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2020-03-26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教学模式

温 莎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实验动物学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学科,该学科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实践性。然而,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教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当前国内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各大高校逐渐尝试并打造新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主要是将现代化网络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多元化、综合化、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因此,本文主要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实验动物学中的初步探索进行阐述。

1 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资源短缺

目前国内对实验动物学课程尚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教学材料,且各个医学院校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比重的设置等均未统一[2],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实验动物学对应的开课专业也没有统一的界定,全国高校实验动物学发展难以同步。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缺少有动物学、医学交叉学科背景的实验动物学教师。

1.2 教学方式单一,师生间互动少

实验动物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考虑到课时有限,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方式多采用提问形式,难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气氛不活跃。

1.3 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理论教学占比较大,易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尤其是研究生阶段涉及动物实验研究课题时,往往很难开展相关实验。目前实验教学多停留在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麻醉、采血、给药等基本操作上,忽视了围绕某个课题来科学设计动物实验等。

1.4 对学习效果反馈不及时

在课程教学中,受课时、授课地点和教学任务等条件限制,课堂缺乏问答式和讨论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同时,课后师生间缺少有效互动,因此学生学习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不利于教师充分了解教学情况,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及优势

混合式教学最早由何克抗教授于2004年引入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何教授倡导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教学,其优势为:(1)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更高的学习自由度,可以根据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来进行个性化学习。(2)线下多种教学模式联合,注重合作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性。(3)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统一,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高效互动,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因材施教。(4)有利于及时形成教学效果反馈,促进学生评价综合化、动态化发展。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4-7]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实验动物学中的实施主要分为4个部分:课程前期准备、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学生考核评价,见图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先学后教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3.1 课程前期准备

开学前,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预先安排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时数、教学进度。预先设计好课前准备、学情回顾、课内体验、课后巩固、实践教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等教学环节。录制10~15分钟的讲授型、演练型或情景剧型等实验动物学教学视频,视频包含各章节的重、难点部分;做好各章节的教学PPT,PPT里融入丰富的动画资源;准备好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测试题等。运用学习通、雨课堂、云班课等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动物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3.2 线上教学

教师将已制作的微课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并根据每章节教学重点制订在线测试学习任务,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学习情况。学生在网络平台可提前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在线上就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教师还需收集整理线上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线上教学阶段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灵活性及高效性,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需要独立安排个人的在线学习时间及进度,同时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

3.3 线下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3.1 课堂教学(1)学情回顾。教师利用5分钟时间展示学生在网络平台中的学习情况,包括一类是学生能自行解答的部分,另一类是学生无法自行解答的部分。

(2)课内体验。对于学生可以自行解答的部分,教师设置抢答环节,以纳入平时成绩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踊跃讲解,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对于学生无法自行解答的部分,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始终紧扣问题,对学生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及归纳。讨论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科前沿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横向、纵向拓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和探索精神。在该教学环节主要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动物学有较强实践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运用生动直观的实验动物组织解剖图谱、动物实验操作视频等,把要讲的内容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记忆知识。同时教师随堂发放包含本课堂各知识点的小测验,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当堂评阅后反馈学习效果,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课后巩固。课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线上电子版作业与线下纸质版作业,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作业,期间教师可在线上进行督促与互动。对于不明白的知识点可以在线上讨论区提出,不仅教师可以答疑,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营造合作式学习氛围。

3.3.2 实践教学 实验动物学课程设置应注重实践,与时俱进,增加观摩和现场体验。教师组织学生到本校实验动物中心进行现场教学,认识并鉴别常用的实验动物,认识实验动物设施与环境,包括温湿度调节系统、通风净化系统、消毒隔离系统、动物屏障系统等。在实验动物学课堂中主要采取参与式教学,先播放教学视频,边播放边讲解,再将学生每4~6人分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动物学技能操作训练。期间主要以学生团队操作为主,让实验课真正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及团队合作能力。

3.3.3 其他教学形式 就实验动物学转基因技术章节,教师还可采用专题讲座形式,结合本学科前沿,邀请专家前来进行关于转基因或基因修饰方面的专题讲座,加深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对各种基因编辑技术原理以及基因修饰等知识的理解。

3.4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系统要体现科学性与合理性,学校要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考核方式主要分为两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次数、学习时间、讨论发言次数等)、平时线上考勤、课堂互动、小测验及作业、实验课操作表现。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从而使课程考核方式更科学、更合理。

猜你喜欢

动物学实验教学模式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浅谈大学动物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力要求的衔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师范生动物学学科素养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动物学教学模式探索
小野猪学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