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道网建设对城市绿色空间赋能的探析

2020-12-20王江博韩卫民

防护林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绿道绿地公园

王江博,韩卫民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1]。绿道网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连接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区等,是一种能将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2]。北京市2013年启动了滨水绿道、森林公园绿道等200 km建设工程;成都市2017年提出建设天府大绿道;2017年5月,国家建设部发布了《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将绿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到2020年新增绿道2万km的目标”[3]。绿道网建设对提升城市功能日益重要,建设绿道、构建绿道网正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开发建设品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4]。如何在城市发展和治理的过程中,加强绿道及其网络建设、提升绿色空间赋能、充分发挥绿色空间的多维价值,是生态城市理念能否由美好愿景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1 石河子市绿道网建设现状

石河子行政区划面积460 km2,中心城区规划绿地1 319.12 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83%,人均绿地面积为18.84 m2,其中公园绿地898.32 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83 m2。规划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6%。

近年来,石河子市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特色建设、生态立市”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特色,精心营造生态园林城市,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全市呈现出绿地面积逐年增加,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城市贯彻“东退、西改、南进、北控、中修”的发展理念,采用“三片、五带、八园、多点”的规划体系,力争将把石河子建设成“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5]。目前,已进行了西防护林及西公园改造、五旗渠生态水系环境治理、国道312线市区段改造提升、林海花田建设、辽疆公园建设、玛河垃圾场改建、将军山建设等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全面启动“绿色项链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公园化石城。

2 石河子市绿道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绿道规划建设尚需完善

城市绿道是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起到保障生态、营造良好景观、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具有建设难度小,利于推广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园绿地等设施,穿针引线,见效快,分布广,是一座城市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产物。目前,石河子市的绿道规划建设尚不完善,缺乏系统联系与组织,未形成完整的多功能城市绿道网络系统,如市区内大部分绿道只重视生态功能而忽视其文化功能与社会功能;南区绿道的规划建设与实际情况、群众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城市整体绿道标识系统不完善,为绿道出行带来了困难等等。

2.2 绿道空间分布有待拓展

石河子市绿道建设虽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大多零散分布于城区中部,局限于西公园、世纪公园和北三路、北一路2条主干道上,大多数绿地是碎片状态,未形成系统性。道路绿化建设与城市整体景观规划及市民游憩活动联系不强,没有与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尚未形成完整的空间体系,与群众生活紧密的社区绿道建设滞后,绿道空间分布有待进一步拓展。

2.3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单一,绿色空间赋值低

城市“绿道”具有多种功能,而石河子市“绿道”建设功能单一,未能很好地对绿道绿色空间进行赋能。绿道设计缺乏多样化的空间赋值,没有体现城市个性与城市灵魂,多数绿道仅仅只是线性的交通设施,沿途景观风貌欠佳,未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带,不能互相促进,协同发展。

3 石河子市绿道网建设的建议

3.1 构建全域绿道网络,提升绿色空间赋能

围绕赋值效应构建绿道网,转变绿道规划范围,将市域和中心城区绿道串联、绿网交织,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生态环境层面等提升城市绿色空间赋能,将北三路与沿线周边大型绿地、水系相结合,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打造魅力风景观光型绿道;利用石莫公路、南区将军山沿线公路等连结城乡生态用地,提高绿道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美观,打造山环水抱生态型绿道;幸福路、北子午路、北环路等与大型居民点衔接,串联广场、多功能商圈,满足市民各种活动需求,打造现代都市生活型绿道;将北六路、南郊路、西郊路、东六路等单调的交通空间变为康养健身运动的林荫道,结合已有的慢行道、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户外阳光运动型绿道;将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等与周边绿道相连通,变平面历史遗产为绿色立体的文化廊道,打造军垦文化型绿道,从而构建全域绿道网络,实现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旅游、城乡融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等多种赋能。

3.2 加强社区绿道建设

将绿道及其附属设施一同纳入规划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社区绿道建设要和城市有机更新、海绵城市建设、水系治理、城市双修、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河湖水系、荒山绿化、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等,将高中城生活区等打造成以休闲、科技和游憩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宜居主题绿道,让绿道网更加贴近群众、服务民生。

3.3 加强商业区绿道建设

面向未来的石城绿道,需要与新的消费模式和行为方式互动。生态、生活消费场景的融合叠加,以前沿的文化消费、体育消费来激发商业活力,实现消费者的体验由静态向动态交互地跃升,为市民创造新的生活空间,注重绿道沿线艺术造型的差异化设计和深度打造,将时尚、科技等多种元素融入友谊、友好商圈、万达综合体等,打造时尚都市主题绿道,

3.4 加强公共绿道建设

以知名度、代表性、人流量为依据,依托优美的景观资源,利用北三路串联军垦博物馆、艾青诗歌馆、世纪广场、科技馆、明珠河等重要历史人文展示及主要公共活动区域,着眼城市形象气质的塑造,将沿线广场、公园绿地作为公共文化艺术的重要节点,努力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内涵,打造文化创意主题绿道。

3.5 加强老旧城区绿道建设

按照“历史融合、城市织补”的理念,拾起历史碎片、织补城市空间,结合石河子老旧城区特有的基础条件、文化底蕴,对石河子老街、六宫村等进行有机更新,推动韧性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重构城市面貌,赋予老旧城区全新的意蕴,打造民俗休闲主题绿道。

4 结语

围绕赋值效应构建城市绿道网,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下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生态环境层面进行城市绿色空间赋能,打造观光风景型绿道、山环水抱生态型绿道、现代都市生活型绿道、户外阳光运动型绿道、军垦文化型绿道、现代宜居主题绿道、时尚都市主题绿道、文化创意主题绿道、民俗休闲主题绿道等相结合的多动能复合型绿道网,最终向受赋客体赋予土地增值、环境改善、人流增加、健康增益等效应,完成绿色空间对周边环境的赋能,从而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充满特色的军垦历史文化名城。

猜你喜欢

绿道绿地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在公园里玩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走进绿地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