夜班护士压力、疏导心理问题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夜班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在职临床护士;(2)既往无精神病史和严重疾病史;(3)愿意参与本次研究;(4)按科室排班要求上夜班。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内容包括科室、在职时间、年龄、性别、技术职称、文化程度。(2)觉察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采用国内学者张澜翻译和修订Cohen等人编制的知觉压力量表。量表共13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预测感、控制感、超载感。该量表采用 5级评分,从 0级(从来没有)到4级(总是有),总分越高说明被调查者觉察到的压力越大。问卷的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4~0.86。(3)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即自我效能感强的人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此量表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该量表为单维量表,只统计总量表分,得分范围为1~4分,中间标准为2.5分,得分低于2.5分表明被试者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该量表中文版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调查方法 2019年8月—10月向厦门市某“三甲”医院夜班护士发放调查问卷,由研究者本人发放,采用统一指导语,根据填表方法说明填写。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由课题组成员向厦门市某“三甲”医院夜班护士进行指导,并发放问卷,现场统一收回。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80%。

1.3 统计方法

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用SPSS22.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性分层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夜班护士一般情况

本研究中内科的夜班护士最多,为74人,占比为30.83%;能级为N2的人数最多,为154人,占比为64.17%;年龄在26~35岁人数最多,为167人,占比为69.58%;在职时间为2~5年人数最多,为167人,占比为69.58%;文化程度大专最多,为145人,占比为60.42%;婚姻状况中已婚最多,为128人,占比为53.33%;每月夜班频次N>4次最多,为128人,占比为53.33%;睡眠不足非常严重,人数为221人,占比为92.08%。

2.2 夜班护士觉察压力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夜班护士觉察压力各维度得分情况(n=240)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夜班护士觉察压力比较

(1)不同科室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在预测感,进一步LSD检验发现,儿科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总分和预测感得分高于其他科室(P<0.05)。(2)不同能级夜班护士的预测感、控制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SD检验发现,N3能级的觉察压力总分、预测感和控制感得分高于其他能级(P<0.05)。(3)不同在职时间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在控制感,进一步LSD检验发现,36岁及以上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总分和控制感得分高于36岁以下夜班护士(P<0.05)。(5)不同文化程度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婚姻状况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每月不同夜班频次(N)护士的预测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SD检验发现,N>4次的护士觉察压力总分和预测感得分高于N<4次的护士(P<0.05)。(8)不同睡眠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总分、预测感、控制感和超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检验发现,睡眠不足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总分、预测感、控制感和超载感均高于睡眠足够的夜班护士(P<0.05)。

2.4 夜班护士自我效能感情况

夜班护士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3.05±5.122)分,不同科室中,肿瘤科的得分最高,为(26.60±2.302)分;不同能级中,N1得分最高,为(23.91±5.017)分;不同年龄中,20~25 岁得分最高,为(23.71±4.729) 分;不同在职时间中,0.5~2年得分最高,为(24.58±5.501)分;不同学历中,本科及以上得分最高,为(23.80±4.764)分;不同婚姻状况中,离异或丧偶得分最高,为(30.00±0.000)分;在每月夜班频次(N)中,0<N<2最高,为(23.60±4.099)分;睡眠足够夜班护士得分高,为(26.05±5.967)分。

2.5 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夜班护士觉察压力比较

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夜班护士在觉察压力总分及预测感、控制感、超载感3个维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不同自我效能感夜班护士觉察压力比较(±s,分)

表2 不同自我效能感夜班护士觉察压力比较(±s,分)

自我效能感 预测感 控制感 超载感 总分低高t P人数167 73 11.33±3.229 10.05±3.643 8.54±2.943 6.97±3.329 7.85±1.347 7.41±1.606 27.72±6.810 24.44±7.599 2.704 0.007 3.657 0.000 2.044 0.043 3.318 0.001

2.6 夜班护士觉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见表3)

觉察压力量表中预测感、控制感、超载感及觉察压力总分与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P<0.01)。

表3 夜班护士觉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

2.7 夜班护士觉察压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了夜班护士觉察压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与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夜班护士觉察压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夜班护士觉察压力现状

觉察压力[4-5]本身是个体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当个体无法承受、处理时,便会感到有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夜班护士均存在一定的觉察压力,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每月夜班频次和睡眠。夜班频次对预测感影响较显著,N>4次的预测感最高,得分(11.52±3.363)分,睡眠充足与否对觉察压力中所有维度均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中,医院夜班护士觉察压力总分为(26.73±7.204)分,高于闫春燕等[6]调查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本科生的总分(17.99±5.97)分,也高于李树雯等[7]调查的护理人员觉察压力的总分(25.72±4.64)分。闫春燕研究的是护理本科生,他们刚刚进入工作阶段,对工作的积极性较高,觉察压力相对较低;而李树雯调查的为一般的护理人员,总体压力相对于夜班护士低。说明目前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极高,有研究[8]表明,67.7%的护士都有入睡困难,护士需要轮值夜班,导致生物钟紊乱,引起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疾病。这些数据同时也表明了夜班护士的压力应当得到重视,这需要管理者及各方面人员关注。

3.2 不同人口学特征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科室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在预测感,进一步 LSD检验发现,儿科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总分和预测感得分高于其他科室(P<0.05)。各科室承担的压力不同,夜班护士所承受的大多来自无法预测的压力,儿科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总分和预测感得分高于其他科室,这可能是由于患者是儿童,父母较为紧张,病情也变化莫测。不同能级夜班护士的预测感、控制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能级的觉察压力总分、预测感和控制感得分高于其他能级(P<0.05)。N3能级的夜班护士作为护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因而会被安排一定难度的任务,自身也更想证明自己,因而预测感及控制感方面有着一定的压力,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不同年龄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在控制感,进一步 LSD检验发现,36岁及以上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总分和控制感得分高于36岁以下夜班护士(P<0.05)。36岁以下的夜班护士占大多数,年龄较大的护士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相较于年轻护士更大,更多来自控制感方面,因为36岁及以上的护士不仅是一名护士,更可能是一名教学者、带领者或领导者[10]。每月不同夜班频次(N)护士的预测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SD检验发现,N>4次的夜班护士觉察压力总分和预测感得分高于N<4次的夜班护士(P<0.05),夜班频次较多的护士有着无法预测的压力。不同睡眠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总分、预测感、控制感和超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检验发现,睡眠不足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总分、预测感、控制感和超载感均高于睡眠足够的夜班护士(P<0.05),不同睡眠情况的夜班护士觉察压力有明显的差异性,夜班容易导致生理变化,对人体消耗极大,夜班时病人也易发生变化,夜班护士自身的身体及反应也不比平常,因而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高于一般护士。

3.3 夜班护士自我效能感分析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否成功完成既定目标的知觉,对个体情感反应与思维模式具有影响,本研究中,夜班护士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3.05±5.122)分,低于侯永梅等[11]调查的医学生自我效能感总分(24.8±5.29)分,提示注重培养在校生的自我效能感。上述数据说明,目前夜班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较低,不容乐观,当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夜班护士并不积极寻求社会支持,而加重了自身的疲倦感,影响身心健康,身处医院的夜班护士缺乏相关关注。

3.4 夜班护士觉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觉察压力量表中预测感、控制感、超载感及总的觉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低的夜班护士在总的觉察压力及预测感、控制感、超载感3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夜班护士,即自我效能感低的人觉察压力大,这与杨琴等[12]调查的结果一致。当夜班护士觉察压力较高时,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较低,处于疲倦状态,自我效能感较低,应该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给予一定的社会支持,从而减轻觉察压力,增加夜班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3.5 夜班护士觉察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夜班护士觉察压力和自我效能感总分(β=-0.356)呈负相关(P<0.01),夜班护士觉察压力和每月夜班频次(N)(β=0.118)、睡眠(β=0.268)呈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高可以减轻觉察压力,每月夜班频次(N)越高,觉察压力越大,睡眠情况是影响觉察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培养护理人员的压力应对方式及其对压力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缓解夜班护士的觉察压力。

猜你喜欢

夜班总分效能
上夜班 升血压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