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与发展:基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考察

2020-03-25余建军

学理论·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

余建军

摘 要:“人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理论概念。而“发展”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主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现代社会是一个政治与经济高度融合的社会,这致使“人民”与“发展”必然要发生关系。它们的关系在时下是一个亟待阐明的理论问题。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视域来看,人民与发展具有三重关系:其一,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其二,为了人民是发展的目的;其三,人民利益是发展的标准。

关键词:人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2-0001-03

在政治理论中,“人民”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而“发展”这一概念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主要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其作为政治学概念的色彩还不太浓烈。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政治与经济高度融合的社会,这意味着“人民”与“发展”必然要发生关系。不过,对于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人们迄今似乎还没有阐释清楚。而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来,这一问题便成了一个亟待阐明的理论问题。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做一番考察,以期做出一个合理的阐释。

一、第一重关系:人民是发展的主体

在一个社会的一定时期,“人民”的内涵与外延基本上是稳定不变的。这意味着,要考察“人民”与“发展”的关系,应该从分析“发展”来做文章。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先来分析“发展”的主体。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看,几乎可以直接得出“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的结论。这是人民与发展的第一重关系。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在总体上是在发展的,那么谁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呢?在唯心史观看来,是英雄人物;而在唯物史观看来,则是人民群众。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历史观上主张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1]5这表明,就发展的主体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认为是人民群众。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公开宣称他们的学说是为无产阶级求解放的学说。他们坚定地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认为正是被压迫被轻视的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主体。他们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287此后的马克思主义领袖人物无疑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毛泽东同志尤其是如此,这从他将我们党的宗旨确定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可见一斑。他还曾坚定地宣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031这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肯定與推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总体上是得到不断保障和巩固的。这种保障和巩固首要地便体现在我国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坚守与加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否则就会走上资本主义的邪路。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4]

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看,不仅在经济上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政治上也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的思想学说,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创造者,主张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则积极践行这种思想理念,在现实中努力创建和完善符合这种思想理念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这种思想理念成功实现,按照这种思想理念建立起来的国家必然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充分尊重和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便是对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想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他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5]169-170

在文化上,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看,也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意味着坚持人民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上的主体地位。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5]197

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看,我们很容易得出人民是发展的主体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思想将“人民”作为发展的“中心”,高度肯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主体地位,认为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并强调人民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二、第二重关系:为了人民是发展的目的

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看,既然发展的主体是人民,那么便可以逻辑地得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这是人民与发展的第二重关系。上文主要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层面论述人民是发展的主体,这是从一个社会的客观结构的逻辑来论述的。下面我们试图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演进的历史逻辑来论述为了人民是发展的目的。

在自觉的情况下,一个人做事,总是有一个目的。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在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也总是有一个目的。当然,不同社会的发展目的是不一样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6]857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5]127-128显而易见,我们社会的发展要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将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体现。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的思想立场,从来都是公开亮明我们的思想立场,从而也就会公开宣传和倡导我们的价值取向。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便公开提出共产党人坚持为无产阶级、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列宁则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求党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同志更是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我们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同志曾在2010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因而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7]180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最广泛的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但是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之广泛,并不意味着我们党不再坚持根本立场,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取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全民的党”,其思想立场是站在“人民大众一边”[8]307。相应地,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是为人民谋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并没有丢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而是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宗旨。而只要坚持并践行这一根本宗旨,也就坚持并踐行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方兴未艾之际,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9]110-111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了如是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373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断表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的本质。而坚持共同富裕实则就是为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就是反对贫富两极分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党依然遵循发展为了人民这一目的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目的论维度来看,便是直接强调这一目的论原则。正因为秉持这样的发展目的,当他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时,他才会理所当然地将“共享”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共享”这一新发展理念可谓发展为了人民的这一目的论原则的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5]136

质言之,从逻辑上来看,既然人民是发展的主体,那么为了人民便应当是发展的目的。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看,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党势必要“以人民为中心”,将为了人民作为发展的目的。这切实体现了我们党的人民立场这一根本立场。

三、第三重关系:人民利益是发展的标准

从逻辑上来看,既然发展的主体是人民,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那么发展的评价主体应当是人民,发展的标准便应当是人民利益。这是人民与发展的第三重关系。于此,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还是试图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演进的历史逻辑来展开论述。

众所周知,对一件事做评价,需要一个标准。对社会发展这件大事做评价,更需要一个标准。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这个评价标准就是人民利益。认为人民利益是发展的标准,这无疑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观点。时下反功利主义似乎是一种时尚,但是这种时尚并不可取。因为实事求是地看,对事物的评价,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物质利益上。马克思早就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0]103马克思的这话,引申开来讲,就事物的评价标准而言,便是认为实质性的标准还是功利主义的评价标准。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评价标准的评价主体是谁。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一评价主体就是人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而人民是阅卷人。

早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之际,毛泽东同志就将人民利益确立为了共产党人的最高标准。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6]1096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继续奉行这一评价标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一切为了人民利益”[8]70。他那个时代涌现出的诸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皆是“为了人民利益”而奋斗不息的典型,他们也无疑皆将人民利益作为了他们言行的评价标准。

通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二次理论飞跃,结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硕果,并进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评价标准上,邓小平理论以及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依然坚持人民利益这一标准。在思考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各项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9]2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同样秉持人民利益标准,并将之作为最高标准,以之来要求全党。他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28就社会的发展而言,我们的发展应该是有利于人民,而不是有害于人民;如果我们的发展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越发展人民的利益却越发受到损害,那么这样的发展便是不可取的。

质言之,从逻辑上来看,既然人民是发展的主体,为了人民是发展的目的,那么人民就应当是发展的评价主体,其利益应当是发展的标准。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看,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的工作做得好不好,评判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就在于人民答应不答应、欢迎不欢迎、拥护不拥护。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四、结语

“人民”这一概念是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政治学概念,因此“人民”与“发展”发生关系,其内在关系必然也会打上政治色彩的烙印。这就致使它们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是不一样的。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是基于现时代的语境来做考察,认为在社会主义中国的语境中,“人民”与“发展”具有三重关系:其一,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其二,为了人民是发展的目的;其三;人民利益是发展的标准。其中,人民是发展的主体是人民与发展的关系的首要方面,而另外两方面是这一方面的逻辑延伸。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与“发展”的上述关系是真实可信的。我们的考察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视域,认为基于它来考察“人民”与“发展”的关系,能够给予我们启发,有利于我们在思想理路和理论逻辑上准确地把握“人民”與“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习近平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8]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People and Development:An Investigation Basing on People-centeredness Development Thought

YU Jianjun

(School of Marxism,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 “People” is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of political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society,“development” is mainly an economic concept. Modern society is a highly integrated society of politics and economy,which leads to the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their relationship is an theoretical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clari-fied urgen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centeredness development though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developmen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people are the main body of development; for people is the purpose of development; people's interests are the standard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People, Development,People-Centeredness

猜你喜欢

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区域发展篇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图说共享发展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