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栽植密度对不同种源芡实生长的影响

2020-03-26岳龙肖凤祥张永鑫房文龙吕迪平刘明镝叶雅玲

防护林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源地粒数芡实

岳龙,肖凤祥,张永鑫,房文龙,吕迪平,刘明镝,叶雅玲

(1.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白城 137000;2.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芡实(Euryaleferox)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芡属(Euryale),是我国常见的1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湖泊、水塘、泡沼等湿地环境[1]。分布广泛,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但生理适应性差,在高温、霜冻等条件下无法生存。芡实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在药用方面,具有祛湿、补脾、益肾固精等功效;在食用方面,可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2,3]。其中,尤以芡实种子的经济价值最高,种子未成熟时能直接食用,成熟后可直接煮粥煲汤,亦可磨粉制糕点,营养价值极高。本文通过对不同种源地的芡实种子进行种源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源地芡实的差异,筛选出适合吉林西部地区的品种,并进行繁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林场,45°30′ N,122°23′ E。白城市是吉林省西部地区典型的盐碱地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411.4 mm,降水季节主要集中在6—8月,年均蒸发量1 846.1 mm,为年均降雨量的4.5倍,年均气温4.4 ℃,最高温度38 ℃,最低温度-39.2 ℃,无霜期135 d,土壤类型为黑钙土,pH值7.5左右。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016年9月,根据纬度的分布,收集了8个野生芡实种源地的种子,带回白城后根据种子的物理性状对种子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使用山东、沈阳、白城3个种源地的芡实种子进行试验。

2.2 试验方法

基于2016年对芡实不同栽植密度的研究结果,选取3种栽植效果较好的栽植密度进行试验。2017年3月,在试验地中开垦25 m×25 m的试验田。在试验田中采用网格法将其划分为9个8 m×8 m的试验小区,试验小区间距0.5 m,以保证每个试验小区的独立性。2017年5月,依纬度由高到低,分别在每块试验田上栽植白城、沈阳、山东的芡实种子,每块试验田再依据经度由高向低,分别对不同种源地芡实种子设置0.5 m×0.5 m、0.75 m×0.75 m、1 m×1 m的3个梯度的栽植密度,具体栽植情况见图1。2017年5—9月,对试验田进行相同的苗木管理,以保证试验的平行性和数据具有对比性。2017年9月,待芡实成熟后,随机在每个试验小区上选取10株芡实,调查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产量等数据。

A-白城;B-沈阳;C-山东

2.3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 2007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SAS 9.2进行建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栽植密度对芡实性状的影响

基于SAS软件的REG过程构建单因素方程[4],分别对8项物理性状与栽植密度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栽植密度的性状差异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栽植密度间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栽植密度对这7种性状造成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栽植密度间产量(P<.0.05)存在差异,说明栽植密度对产量存在着影响。在一定范围的栽植密度下,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3.2 种源地对芡实性状的影响

基于SAS软件的REG过程构建单因素方程,分别对8个性状与种源地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种源地的物理性状差异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种源地间8个性状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种源地对这8个性状造成的差异不显著。

3.3 不同栽植密度的7种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基于SAS软件的GLM过程构建双因素方程[5],分别利用栽植密度、性状(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与产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栽植密度的7种性状对产量的差异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果长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P>0.05)对产量无影响,故分别考虑果径、栽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果长(P=0.7290)对产量无影响,栽植密度(P=0.6516)对产量也无影响。其余6种性状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P<0.05)均存在差异,说明交互作用对产量有影响,但是单独6种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差异性,可以看出其与产量(P>0.05)均无影响,从其余6种模型中也可以看出,栽植密度均对产量无影响。上述结果直接反映出,植物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单一作用的,而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3.4 不同种源地的7种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基于SAS软件的GLM过程构建双因素方程,分别利用种源地、性状(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与产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种源地的7种性状对产量的差异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7种性状与种源地的交互作用(P>0.05)均无差异,说明交互作用对产量无影响;单独考虑影响因素发现7组分析中种源地与产量间(P>0.05)均无差异,说明种源地与产量间无影响;7种性状与种源地间(P>0.05)也无差异,说明7种性状对产量无影响。综合所有结果可以看出,种源地与产量间的关联不大。

4 小结

在本文中3个北方种源不同栽植密度下的芡实,栽植密度只对产量产生影响,对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均不产生影响;不同种源地在相同栽植密度条件下,对这8种物理性状不产生影响。利用栽植密度、性状(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与产量进行分析,除了果长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无影响,其余6种性状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均存在差异,说明交互作用对产量有影响。利用北方源地、物理性状(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与产量进行分析,表明7种性状与种源地的交互作用下无差异,因此,种源地与产量间的关联不大。

今后,在芡实栽植试验上,还会继续试验更大的栽植密度,用来确定栽植密度、种源地与性状(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之间的关联性。

猜你喜欢

源地粒数芡实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5种源地葛萝槭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移民与文化认同:土家族民歌《吴幺姑》探析
青海游
秋补食疗话芡实
发源地
秋深进补前芡实先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