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激励体系构建与意义
2020-03-25张娟
张娟
摘要:教师是教育的主宰者,对他们进行激励管理是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激励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水平良性发展,就应当探究教师的激励需要,对教师激励体系进行思考。
关键词:激励体系;管理
随着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强力推动下,人力资源已成为组织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本理论在教育管理上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为此,必须引进先进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其进行创新,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尽可能地发觉教职工的潜能,尽可能地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学校人力资源的特点
学校人力资源具备特殊性,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的特点。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保证。学校人力资源既具有一般人力资源的特性,又具有与企业人力资源不同的独特性。其一般特性表现为:不可剥夺性、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资本积累性、载体性、社会性、激发性。其特殊性则表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性、智力性、教育性。
教师职业需求
结合学校人力资源特点和对教师需求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与其他行业员工的需求相比,教师的需求具有独特性,且随着时代背景变迁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在激励的过程中,如何深入细致地了解教师的职业特性,结合教师职业特性分析教师需求的特征,把握教师当前的主要需求,显然十分重要。
教师具有“以脑力劳动为主;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量化,且具备一定的滞后性;劳动成果的产生需要整个教师团队的合作”等特征。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教师普遍有以下主要需要:获得发展的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上述两种与职业特性相关的需求都属于激励相关。在对教师进行激励时,学校管理者只有依据教师的主要需求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激励体系构建措施
结合教师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激励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其不同于其他行业员工的心理特点,学校管理者应当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激励。只有通过针对性激励的办法,才能全面了解教师的主要需求,有的放矢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常见的激励方法包括实行弹性工作制、加大环境支持力度,提供自主性较高的教学环境,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主动权,支持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给教师带来的成就感等等。
建立多渠道的教师激励机制 实践表明,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教师会受到自身发展需求的驱动而努力工作,许多教师希望能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基于这一特征,学校管理者可以针对对教师工作的激励需要,从教师发展和尊重需要两个角度出发,实行多渠道结合的方式。具体包括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建立教师培训激励机制。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针对教师们的需求定期组织一些培训、提供晋升、出国进修、读研或读博的机会等。二是建立公平的职称评定机制。完善当前职称评定机制中的不足部分,转变原先的唯成绩论、唯成果论的方式。秉承以人为本的准则,采取上下级即同级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定体系,客观公正地评判教师实力,才能正确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性。
简而言之,激励就是满足人当下的需求,所以要想讓激励发挥该有的作用,就应该定期对教师的需求做调查,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激励 除了外部激励的办法,学校还应当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激励。教师自我激励是指教师主动地与自身消极因素作斗争,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以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教师自我激励能够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实现教育教学,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的成长及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政策。此外,建立教师评价机制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激励的重要途径。如采用360度评价体系全面、公正地考核教师的工作情况。研究发现,以往的由学校管理者担任评价主体的教师考评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其评价结果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并且缺乏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很难在决策中发挥实际作用。为更好地激励教师,学校管理者应建立民主的评价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多种主体(如教师,学生,上级管理者等)参与教师工作的评价过程,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评价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引导教师主动参与,鼓励其进行充分的自我评价,形成正确客观的自我认识,以实现自我激励。
教师激励不仅是激励主体的事情,也是激励客体的事情,学校管理者要站在两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云英、孙绍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1994(3).
[2]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6(2).
[3]张忠山,吴志宏.校长领导行为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1(1).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