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视角下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2020-03-25张宏伟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作用金融建设

张宏伟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各类金融机构迅速崛起,金融机构内部所出现的储蓄、投资、咨询等业务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通过金融各个企业之间的资金活跃起来,企业也可以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可见金融是我国现代经济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就金融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提出金融视角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金融;国家中心城市;作用;建设

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是在2005年建设部规划全国城镇体系时所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指出中心城市的两大特征,分别是全国范围内的中心性以及某个区域内的国际性。国家中心城市在金融、管理、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建立国家中心城市之前必须要保证这些要素的枢纽性作用,由此可见,两者的密切关系。加强金融和国家中心城市两者之间的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弄清两者的关系,为地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金融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一)资源配置功能

金融是我国现代经济的重要核心产业之一,其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首先金融机构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金融机构在运作时可以为实体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以便内部的运转,在这个过程中就促进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当实体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之后,就会催生出很多新的产业。此时新型产业会倒逼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想要满足经济发展的状况就必须要对内部进行改革和优化,逐步就会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金融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和实体经济两者就得到了共同发展。这两者则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1]。

(二)创新功能

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内部的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得以发展的源泉。现如今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则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因此,金融业只有合理的调整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对于高度发达的金融业而言,则具有较多的优势,其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金融业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其次金融业可以凭借自身所存在的信息、科技等优势去识别具有较强潜力的企业,为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从而推进新型企业的发展。

(三)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功能

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以自身发展为基础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和实体部门在此过程中相辅相成,则可以获得了进一步的突破。金融本身就具有扩散性效应,金融的发展可以使得金融机构的技术、人才等资源得到合理发挥,从而向国家中心城市外围扩散,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的城市产业,改善不平衡区域的发展状况,推动整个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

(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功能

对于一个中心城市而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必不可少的,其是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想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要优化内部的产业结构,而金融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像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像科技型的企业,这类企业在运行时必然会像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或者融资,此时金融行业也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合理评估,分散企业经营时所存在的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运营时的效率。其次金融具有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这个功能有利于优化城市内部的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2]。

(五)平衡需求结构功能

一个城市内部经济能够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合理的需求结构,但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在下降,结构开始失衡,这也进一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的进一步发展,需求结构也得以优化和调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贷款等方式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比如像现在网络上所出现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等。其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操作公开市场、利率等工具来调整社会投资的总量。除此之外,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影响出口的绩效,从某个角度看也调节的人们对出口的需求。

二、金融视角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策略

(一)加快金融创新

国家中心城市内在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变化的。金融最关键的环节还是创新问题。笔者认为首先作为政府一定要加强制度方面的创新,保证法律法规能够适应中心城市建设金融行业的需求。一般而言,国家内部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是不利于金融的创新的。因此,在制度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以及实际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鼓励企业进行金融创新的活动。其次,金融机构要加快内部产品以及服务的创新,作为金融供给方应保持警觉性,警惕国家中心城市的金融需求的变化,加强开发新型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内部城市建设的需要。除此之外夸大销售渠道也很有必要,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来销售金融产品,促进城市内部资源得到合理化的配置。最后一定要加强金融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融合,降低服务成本,提高金融市场运行的效率。

(二)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一个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想要建設国家中心城市,首先必须要夯实好城市内部的产业,构建和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一种现代化体系,逐步调整第三产业在现代产业中所占比重,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一些重要的产业。其次也可以利用自身内部的优秀基础力量,比如大力发展制造业,将发展汽车行业、新材料、现代食品等等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除此之外,还要加大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中小企业在人才服务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提高中小企业发展时的科技创新意识,从而逐步提高整个城市内部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不断优化城市内部产业结构,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发展交通枢纽

建设国家的中心城市必须要完善交通枢纽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内部的交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完善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网和路网的建设,缓解城市内部居民出行的交通压力。其次要建设高铁网,强化铁路运输和各类运输之间的衔接,保证运输的效率。当然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加强内部的物流基础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物流运行的路线,可以大力的发展空陆联运、公路联运以及铁路联运等等,提升物流运送的水平,提升城市内部整体的物流水平,加强和外界经济的交流,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好基础工作。

(四)加强对外开放

1980年邓小平同志接待外宾时第一次提出了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经济政策。可见对外开放是提高我国经济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经济水平也是衡量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城市内部对外开放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每一个城市而言,都会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郑州就可以进一步完善自贸区以及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等一些基础性的设施,提升内部的对外开放功能,加强城市和一带一路的经济连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相结合,不断的开放扩大投资的领域,吸引境外的企业在城市内部进行投资。引进大量的国外人才和优秀的技术,加强和相关机构进行合作。除了引进来之外,还要坚持走出去的原则,将对外投资设定为发展政策,加强海外市场的投资,拓宽海外市场的领域,促进企业在合作和竞争中水平的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一些关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城市塑造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3]。

(五)利用文化优势,素质城市形象

对于每一个城市而言,都会有其固定的文化产业,通过利用自身存在的文化优势来打造属于城市独特的一种文化韵味。比如像河南省博物馆就是国家所认定的坐镇博物馆,这就属于河南省文化的一个标志。通过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来进行招商,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以及凝聚力,才能够促进城市走出去,让他人认可这个城市,最终塑造文化城市的良好形象。

(六)培养综合人才

以金融的视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离不开人才的,拥有较多的人才,才能够促进城市内部企业的发展,提高金融的创新力。可以通过以下三大措施提高城市内部人才数量。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发展战略,对于某些城市而言,可以开放落户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城市中进行工作,整个城市都要培养一种爱才敬才的意识,提高城市内部对人才的尊重度。其次当地政府也要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加强和国外的一些机构、学校进行合作,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水平的高端性人才。最后要根据社会所发展的前景培养一批适合的人才,比如现如今社会最需要的是人工智能、IT技术、新能源大数据等方面的人才,城市就要加快这类人才培养的速度,保证人才结构的合理化,促进城市内部人才的可持续化发展。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其在文化、交通、金融、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国家中心城市就要充分的发挥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金融是内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等。但是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各个城市发展还并不成熟,想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先要加强金融的创新,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其次加强城市内部的交通枢纽以及對外开放程度,最后培养城市内部的综合型人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立打下牢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覃岩峰 李冰冰.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把握“区域性”和“现代性”进行错位竞争[J].郑州日报,2019(11):3.

[2] 刘霞; 杨旭.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7):67.

[3] 李学武;王钢;介长利;申建文;肖娜.金融视角下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研究[J].西部金融,2018(12):4.

猜你喜欢

作用金融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