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湿养阴促愈汤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
2020-03-26尹慧敏东莞市东莞中医院东莞523000
尹慧敏(东莞市东莞中医院 东莞 523000)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肛门疾病,该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临床上将肛瘘主要分为低位肛瘘以及高位肛瘘,低位肛瘘被分为单纯性低位肛瘘以及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肛瘘又被分为单纯性肛瘘以及高位复杂性肛瘘[1]。肛瘘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标准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正虚邪恋型、阴液亏损型以及湿热下注型[2]。肛瘘由于发病原因以及症状类型不同,导致病情的变化不尽相同,中医对于肛瘘主要治疗原则为凉血利湿、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采用自拟利湿养阴促愈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5例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5.46±4.14)岁;手术时间22~50 min,平均手术时间(30.12±4.21)min。对照组男性 12例,女性 10例;年龄 23~54岁,平均年龄(36.14±5.24)岁;手术时间 2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30.10±3.88)min。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低位肛瘘诊断标准[4];②符合中医对于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的诊断标准[5];③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或心理障碍不能接受正常治疗;②合并其他急、恶性疾病;③合并研究药物过敏;④合并多器官功能严重不全。经对比两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其他一般资料差异并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在常规抗感染、换药以及止痛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主要治疗措施为:经手术治疗后1 d采用浓度为1∶5 000的高锰酸钾进行熏洗治疗或者坐浴治疗,2次/d;实验组采用自拟利湿养阴促愈汤进行治疗:生黄芪30 g,苍术、泽泻、虎杖、女贞子、麦冬各 20 g,蒲公英、薏苡仁、山药、沙参、炒麦芽各10 g,白术、黄柏各9 g,炙鸡内金 5 g。1 剂/d。
1.3 观察指标
1.3.1 创面积分: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经药物治疗2 d以及6 d后的创面疼痛积分、创面水肿积分、创面渗液积分[6]。创面疼痛积分为0~6分,无任何痛感即为0分;疼痛呈间歇性,痛感不影响睡眠即为2分;疼痛呈持续性,痛感对睡眠产生影响,服用常规止痛药物可缓解为4分;疼痛持续且剧烈,需要采用麻醉类止痛药物才能相对缓解为6分。创面水肿积分为0~6分,0分提示创面未出现水肿;2分提示创面水肿<1 cm;4分提示创面水肿范围在1~1.5 cm之间;6分提示创面水肿>1.5 cm。创面渗液积分为0~6分,创面无渗液则为0分;渗液沾染辅料内层则为2分;辅料出现较多渗液则为4分;创面渗液较多,需通过消毒棉球稀释则为6分。
1.3.2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渗液完全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将两组实验结果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表示用(±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面积分:实验组创面疼痛积分、创面水肿积分以及创面渗液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创面积分对比(±s)
表1 两组创面积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创面疼痛积分 创面水肿积分 创面渗液积分2 d 6 d 2 d 6 d 2 d 6 d实验组23对照组22 t P 2.54±0.56 3.25±0.64 3.965 0.000 1.21±0.32 2.68±0.61 10.187 0.000 2.01±0.41 2.91±0.58 6.032 0.000 1.22±0.34 1.88±0.71 4.005 0.000 1.81±0.42 2.34±0.62 3.370 0.001 0.81±0.18 1.66±0.42 8.893 0.000
2.2 创面愈合时间与渗液消失时间: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与渗液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渗液消失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渗液消失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创面愈合时间 渗液消失时间实验组对照组23 22 t P 24.14±3.14 33.54±4.21 8.515 0.000 2.71±0.81 5.14±1.87 5.700 0.000
3 讨论
根据中医学理论肛瘘称之为悬痈、坐马痈或者是脏毒。由于肛瘘的发生位置较为特殊,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在临床治疗上将去除感染源作为首要目标。中医治疗肛瘘的历史悠久,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中医药物治疗上,多采用具有化瘀降燥、清热活血作用的药物,促进创面的恢复。中医学对于肛瘘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并发位置为肛周,但是经手术治疗该病会对全身脏腑以及气血运行均造成严重的影响[7]。肛瘘手术治疗后,由于体内的湿气以及热气阻碍患处经络以及血脉的流通[8],造成术后创面出现疼痛、肿胀以及大量渗液,气阴不足则直接影响创面愈合速度[9]。苍术、黄柏具有清热化瘀、活血通络的作用;黄芪、山药具有补脾益肾的作用[10]。利湿养阴促愈汤主要由上述药物组成并采取北沙参、女贞子等具有滋养阴气作用的药物,炙鸡内金以及炒麦芽等营养比较丰富的药物,以帮助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手术治疗后创面水肿、渗液以及疼痛等症状。中医治疗可获得较优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2 d、6 d的创面疼痛积分分别为(2.54±0.56)分、(1.21±0.32)分,创面水肿积分分别为(2.01±0.41) 分、(1.22±0.34) 分,创面渗液积分分别为(1.81±0.42)分、(0.81±0.18)分;对照组术后 2 d、6 d 的创面疼痛积分分别为(3.25±0.64)分、(2.68±0.61)分,创面水肿积分分别为(2.91±0.58)分、(1.88±0.71)分,创面渗液积分分别为(2.34±0.62)分、(1.66±0.42)分。实验组创面疼痛积分、创面水肿积分以及创面渗液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4.14±3.1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3.54±4.21)d;实验组的创面渗液消失时间为(2.71±0.81)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14±1.87)d。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采用利湿养阴促愈汤治疗能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降低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